南京创新国土资源“空中执法”
无人机巡查,让土地违法无所遁形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实习生 安越洋
“无人机起飞后,它自动在我们设定的区域巡查占用耕地、私搭乱建等违法情形,自动返航。”近日,在栖霞区龙潭国土资源所门前,工作人员田成之放飞无人机后,回到办公室忙着其他工作,而在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记者了解到,今年市规划资源局栖霞分局以龙潭为试点,率先开展“人工+无人机”的立体巡查新模式,让各类土地违法无所遁形。
国土执法攻守易形,14条航线一天飞完
放飞无人机后,田成之打开PAD给记者看。只见无人机在空中飞行,地面的房屋、耕地一目了然。“无人机巡查画面可以随时查看,也可以飞回后,回看视频。这样,人工获得了解放,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田成之向记者说道。
在此之前,国土资源巡查主要靠人工开车在辖区一条路一条路转,一块地一块地跑。龙潭街道面积约108平方公里,比鼓楼区加秦淮区面积总和还大。“即使全部的人员每天上路跑,也很难覆盖辖区每个角落。何况,还有乡镇土地调查、统计等地籍管理,非农业建设用地管理、土地权属纠纷等各类工作要做。”田成之表示,人视的角度有限,再加上路况、施工和一些阻挠,巡查效率不高。等国家卫星巡查的整改图斑下发到所里,很多违法已成事实,工作很被动。而无人机的使用,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违法用地的管理越来越严,耕地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我们改变传统的土地执法模式。”龙潭国土资源所所长吴成铭告诉记者,无人机上线后,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14条巡查路线,由无人机按照设定的巡查路线开展日常巡航。“我们所位于街道西南侧,可形成5条航线。每条飞行20分钟左右,一个上午就能完成全方位巡查。”吴成铭表示,中部、东部其余航线下午执行飞行,这样一天就能基本覆盖全境。“这样的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而且无人机镜头下没有死角。这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土资源执法实现了攻守易形。”
人机配合,立体执法即发现即整改
记者了解到,该所无人机巡查投用4个月来成效显著。“你看这块农田边是不是有个蓝色小房子,这就是违法建筑。”吴成铭对着视频指给记者看。
只见画面中,一大片农田边缘,电线杆旁有一个小小的蓝色斑块,看起来没什么不妥。“靠人工巡查也很难发现。”吴成铭表示,这就是每周一次全域空中巡查的功劳。通过对比上一次的视频,就会发现农田边的建筑物扩大了。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农民可以在农田边建设临时看护板房,堆放农机农具和肥料,但面积必须小于15平方米。
“发现情况后,我们立刻通知村里的网格员去现场了解情况。我们也赶赴地头,实地测量,发现确实面积超标。”吴成铭说道,通过调查给种植户两个整改方案,即缩小房屋面积,或拆除恢复占用耕地。最终,种植户选择了拆除扩大区域,对田地进行了恢复。
根据统计,空中执法以来,发现了110余条涉嫌违法用地的线索。在排查梳理后,向7例确认的违法用地行为下发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目前大部分已整改完毕,余下的由栖霞分局按照既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后续处理。
开发智能软件,让巡查画面自动识别
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栖霞分局了解到,龙潭的试点还在继续,目前已在和市局信息中心对接,开发可代替人工浏览视频的算力模型。“虽然无人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辖区画面拍摄完成,但后期仍需人员连续几个小时盯着屏幕排查、比对。这样不仅耗时耗眼力,也容易错过一些细小的问题点位。”该局执法监督科科长王德武表示,后期如果开发成功,将大大提高无人机巡查和筛查的效率,为人工执法插上科技翅膀,也为在栖霞区其他街道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是希望把龙潭无人机巡查中拍摄的画面,实时传输到信息中心,依托中心庞大的算力系统和AI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对拍摄画面的即时比对,提高违法线索发现和预警的能力。”市规划资源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柯红军表示,他们还考虑引入360度全景照片模式,这样空中巡查速度更快,图片分析比视频分析传输和锁定点位效率更高。
“把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引入到耕地保护、违法建设的监督,让执法更加智慧化,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在全市的推广应用。”柯红军表示,中心将结合龙潭实践进行模型应用开发,为南京守护耕地红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发挥信息化的优势。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