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吃上新鲜可口价格实惠的饭菜,这两年,面向社会大众的社区食堂,在省内各市街头、村头持续“上新”,成了老人就餐的首选、“双职工”带娃就餐的优选,更成为一批年轻人忙碌生活中“好好吃饭”的打卡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其中专门提到“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提出,探索发展社区食堂。
伴随着各地积极响应持续布局社区食堂,一个问题浮出水面:食堂经营者如何确保稳定营收?连日来,记者分头走访一线调研,探寻一旦减少乃至离开政府补贴,社区食堂能否越办越“香”,又该如何长久“飘香”。
城市:全龄服务“好好吃饭”
10月25日下午五点半,南京建邺区白龙江西街60号,江湾社区食堂内热闹起来。近300平方米的店面里,除了端着餐盘排队选菜的“银发族”,还有30岁出头的金融行业从业者张同和同事吴先生。张同说晚上又要在附近金融城加班,日常外卖多是预制菜,“真是吃到‘腻’,够够的”,“到社区食堂能好好吃顿‘正经饭’,价格也实在。”他点了两荤一素加一瓶可乐,“25块不到,吃得舒服”。
店内地面贴有醒目的“银发助餐区”字样,73岁的刘芳和老伴选了一个炒菜、一份红烧肉、一碗鸡蛋汤。“加上白米饭,两人加起来吃了不到20块,等以后满75岁,还能享受更多折扣;好多老邻居都来吃。”经常看到年轻人来食堂“蹭饭”,老人笑称,“说明我们这里菜好吃价格公道吸引人。”
既留得住老年人的胃,也抓得住年轻人的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荣域社区的“幸福江南小厨”,开业一年多,开成了社区食堂中的“网红”店。
早在去年8月,一则名为“3元一道菜?这社区食堂太爽了”的短视频让这家食堂火爆朋友圈,清爽的白色门头、200多平方米的敞亮空间、20元包两荤两素加饭和例汤、咖啡、茶饮、杂粮俱全……“不止老年居民,周边一条商业街区的商户、写字楼里的白领都爱来,现在日均助餐量已超过1000人次,其中老人日均就餐量超过300人次。”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玲玲告诉记者,打造社区食堂,始于去年初一次走访调研:1749户、4598人的社区,一老一小占总人口达42%,居民结构空巢多、高知多、外来多。
“在不愁温饱、老龄化加剧的当下,如何方便吃饭、吃上好饭,成了居民幸福感的来源。”聚焦需求,朱玲玲代表社区,和业委会、物业三方协调,邀请社区内一家为大型企业和高校提供配餐服务的业主沈健秋出面运营社区食堂。
除了社区提供房租折扣,还有一年5万元的政府补贴,如此可确保65岁以上老人到此用餐享八折优惠。记者同时了解到,这家网红食堂针对不同人群,还分类设置了小区业主九折优惠、为小区高龄、行动不便的居民免费送餐、“三高”群体提供“低糖低盐低脂”等“私人订制”全龄化服务。
连锁餐饮从业经验也被运用到这家社区食堂,苏州各色网红小吃、下午茶在此一应俱全;借助苏州工业园区首创的“寻味SIP”乐龄智慧助老服务系统,老人们还可畅享“无感折扣支付”体验;通过就餐大数据分析,食堂定期按需调整菜品,满足老、青、少多样化需求。
“我们工作太忙,晚上常加班,早上孩子上学早,这边六点半开门,下楼不过十块钱就能坐下吃顿热乎的,面条、稀饭杂粮都有。”中学生戴子炎家长代表双职工家庭由衷感慨,“小食堂解决民生大问题。”
乡村:主打公益老人享福
10月24日中午十一点半,天气晴朗,宜兴市张渚镇善卷村老年食堂前的长廊上,89岁老人陈福娣已吃完午饭靠在长椅上晒太阳。“我们中午和晚上都在这里吃,有荤有素有汤,每天不重样。”陈福娣告诉记者,她从村里开食堂就在这里吃,每个月只需交50元,到明年就不用再交费了。
10月24日中午,宜兴市张渚镇善卷村老年食堂前的长廊上,老人们吃完午饭背靠长椅晒太阳。颜颖摄
在城市社区食堂火热的当下,乡村的老年食堂也在遍地开花。
2017年,张渚镇以善卷村为试点,开办了宜兴首家村级老年食堂。7年过去,这间食堂运转如何?
