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节,优惠之外更需要真诚

双11购物节,优惠之外更需要真诚
2024年11月12日 07:02 媒体滚动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潘钰鑫

  今年双11,你购物了吗?

  每年双11到来,都意味着一场盛大的购物狂欢,在很多人眼中,双11就是“囤货”“剁手”“买买买”的代名词。今年双11“战线”长达30多天,堪称史上最长。

  按理说,促销时间越长、优惠活动越多,消费者就越能畅快地“血拼”一场才是。但今年不少消费者纷纷感慨:“这届双11,味儿更淡了”“如果不是各大电商发来的一条条短信,我还真不知道双11来了”“现在的双11,越来越不像当初的双11了”……

  从“百米冲刺”到“马拉松长跑”,电商的“战线”越拉越长,但消费者似乎并没有跟上商家的节奏。按照百度指数,双11的热度在2016至2018年达到高峰后,从2019年开始持续下滑,近两年来,双11的搜索热度甚至倒退回了2013年的水平。

  为什么双11变得越来越淡了?

  折扣遍地开花,各类购物节已“脱敏”。正如一名消费者所言:“错过了双11,还有双12,元旦也能买,618也可以买,甚至清明节也有活动,不缺这一个购物节。”早期双11之所以有较高关注度,主要是缘于它的稀缺性,如今,随时随地都有折扣促销,消费者对各类购物节已经“脱敏”。另外,火热的直播带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双11的吸引力,无形中稀释了人们的消费冲动和欲望。

  以前拼的是“手速”,现在拼的是“奥数”。尾款制、满减制、购物金制、返利制、凑单制等五花八门的玩法,极大考验着消费者的计算能力。很多人往往忙活半天,回头一看还是贵了,“尾款人”终究成了“韭菜人”。

  先涨价再降价,套路满满加剧信任危机。消费者面对海量促销信息难以准确比较价格,而商家掌握准确数据,造成信息不对称,使价格成为“黑箱”。部分商家临时涨价再打折促销的行为,大大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度。有统计数据显示,双11期间天猫平台上低于此前历史最低价的商品仅有53%,这说明近一半商品的真实折扣力度有限,甚至不降反涨。

  “不买立省100%”,这届年轻人变了。以前的双11,大家疯狂地“买买买”;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趋于理性,“没有必要的消费,就不消费了”,即便买,也不再是大笔大笔地囤货,而是看是否真的需要。注重性价比、消费体验和情绪价值的消费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年轻消费者不再像以前那样爱“凑热闹”了。

  随着双11步入第16个年头,消费者从狂欢回归理性,双11的神话如何延续?答案其实在于,优惠之外更需要真诚。

  平台和商家或许需要告别套路、回归初心,因为,最能打动消费者的一定是简单的玩法、直接的降价和真诚的服务。有关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加强监管,打造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公平合理的网购环境。有了让消费者放心舒心的网购环境,又何愁哪天不是双11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双11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18 联芸科技 688449 --
  • 11-15 红四方 603395 --
  • 11-08 万源通 920060 11.16
  • 11-08 壹连科技 301631 72.99
  • 11-08 金天钛业 688750 7.1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