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11月8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上海市级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签约仪式暨新品首发式举行。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下称申康中心)和市级医院代表与跨国医疗器械厂商及外贸代理机构代表共同签署了集中采购协议书,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在内的多家市级医院共签约采购了14台进口大型医用设备。
界面新闻现场获悉,中标设备均来自大型跨国公司,包括美国通用电气、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瑞典医科达等,涵盖了PET-CT、MRI(核磁共振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直线加速器等尖端医疗设备。
其中,来自GE医疗旗下的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PET-CT Max Apollo在进博会进行中国市场首发,具备高精度、低剂量、高效率等特点,能为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重疾精准诊疗带来新思路。
申康中心是上海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责任主体和政府办医的责任主体。2011年起,申康中心开始实施市级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集中招标采购。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举办起,申康中心组织上海市级医院广泛参与,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2023年,上海16家市级医院共采购32台设备,包括CT、MRI、DSA和手术机器人等,采购金额4.5亿元。
作为进博会上海交易团的重要配套现场活动之一,截至目前,上海各市级医院已累计通过进博会平台采购大型医用设备近200台。
高端医疗装备的引入,直接促进了上海市级医院医疗技术的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级医院四级手术、微创手术量分别占到手术总量的31.69%和26.52%,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20.88%和158.44%。
借助进博会这一平台,上海各市级医院也积极与海内外医疗机构、跨国药企建立常态化的及交流合作机制。在鼓励医务人员瞄准重大疾病开展科研攻关的同时,推动跨国药企推出更多符合中国临床特点的新产品。
“各位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应该把实验室放到医院来,你放在工厂里肯定做不到最好。”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现场喊话大型医药企业,所有医疗器械、设备创新的源头都在医院与临床,因此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强与医院尤其是临床医生的科研合作力度。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虞先濬也表示,单臂机器人胰腺微创手术目前已广泛应用,这是医院与企业共同合作的结果。他呼吁更多有创造力的医药厂商能进入手术室,观摩手术,“哪怕是医生的一个小动作,你能在器械上改良,未来都会产生革命性的成果。”虞先濬说。
界面新闻了解到,为推动临床创新成果的产业融合落地,今年9月,申康中心牵头组建成立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通过企业化运作,为市级医院搭建“一站式”“全链路”临床研究转化平台。
目前,研究院主要围绕“成果转化促进”和“临床研究服务”两大功能,开展“临床研究与队列建设、转移转化与投资、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等三大板块业务。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