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以前流放宁古塔的犯人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现在还会有人要花钱去体验流放宁古塔了。”10月30日,黑龙江镜泊湖景区尚在开发中的“流放宁古塔”旅游项目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议。
体验穿囚服、戴枷锁
流放宁古塔项目议论纷纷
今年十月中旬,黑龙江省文旅厅官方账号曾发布了一条视频,表示相关部门就“宁古塔流放计划”展开讨论,视频透露了部分项目的预想,比如沿着古人的流放路线设计旅游线路,推出戴枷锁体验,单人的可以体验单人枷锁,双人的情侣或朋友则可以体验双人枷锁。在旅游景区方面推出具有年代感的宁古塔古城,配套丰富的冰雪项目,讨论中还提出将景区与电视剧《甄嬛传》结合,用“情景演绎+观众互动”的形式带给游客沉浸式的体验,景区的周边也颇为新奇,推出粉色的枷锁、脚镣和印着“囚”字的服饰式样装饰品等“流放风”周边,视频结尾还呼唤网友们多多给出建议。10月15日,牡丹江镜泊湖旅游集团也发布了短视频宣传这一项目。
10月31日,记者致电黑龙江镜泊湖景区询问该项目的筹备情况,接线的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当前还没有接到有关该项目落地实施的相关通知,目前还只是有这个计划,但是具体怎么办,什么时候办都还没有具体的通知,景区目前也没有开始搭设相关设施,“现在我们没有接到任何的通知,什么新的通知都没有,所以也没办法给您说,不好意思。”
项目还没有正式上线就已在网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的网友对该项目十分感兴趣,觉得很好玩值得去体验一把,认为这一创意十分新颖,话题度十足,但这一项目也招致了不少批评,认为该项目将流放宁古塔的苦难历史娱乐化,过于轻佻,推出这样的项目无益于促进游客了解真实历史,与文化旅游的初衷相悖。面对批评声音,还有不少网友提出“就一个旅游项目,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觉得不合适你不去啊,挑什么事呢?”
被《甄嬛传》带火的宁古塔
历史上究竟是怎样的
宁古塔并不是塔,而是黑龙江宁安市的古称,清朝时宁古塔是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流放宁古塔在互联网上的走红是因为在《甄嬛传》中,皇帝将甄嬛的父亲甄远道及家眷流放宁古塔,这场戏成为两人感情的重大转折点。
在历史上,去宁古塔并不是什么有趣的事,而是真的可能会命丧黄泉。被流放宁古塔的知名人士很多,他们当中有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大文豪金圣叹的家属,思想家吕留良的家属,安徽方拱乾、方孝标家庭,浙江扬越、杨宾父子,著名诗人吴兆骞,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等等。
在宁古塔众多的流人中,文学造诣最高,名气最大的是吴兆骞。他五十四年的生命中,在宁古塔生活了二十二年。吴兆骞是江苏苏州人,为顺治十四年(1657年)举人,其生性高傲,不拘礼法,才华横溢,引人侧目。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参加江南闱乡试,成为举人,十一月南闱科场案起,史称“丁酉顺天乡试案”,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贪财纳贿,后被揭发,顺治大怒将纳贿考官立斩,抄没家产,涉嫌考生也都被夺功名,斩首示众。吴兆骞遭仇家构陷,莫名被牵扯其中,或念其牵扯不深,故被判并父母妻兄流放宁古塔。吴兆骞困居宁古塔时,友人顾贞观为他求助于纳兰性德,后得纳兰性德之父纳兰明珠的帮助,终于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被允许纳资赎归。在吴兆骞的诗词中后人得以了解宁古塔流人的真实生活情况,顺治十八年(1661)吴兆骞在《上父母书》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流放宁古塔最可怕的是流放的路程,据学术专著《东北流人史》中统计,清朝东北流人在150万人以上,宁古塔因其偏远,“(流人)至半道为虎狼所食、猿狖所攫,或饥人所啖,无得生也。”到达宁古塔后在当地生活下来反倒会好过一些,这些中原来的流人中许多是文人、官员,渐渐的在东北形成了流人文化。清代,不少文人学子因文字狱或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这其中冤假错案不知凡几,被流放者中很多人并非是作奸犯科之辈,因政治排挤、仇人构陷、冤假错案者甚多,在去往宁古塔的路上客死他乡者难计其数,流放宁古塔及东北流人历史并不是一段轻松有趣的故事。
沉浸式文旅成新宠
追求猎奇小心“翻车”
这几年来沉浸式文旅非常受欢迎,其中通过热门影视剧综艺与当地特色文化嫁接打造文旅项目的在全国各地也不少见,比如今年国庆节江苏园博园联动电视剧《莲花楼》打造江湖风沉浸式游园项目,受到了剧粉们广泛的点赞好评,影视剧也催生了一批“野生”文旅项目,比如被《甄嬛传》带火的取景地北京大观园景区,成为了剧迷心中的“嬛球影城”,但是搞沉浸式文旅被诟病过于娱乐化、过于轻浮而“翻车”的也不少,比如河南某景区推出游客可以体验装扮成日本兵打家劫舍玩儿被指突破底线伤害民族情感。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对于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的发展是持赞成和乐观态度的,这符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向,但是融合的主题、载体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和讨论。”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汤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流放宁古塔这个主题,若仅仅从‘流放’体验的角度来吸引游客短时间体验的话,无疑有噱头之嫌。流放宁古塔因为影视作品的原因而被大众所熟悉,尤其是年轻人,但很多人对宁古塔将军辖区的设置以及清代为什么会有流放该地的产生原因和背景知之甚少。”汤澍认为如果要做这一项目的话,应当有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特别是针对儿童的青少年群体,“我个人还是觉得要做评估,如果项目上马了,也要做好跟踪的调查,了解游客对项目体验的感知和评价,同时也要关注公众对项目的认知,以防出现项目一时热,景区长期‘臭’的情况。”
黑龙江本身有着十分丰富的文旅资源,冰雪、森林等壮阔美丽的自然旅游资源是一方面,即便是要拿“流放宁古塔”这一历史做文章,与其把流放宁古塔的苦难娱乐化成为逗趣的旅游项目,蹭网络热点,把流放宁古塔当成吸引人眼球的噱头,不如深挖流人文化,盘活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这座清朝东北边疆的政治军事中心的文化资源与真实历史故事,当前“流放宁古塔”的项目并没有真正开始落地实施,最终会变成什么样还有待观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