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素有“柞蚕之乡”称号的凤城市,生产柞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凤城市的特色产业,柞蚕养殖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蚕农在当地有很多。
一条柞蚕带动一项产业,一项产业富一方经济。从传统养蚕到生态放养,十多年来,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与广大蚕农、收购户相扶相伴。今年秋蚕丰收期间,邮储银行更是不断加大金融政策倾斜力度,以“蚕茧产业贷”为主,以零抵押、低利率、高效率“织”出一条生态致富“丝路”。
做小做散
扶持蚕商破“茧”生金
9月、10月是秋蚕收购、加工的黄金期。每到这个时候,凤城的柞蚕加工商资金周转量比较大,资金需求处于高峰期。针对柞蚕收购通宵不休、茧款发放多频急、蚕农金融服务需求集中的特点,邮储银行凤城支行充分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组建专属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网格化推进上门服务。
“多亏了邮储银行的帮助,今年收了差不多10万斤大茧,净利润将近20万元,明年考虑再弄个库房。”在凤城大梨树村村民王成的库房里,一筐筐的蚕茧整齐地罗列着,工人熟练地将一个个蛹茧分离。活蛹将在市场上销售,茧壳则成为蚕丝的原料。
从事蚕茧收购10年有余的王成,今年9月想扩大收茧规模,急需补充秋收资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邮储银行咨询“蚕茧产业贷”。客户经理张冲得知情况后,当天便上门收集资料,两天后,一笔100万元的贷款落地。
像王成这样从事柞蚕收购、初加工的个体户还有很多。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邮储银行凤城支行服务当地大、中、小规模柞蚕收购户占比超30%,每年秋季投放收购蚕茧类贷款1亿元左右。
支持品牌建设
做好一“被子”的事
丰富的柞蚕资源催生了一大批深加工柞蚕商。村民王庆春、王玉国父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从王庆春的柞蚕收烘、缫丝,到现在王玉国新增的织绸、印染、针织加工和实体店售卖,邮储银行见证着、支持着柞蚕业的传承与发展。15年来,在邮储银行的扶持下,王庆春父子扩建了蚕茧收烘房,新建了蚕丝收烘仓储库房,购置了缫丝设备。王庆春今年更是在邮储银行申请了200万元的“蚕茧产业贷”,加大蚕茧原料收购,做大加工生产规模。
剥蚕茧、拉丝绵……在加工厂房里,凤城蚕娘展现了娴熟的缫丝技艺。目前,王庆春、王玉国父子加工生产的柞蚕丝已远销印度,产业综合年收益超亿元。经营效益的稳步向好,也带动了近百名蚕娘在家门口创收,一年工作期在10个月左右,年均增收8万元至10万元。
响应产业导向
为乡村振兴添“邮”加力
凤城市政府规划,到2030年末柞蚕茧产量达1.7万吨,柞蚕茧直接产值12亿元,到2035年全市柞蚕综合年产值达80亿元。
为响应这一规划,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正在将柞蚕业金融服务工作落实落细,通过与当地市政府、镇政府及村“两委”有效对接,在柞蚕收获的关键节点,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联建共建等方式了解村镇、农户柞蚕经营情况,及时掌握和解决柞蚕从业者的资金需求问题。同时,积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按照“一产业一方案”,为柞蚕业提供链式综合服务,促进柞蚕加工业优化升级,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关同杉 本报记者 张学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