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聚焦云南:“数智”春风劲吹彩云之南

《光明日报》聚焦云南:“数智”春风劲吹彩云之南
2024年10月29日 08:50 云南网

转自:光明日报

  原标题:云南:“数智”春风劲吹彩云之南

文山州丘北县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电机组正高速运转。记者 徐鑫雨 摄
文山州丘北县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电机组正高速运转。记者 徐鑫雨 摄文山州丘北县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电机组正高速运转。记者 徐鑫雨 摄
云南罗平鼎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里,工人正在包装干姜片产品。记者 徐鑫雨 摄云南罗平鼎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里,工人正在包装干姜片产品。记者 徐鑫雨 摄
昆明钢铁智慧制造项目管控中心。记者徐鑫雨 摄昆明钢铁智慧制造项目管控中心。记者徐鑫雨 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产车间里,自动化机械臂动作迅疾而又精准不差毫厘;实验室里,瓶瓶罐罐中蕴藏着向“深”突破的科研奥秘;产业园区内,一排排厂房鳞次栉比,沿“链”布局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在云岭大地涌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资源大省云南,如今正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科技加持 推动特色产业创新升级

  马齿苋、百合、鱼腥草……这些在云南餐桌上的“常客”,还能用作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和药品的重要原材料。这是如何转化的?

  “数据记录好”“再测试一遍”……在位于昆明市高新区的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云南云科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分析植物提取液,与植物和瓶瓶罐罐“打交道”成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日常。

  “筛选植物、提取分离、生物学评价、质量评价,再到处方配方,这可是个系统的集成性创新工作。”云科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杨兆祥指着展示罐内清晰呈现的云南特色植物标本,向记者介绍,“这里展示的罗汉果、青刺果、马齿苋等上百种云南特色植物可是科研‘家底’。我们从云南5000多种植物中最终优化筛选出270余种特色植物,形成160多个功效性化妆品技术标准。”据了解,2023年,贝泰妮集团研发投入约3.3亿元,占营业收入6.07%。

  在香格里拉哈巴雪山设立的特色植物青刺果科研种植基地,为原料种植选育筑牢“种子芯片”,涵盖植物提取、配置、灌装等环节的贝泰妮中央工厂,采用绿色环保理念,集成自动化生产线,为生产端赋予智慧化绿色化底色。

  云南是生物资源大省,有着占全国一半以上的中药和药用植物资源,被誉为“植物王国”。然而,过去云南植物开发利用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如今,云南以科技芯片助力中药材向“深”突破,以标准化种植提高品质、以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数字赋能产业智慧发展,实现了从“道地滇药材”到“科技生物医药”的蝶变。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文山州文山市卧龙街道的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基地。抬头,一棵棵云南松参天耸立;松下,一株株三七长势正好,满眼绿意。

  如何“以林养药、以药辅林”?答案便藏在这片山野林间。

  “这片基地种植面积55亩,是2022年以来文山州与朱有勇院士团队开展技术合作的示范基地之一。”基地负责人、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管理部总经理杨朝东介绍,“林下种植三七,利用的就是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和‘生境耦合’的原理,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三七品质高,效益好!”

  记者看到,林地中还装有云平台大数据远程监测设备,对三七生长情况、土壤温湿度和空气质量等指标实时监测。田间地头里,村民李发财正忙着给三七除草。望着这些“林下生金”的宝贝,李发财打心里高兴,“眼看着一两个月内就能采收这些三七了!也算是一年到头有盼头哟!”

  放眼望去,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机械臂灵活翻转,可视化数据跃然“屏”上,一“码”集纳实现质量追溯……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近60家,形成以三七为主,集“生产、流通、检测、科研、孵化”为一体的产业高地。

  强劲的数智春风赋能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文山还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三七种质资源圃,成立院士或专家工作站17个,选育三七新品种及良种13个,轮作年限从20年缩短到5年、数字化种植帮农户“一部手机种好三七”。2023年,文山州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综合总产值351.51亿元。

  智能引领 助力企业转型精准发力

  一台台智能自动化机器车熟练地游走于车间中,正在生产太阳能电池片,一旁的工作人员则在屏幕前查看各项数据。这是记者在楚雄高新技术开发区晶科能源(楚雄)公司智慧化车间中看到的一幕。

  “智能化机器人能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到空间狭窄不利于人工作业的区域作业,减少了风险。”晶科能源(楚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燕介绍,“公司还将通过光伏治沙、余光互补等项目,提升资源开发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原料烧结、炼铁、炼钢、轧钢……订单有没有生产,生产到哪一步,这儿能看得清清楚楚!”在昆明钢铁公司新区二期智慧中心,谈及堪称“钢铁工业大脑”的智能制造系统,技术中心主任张卫强打开了话匣子。

