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传来老北京叫卖声

中轴线传来老北京叫卖声
2024年10月28日 15:02 北京晚报

  “臭豆腐,酱豆腐……”一场“聊吆喝、话老字号”主题活动日前在北京中轴线展开。很多人眼中的“京城叫卖大王”臧泉江,用悠扬回转的音调,在前门重现叫卖声此起彼伏的热闹景象。

  叫卖声,与老北京人记忆中的胡同生活息息相关。但商业营销模式的进化,让叫卖仅作为民俗文化在小范围传承下来。记者辗转找到臧泉江老先生,听他聊起关于叫卖的“江湖”往事。

臧泉江在北京中轴线重现老北京叫卖。

  溯源▶“京城叫卖大王”另有其人

  “您帮我澄清一下。”在臧泉江家中刚落座,老先生就开门见山,提了一个要求,“我不是‘京城叫卖大王’,这个称号属于我的父亲臧鸿。”

  最近一段时间,66岁的臧泉江在“聊吆喝、话老字号”主题活动上亮过相。他乘着“大美中轴”观光巴士,从正阳门一路到钟鼓楼,并在巴士上、前门大街、钟鼓楼广场表演老北京叫卖。叫卖,也叫吆喝,是旧时走街串巷生意人的推销方式,据称在明代便已形成规模,到清末发展至最高峰。随着商业营销模式的改变,叫卖的推销作用渐渐消失殆尽。老北京叫卖被当成一种民俗、市井文化保存下来。

  臧泉江的父亲臧鸿出生于1932年,祖上是做棚匠的。红白喜事要搭棚子摆几桌,年幼的臧鸿也跟着一起去帮忙。红白喜事会有吹拉弹唱、曲艺表演,其中也有类似叫卖的演绎。“嘿,今儿这菜还真不错,新鲜的嘞,黄花鱼呀嘿。”

  遇到搭棚子业务淡季,年幼的臧鸿也想着补贴家用,就跟小伙伴一起走街串巷做小买卖。起初是卖报纸,从一开始懵懵懂懂,到学会用吆喝兜售。“《华北日报》,买张报瞧嘞,看看当日的新闻,买张报瞧嘞。”

  江湖▶ 每一件响器都藏着规矩

  “以前啊,每个买卖人,叫卖声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使的响器也不一样。胡同里的住家一听,就知道是谁来了、卖什么货、有什么特点。”臧泉江拿出了几个典型的叫卖响器,其中就有父亲臧鸿传下来的老物件。

  摇铃最普通,应用最广泛;唤头,形状像大个的铁质镊子,用一根铁钉或者铁棒,从唤头中间的缝隙划过,利用金属震动发出“呲啷呲啷”的独特动静,是剃头匠专用的响器。“我小时候一听这动静,就知道剃头的来了。”臧泉江现在手里的这个唤头,也是老剃头匠送给臧家的,颜色发黑,满是岁月留痕。

  “嘚啷嘚啷……”臧泉江又拿起来一串铁片子上下晃动,发出响亮的碰撞声。“这东西学名叫‘震惊闺’,是磨刀匠使的。”晃动震惊闺,臧泉江喊出全国通用的吆喝声,“磨剪子嘞,抢菜刀——”

  还有两个小铜碗,捏在手里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按现在的说法,这是卖饮料的。”臧泉江一边敲一边唱起来,“玉泉山的水嘞,东直门的冰,喝到嘴里是凉嘞飕飕,给的又多嘞汤儿好喝。让你喝嘞你就喝,桂花白糖就往里头搁。让你尝嘞你就尝,桂花白糖就往里头攘。”

  变化▶ 叫卖传人也用手机购物

  “现在基本上听不到叫卖了,商业营销模式早就变了。”臧泉江说,父亲后来进入铁路系统当架子工,又因为文艺特长,成为铁路文工团的一员。叫卖,他一直没放下,通过收集、回忆,整理出170多段叫卖。

  随着互联网经济越来越发达,营销方式进一步变化,需要叫卖艺人撑场面的活动也少了。为了把这种民俗文化传承下来,臧鸿不但手把手教给臧泉江,还培养第三代传人臧志彪。2011年5月8日,前门鲜鱼口美食街重张开街,臧鸿、臧泉江、臧志彪祖孙三代齐声高呼:“鲜鱼口、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街,开街喽!”

  可惜的是,2012年2月19日,臧鸿因病辞世。鲜鱼口的表演,也成为“京城叫卖大王”的绝唱。臧泉江现在家住石榴庄,他和儿子臧志彪,虽然也一直致力于叫卖文化的传播,但表演的机会不多。“我们还有个老北京叫卖艺术团,一共几十个人。”艺术团里很多都是靠兴趣聚集在一起的老年人,像臧志彪这样的中青年,平时还要忙于本职工作。

  “现在都使手机,谁还需要叫卖啊?”臧泉江说这话的时候,无奈也淡然,“我都用手机购物了,你看这个扁担钩子,叫卖表演能用上。我就在网上找到的,现实中,我都不知道去哪儿买。”

  本报记者 孙毅 文 潘之望 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9 聚星科技 920111 6.25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10-22 科拜尔 920066 13.31
  • 10-21 强达电路 301628 28.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