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网
光明日报记者 张锐 王建宏 光明日报通讯员 谢小青 汪婧
“徐姐,那款披肩有人又订了一件,客户要换红色毛线。”天气转冷,毛线钩针产品的销售旺季来了。一大早,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南村坪村的“清南巧女”编织坊里已经坐满了人。编织坊创始人易苗将客户订单截图发到学员徐文春的手机上。
62岁的村民徐文春是编织坊的优秀学员,年轻的时候就热爱钩织,有一定的基础,各种网红织法一学就会。她钩的披肩成了热销产品。“一边追剧一边钩,一条披肩两天就能完成,不费力净赚120元。”徐文春高兴地说。
精美实用的披肩、栩栩如生的花束、小巧可爱的钥匙扣……“清南巧女”编织坊的陈列柜里,各式钩织工艺品可谓琳琅满目。
“都是我们学员的作品。”易苗说,主要有藤编、钩织、绳结3种类型,60多个款式。
易苗口中的学员,大多数是当地告别了耕作的中老年妇女。自2018年以来,随着当地城镇化的加快,南村坪村大部分村民陆续告别了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打短工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怎么更好地为乡亲增收?村两委思索着。
南村坪村因电影《山楂树之恋》而闻名,男主角老三原型所在的勘探队曾在该村河滩上驻扎,女主角静秋送给老三一只编织的小金鱼作为爱情信物,这让南村坪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了一股“编织热”。于是,南村坪村委会将目光放到了传统编织工艺上。
“手工编织简单易学,不少人也有基础。”南村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坤洪说。
2023年11月,以易苗为带头人的编织爱好者开始在网上自学编织技艺,同时村委会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成立“清南巧女”编织坊合作社,免费为村民提供原材料、场地和技术培训,并且收购村民制作的达到销售标准的产品。
“除了徐文春,我们已经培育了8名编织能手,她们除了做钩织产品售卖,还可以走出去开展培训。”易苗说。
“易老师,您看下,这是我钩织的宝宝鞋,听说你们在做培训,是免费参加吗?”2024年4月,村民李燕带着自己的一篮子钩织鞋子,一瘸一拐地找到了易苗。
44岁的李燕因腿脚伤残,走路不便,一直在城区某小区做保洁,收入微薄。但她心里攒着劲,要用灵活的双手为自己和家人挣来幸福生活。李燕一边干活一边说:“来编织坊后学了很多流行织法,我现在还会钩拖鞋、披肩,编织坊还能帮我卖,收入早翻倍了。”
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茶余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聊的不是东家长西家短,而是新织法、新图案。易苗介绍,编织坊通过外展和网络销售、教学培训等方式创收,成立一年以来,“清南巧女”编织坊承接了29场培训,参与24次外出展销活动,共销售成品260余件。
怎样带动编织坊“织”出更美好的未来,蔡坤洪有自己的打算。“下一步,南村坪村将大力支持‘清南巧女’编织坊发展电商,通过直播带货,链接线下超市景区等市场主体,拓宽销售渠道,把‘清南巧女’打造成我们村的富民产业、文化品牌。”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12日 04版)
[ 责编:王蕾 ]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