  “钢铁工业也能有互联网平台!智慧中心有两层,一层管控中心掌握整个生产经营情况并做安排调度,二层集控中心操作整个钢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张卫强介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化建设,构建了一个功能覆盖产线、高度集成、智能化的管控平台,实现了钢铁行业采购、制造、销售等领域的信息共享,全方位掌握企业生产情况,有助于快速决策。

  “一屏观全域,一网连四方”的智慧系统也推动云南特色农产品“出滇”。

  罗平小黄姜,是迄今为止云南唯一的生姜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曲靖市罗平县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小黄姜产业特色县。在罗平县数字经济产业园小黄姜大数据交易中心,罗平小黄姜种植生产、加工储藏、商贸物流,乃至全国生姜市场布局、价格监测等全链条数据在电子交易屏上实时滚动。

  “农户可以了解全国小黄姜供给情况,适时调整种植面积,企业能掌握市场需求,优化决策,政府可以实现数据驱动型产业精细化治理。”罗平小黄姜数字产业园工作人员曹珊介绍,园区设立智能化数字交易中心、电商直播中心、冷链物流等支撑平台,每年可促成小黄姜贸易40万吨。

  云南罗平鼎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便从这“一张数据网”布局受益。眼下,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有序分拣、打包姜片等出口产品,公司总经理刘倩介绍,“得益于大数据交易中心的建立,企业通过系统掌握每日产量,再找我们加工或直销。现在的小黄姜,种得起、管得好、卖得出、赚得多!”2023年,罗平县种植小黄姜23.5万亩,年产量50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围绕质量精准追溯、生产计划优化、精益生产管理、能耗数据监测等8个典型场景,成功打造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国铜业在滇企业致力打造绿色智慧工厂,实现从绿色低碳生产到提升矿石铜选矿回收率,再到冶炼渣回收铜、阳极泥回收贵金属“吃干榨尽”“颗粒归仓”的绿色转型……云南以智能制造工厂、数字化转型标杆、“数智工厂”为引领,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强链补链 依托园区经济加速布局

  看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横跨在大江大河之上,观风电场飞速旋转的风机立于高山之巅,瞧绵延铺展的光伏电池板在荒山坡地上熠熠生辉,城市乡村间亮起万家灯火。

  纬度低、海拔高、地势高差大,赋予云南天然的绿色能源优势。云南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相融相长,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云南“新三样”快速崛起,2023年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1%,以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连续21个月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

  在位于曲靖经开区南海子工业园的曲靖亿纬锂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自动化设备加速运转,原材料经过搅拌、涂布、辊压等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畅销海内外的电池产品。

  “今年1月,首条生产线391线全线贯通,政府在用地、用能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公司计划总投资55亿元,建设6条高质量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届时年总产值将超百亿元,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曲靖亿纬锂能有限公司运营部总监胡涛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作为云南首个投产的储能动力电池项目,曲靖亿纬锂能协同德方纳米、云南坤天新能源等企业,覆盖“材料—电芯—电池—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成为云南乃至全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要基地。

  过去,云南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工业园区,小、散、弱是短板。如今,以打造产业链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异军突起,产业聚集、强链补链,成为云南园区经济新的高频词——楚雄州禄丰产业园区的硅光伏产业集中度接近70%,文山州砚山产业园区的绿色铝产业集中度接近90%。昆明安宁产业园区构建了以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得益于楚雄良好的光热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宇泽半导体(云南)、晶科能源(楚雄)等头部企业落户楚雄。“引进晶科能源等光伏产业头部企业,有助于解决楚雄州乃至云南省在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问题,提高光伏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楚雄市工业信息化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倪意华说,“产业链建成后将实现从原材料到光伏产品的全产业链覆盖,使楚雄光伏产业实现从资源到产业的突破,也将带动电力、电子等产业发展。”

  目前,楚雄州建成、在建产能达30GW单晶硅拉棒、90GW单晶硅切片、13GW单晶硅电池片,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同时具有单晶硅拉棒、切片、电池片生产能力的州市,是云南省竞争力较强、产业链最全的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向“新”而行,方能以“质”致远。围绕能源、矿产、高原特色农业、生物等资源优势,云南坚持全省资源管理“一盘棋”,因地制宜布局重点产业,强化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和新型工业化协同推进,着力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抓创新赋能、抓经营主体、抓开放合作。2023年,云南资源经济实现增加值1.37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5.8%,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基本形成,资源大省向“新”发力、向“新”图强的步伐愈加坚定。(记者 徐鑫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9 聚星科技 920111 6.25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10-22 科拜尔 920066 13.31
  • 10-21 强达电路 301628 28.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