24日,在村党总支书记李为清的带领下,记者也体验了一份当天食堂里的助老餐:主食是米饭,菜品有红烧狮子头、豆腐、海带丝,搭配蘑菇汤,口味清爽。“我们每周一至周五营业,中午十点半开餐,下午四点半开餐,周五出下一周菜品。”厨师长钮梅珍是退休后到村里工作的,她说,出菜单前会先问问老人想吃什么,主要做一些时令菜,确保荤素搭配,口味偏清淡。村里与镇上一家超市签订合同,提前订菜送货上门,所有菜品都很新鲜。
舌尖上的幸福事关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对照省里居家养老相关要求,整个项目投资约1000万元,宜兴市民政局给了60万元补贴,镇政府给了100万元补贴,其余由村集体出。”李为清回忆,在建设食堂过程中,有许多村民想来帮忙,厨师和两名服务人员都是已过退休年龄的村民,还自发组织了一支六七十人的志愿者队伍。目前,食堂针对70岁(含)以上的本村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按照不同年龄设置不同付费标准:70至79岁每个月付80元,80至89岁付50元,90岁及以上免费,如果选择吃一顿,则付约一半的钱。
10月21日至25日,宜兴市张渚镇善卷村老年食堂张贴的一周菜单。颜颖摄
“只有个人付费当然不足以支撑食堂运行。吃饭的钱由两部分资金构成,一天个人承担1至2元,集体承担约8元。”李为清说,目前正常在食堂吃饭的约90位老人,村集体每年直接为吃饭大概出20万元,另外用电水气及人工工资大概15万元。每年宜兴市民政局补贴8万—10万元,这个钱刚好用来覆盖工人工资。“相当于上级部门的补贴、村集体的福利和个人出一部分钱,形成了食堂的经费保障。我们和城市社区食堂最大的区别就是不盈利,纯公益性的。”
根据宜兴市惠老助餐全覆盖工作精神,张渚镇结合试点经验,以“桃溪幸福食堂”为品牌,建立起多层次配餐、就餐、送餐的助餐格局,形成了镇级中央厨房、区域性助餐驿站、村(社区)助餐点的服务网络。“不是所有村都具备自建食堂的条件,我们就在2023年建了第一个中央厨房。”张渚镇副镇长潘嘉骏介绍,目前全镇建有2个中央厨房,日均出餐能力2500份,设置中心助餐点18个、二级助餐点16个,针对村级辖区内的独居、孤寡老人、失能和高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就近安排网格员或志愿者上门送餐。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助餐点还常态化开展知识讲座、健康咨询、休闲娱乐等志愿服务,搭建起服务老年群体的幸福平台。
“城市社区食堂与乡村老年食堂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能够为社区内的老年人群体提供切实有效的养老支持,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基地研究员郑华伟说,食堂作为公共空间,还具有激发社区共同体意识和传承互帮互助精神的作用。
追问:当下真“香”如何长久飘香
2023年底,江苏已完成555个社区助餐点改造,其中很多提升为百姓家门口的社区食堂。伴随建设布局加速,省内南京、苏州、无锡及常州、盐城多地的社区食堂发展进入快车道,成为年轻群体也觉得“真香”的民生配套。
但走访中记者也注意到,目前大部分社区食堂的建设、运营、服务,背后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和输血。如果离开房租以及各式补贴,社区食堂如何持续办好、长久飘香?
当了27年村书记的李为清认为,在乡村开办老年食堂具有必要性,但想要盈利很难。他曾做过调研,当个人出资超3元时,老人就餐的意愿就会显著下降。“即使在苏南,这批老人真实的个人积蓄也并不多。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子女较多,为了子女成家立业,几乎耗尽了毕生财富。现在宜兴市政府每个月给每个老人500元补贴,村集体每年发放一部分尊老金,子女一年给一两千元,就构成了老人一年的收入,大概在1万元。这些钱需要看病、人情来往,加上老人也不愿给孩子添加负担,甚至还想在百年后给子女留点钱,所以很多老人有钱也舍不得用。这样来看,企业进村办老年食堂,如果想盈利,就只能在菜品上压缩品质。”
10月24日中午,记者在宜兴市张渚镇善卷村老年食堂体验的午餐。颜颖摄
饶是如此,老年食堂仍然应该办下去。李为清认为,以村为单位做食堂比政府牵头做中央厨房效果更好。这样能让供餐成本压缩,同时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他算了一笔账,现在镇政府推5元一顿中饭,政府为每人补贴7元,仍然有部分老人考虑到晚上要买菜做饭而不去吃。这份餐食又由第三方公司提供,无法降低成本。如果多级政府同时推动这项工作,比如县里为每人补贴2元,镇里出2元,个人出3元,村里有条件的再出2—3元,且直接对接采购方,压缩供餐成本,做到10元2顿饭,就能让这个模式可持续,还能减轻镇级压力。“做好村里的老年食堂,一要村干部敢担当破题,我一直呼吁,这是村里的事,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二要政府推动,提供基层养老的资源保障。每年善卷村的固定性集体收入约400万元,老年食堂支出没有压力。如果村集体这部分有压力,是否可以由市级承担一些?”
南京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誉近年来走访长三角多市城乡一线,在他看来,社区食堂这项民生实事要想办得长久、办得好,不能单纯依赖政府补贴支持,必须引入优质市场力量,积极将一些品牌化、专业化强,知名度、认可度高的餐饮企业引入社区,开办特色化或连锁化的社区食堂;此外,充分依托信息化和大数据等工具,发布社区食堂电子地图,打造线上社区食堂,通过线上订餐、智能配餐等方式,精细化服务,提升居民特别是年轻群体的消费体验,从而让供需的精准匹配可持续、再提升。
郑华伟分析,城市社区食堂与村庄老年食堂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支持和服务对象。前者资金更多依赖街道办事处的财政拨款以及自我筹资能力,服务多元化的居民群体,后者则主要依赖于政府专项补贴及村庄自身集体经济力量,服务面向内部空巢老人群体。
“在乡村办老年食堂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原则,有条件的可采用‘堂食助餐+定点取餐+上门送餐’服务模式,引进企业则要考虑福利属性与企业盈利点如何结合,审慎而行。”郑华伟建议,乡村首先应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保证经济支持,其次村委会应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寻求社会组织帮助,保证人员支持。同时加强政策引导与宣传,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与建议。
【责任编辑:缪露】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