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金融高水平开放 促进贸易投资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化正遭遇倒流逆风,但开放迎风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全球贸易投资格局发展至今,既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之上,也是推动全球产出和福利最大化的更优解。以非经济之名强行拆解,只会让各国生产者与消费者蒙受损失。尽管全球贸易和投资还艰难前行,但踌躇徘徊中蕴含着新的期待、新的机遇、新的动力,多元化变革、结构性调整呼之欲出,有望成为经济全球化强韧性的关键支撑。
从贸易形态看,近24万亿美元的全球出口中,货物贸易虽占主导,但服务贸易迎头赶上,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贸易深度融合,其实质已远超贸易线上化,更是以数字技术为先导,重塑国际贸易模式和格局,形成覆盖市场规则、市场主体、市场行为的新业态新体系。
从贸易主题看,低碳环保理念深刻嵌入生产和贸易活动,中国的“新三样”在国际市场拾级而上即是最好凭证。而贸易绿色化,不仅激发出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咨询、绿色技术等服务贸易需求,还推动生产过程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比如数据中心能耗较高就要使用更多绿电,加速其绿色化进程。
从贸易新势力看,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占全球比重超过45%,货物贸易进口占比超过40%,而且从发达经济体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占全球比重进一步下降。由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加快签署双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减少贸易壁垒,“南南贸易”在全球地位明显上升,催生出新的国际贸易线路和资本流动模式,丰富现有国际贸易格局,促进经济全球化走深走宽。
刘珺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开放与创新是金融的基因。当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金融业的限制完全清零,取消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双向开放的金融体系加速形成。面对新的变局,中国金融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注入更大的确定性。
一是吸引全球金融要素汇聚中国。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金融机构来华投资展业,加快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参与中国市场投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便利性,让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新机遇。
二是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数据、网络、算力、碳汇等新型生产要素对传统金融服务进行改造升级和再工程化,推出更多集融资、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全方位服务生产、贸易、消费全链条。
三是建设安全高效的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围绕跨境货物和服务贸易结算、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跨境个人汇款等业务,加强跨境支付结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民币跨境高效使用,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共同发挥金融媒介的作用。
四是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互利共赢、美美与共,用好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同发出全球南方的声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形成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刘珺指出,工商银行作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致力于发挥国际化综合化的优势,推进贸易金融数字化转型,助推人民币跨境使用。工行愿与各方一道,增强金融灌输产业链、连接海内外的纽带作用,以集成化一站式的金融产品服务,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贡献更多工行方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