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浩荡,从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算起,仅用了30年时间,中国网民数量就已接近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8.0%,移动互联网应用遍地开花。
烈火烹油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经济遮天蔽日,大行其道。媒介技术的普及,正在把人、技术与平台的一整套复杂网络关系,塑造为无边界信息流通生态。
喧嚣之中,总有坚定力量。就像在今天,第25个记者节,那些忙碌的媒体与记者,依然如往常一样,策采编发,记录时代,描摹理想,向上向善。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扛得起理想。无论舆论环境、媒介技术、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如何变化,媒体与记者守护公共利益的角色定位不会变。
揆诸当下舆论场,各种乱象、怪象从未绝迹。在疯狂的流量欲望催动之下,大量的虚假粉丝、水军以及数据造假应运而生;一些鸡零狗碎、鸡毛蒜皮的“新黄色新闻”动辄冲上热搜;不少个体、机构患上“流量饥渴症”,造假式、恶趣味式话题不时充斥网络空间。
当算法与流量制造了新闻内容繁荣的假象,当劣币驱逐良币动摇了网络空间的信任大厦,当造谣传谣与民粹情绪冲击着社会价值体系,媒体和记者作为文化路标和价值领航器的责任属性,要求我们必须守住公义和良知。
要“流量”更要“留量”,要影响力更要公信力,不唯“热点”是从,不被流量裹挟,这是新闻媒体的价值坚守,这是新闻人的从业伦理,这是记录和表达者的价值底色。流量时代,如此种种,虽难能可贵,但当一以贯之。
在媒体变革的律动中可以看到,从探明真相到舆论引导,从共识凝聚到风气塑造,专业媒体和记者在公共空间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不是在变弱,而是更强了。
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告诉公众“事实是什么”,在瞬息万变的热点事件中引导受众“应该怎么看”,从解决信息稀缺到甄别信息真伪,从传递政策声音到关心人间民瘼,专业媒体的价值落点,记者的职业追求,始终聚焦社会多维,直击民众痛痒点,在“铁肩”与“妙手”之中,生出新闻之果。
不在流量大潮中随风摇曳,不在众声喧哗中丢失方向。需要流量,但绝不唯流量至上。守住以人为本价值底色,就是守住新闻媒体初心。
这底色,饱含人间深情。在救人老板的火锅店,在严惩人贩子的法庭现场,将新闻细节展示在公众面前,汇聚真善美的力量。
这底色,站稳民生立场。揭露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追问手机套餐降档难,曝光种种造假黑幕。乱象丛中,求真求实,公共利益面前不缺席。
这底色,也激荡在明辨是非黑白,分得清善恶美丑的浪潮之中。“莫将体育饭圈化”“灾难现场不是网红秀场”“企业不能丧失价值观”,专业、理性的声音不因价值多歧而埋没。
在瞬息万变的流量时代,在风雷激荡的融媒改革时代,为受众提供一种坚守的力量,一种冷静认识的时代自觉,一份于混沌中坚定前行的笃定。
忠实记录,理性表达,秉持社会责任和人文理念的媒体与记者不会过时。在媒体与记者的日拱一卒中,用内容铸造坚固力量,用行动抵达美好愿景,让“流量”变“留量”,让观念成信仰。
编辑 / 徐秋颖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