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方 寻真知·黑龙江行
金秋时节,广袤的黑土地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丰收季,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稻谷随风摇曳,瓜籽颗粒归仓,龙江大地处处谱写着丰收赞歌。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截至目前累计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0件,覆盖粮畜、水产等10多个品类,彰显了以地理标志托举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风采。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双鸭山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三江平原富硒带核心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2023年,我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产值近8000万元,作为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年产值达267万元。我们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坚持地理标志与乡村振兴、特色农业、历史传承有机融合,以特色农业兴农、富农、强农,探索出了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双鸭山经验’。”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尹忠林表示,当前,全市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
值此丰收之际,本报记者走进双鸭山,深入田间地头,聆听这片“宝藏土地”上的多彩地理标志故事。
瓜籽白 撬动共富“大产业”
颗颗“金”南瓜,粒粒白瓜籽。金秋时节,伴随着白瓜籽的成熟、上市,宝清·中国白瓜籽大市场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24小时工作模式。
“当前,宝清县白瓜籽生产企业正在满负荷运转,订单量已经排到了明年。”宝清县和兴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盖春涛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宝清大白板南瓜籽从交易量、交易额到出口额都在稳步发展。“为完成今年的订单量,白瓜籽生产企业正紧抓生产任务,保证产品质量,全面打好第四季度‘收官战’。”盖春涛说。
宝清县位于双鸭山市东部,境内绵延几百里的完达山山脉余系多为浅山区,阳光充足,排水通畅,十分适合喜温、喜光、怕水的南瓜生长。作为宝清县的一大地方特产,宝清大白板南瓜籽色白、皮薄、板大、籽粒饱满,以丰产性好、结籽率高而闻名。2006年,宝清大白板南瓜籽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宝清县便建成了宝清·中国白瓜籽大市场。据介绍,该市场占地面积25.5万平方米,建设投资3.1亿元,已入驻白瓜籽加工企业100余家,产品国内销往广州、天津、大连等30多个城市和地区,国外远销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地理标志保护给宝清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瓜籽从原来单纯的种植农业发展成现在的从合作社种植到企业加工再到集中销售的全链条产业。大市场建成后,不仅周边省市,甚至连新疆的白瓜籽也集中到宝清加工销售,规模经营激发南瓜产业裂变效应凸显。”看着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盖春涛感慨地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宝清大白板南瓜籽产业已成为宝清县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领头羊”。“在宝清县老百姓的心中,白瓜籽是黑土地上的‘真金白银’。”他说。
“买自中国,卖向世界。”如今,宝清·中国白瓜籽大市场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标准、规范化、现代化农产品交易大市场之一,集贸易、加工、贮藏、运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年交易量约占全国交易量的70%、占全世界交易量的40%。
以“宝清大白板南瓜籽”为代表,宝清县地理标志产品在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目前,宝清县已有宝清大白板南瓜籽、宝清红小豆、龙头胖头鱼等6个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本身作为一个品牌,对提高宝清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宝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地理标志工作负责人李霁禹介绍。
近年来,宝清县综合施策,推进地理标志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有益成效。比如,该县成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保护办法,确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章可循;积极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以地理标志产品引领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加强品牌培育与建设,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
当前,宝清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请和品牌培育工作仍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中。以地理标志为画笔,宝清县正在黑土地上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蜂蜜黄 酿出兴农“甜”日子
风吹草低,鸟鸣阵阵。记者一路跟随饶河县黑蜂养殖户杨青山,来到了位于双鸭山市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养蜂区,只见一个个蜂箱在山上整齐排开。
杨青山打开蜂箱,向记者展示了该自然保护区特有的饶河东北黑蜂辛勤酿蜜的场景。“每年采蜜期期间,我每天凌晨3点多上山,下午5点多下山,有时候还需要住在山上。今年,我这100个蜂箱大概能采2吨蜜。”杨青山从事养蜂工作已近30年,他告诉记者,当前,采蜜期已经顺利结束,但黑蜂产品的销售仍在继续。“自从饶河东北黑蜂蜂蜜有了地理标志的加持,我们的收购价格也提高了10%到30%。”杨青山说。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与俄罗斯交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屏障隔离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为我国乃至亚洲唯一的专门为单一蜂种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蜜源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三大优质蜜源基地之一。“饶河县养蜂历史约有500多年。2003年,饶河东北黑蜂系列产品(蜂蜜、蜂胶、花粉、蜂王浆)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饶河东北黑蜂蜂蜜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第二批互认互保名录。‘饶河东北黑蜂蜂蜜’已经成为当地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饶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规范股科员姚红霞向记者介绍,目前,全县从事黑蜂产品生产、销售企业达30余家,其中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经营主体达18家,开发出了蜜、粉、胶、浆四大系列120余个品种的产品,带动了当地大量的农户解决就业问题。
为保证黑蜂产品质量,饶河县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自然保护区设置了20公里隔离带隔绝外界蜂种,从源头保证蜂种质量;邀请养蜂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以传统和现代养蜂技术相结合,打造北纬45°椴树成熟蜜黄金带;修订《饶河东北黑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完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印刷及使用管理规定,为用标企业设计印制专用标志防伪溯源码,以便查询产品真伪及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制定“饶河东北黑蜂成熟椴树蜜”和“饶河东北黑蜂蜂王浆生产技术规程”2个团体标准,每年对生产企业的黑蜂产品进行质量抽检等。
经过数年的保护和发展,自然保护区内黑蜂蜂群数量稳步提高,黑蜂产品量质齐升。
“7349万元,36.7万单。”走进饶河县电商直播基地,记者看到入门的电子显示大屏动态展示着近两年基地直播销售数据,黑蜂产品的销售额和销售量稳居榜单前列。“黑蜂系列产品是我们的明星产品,电商直播基地最初依托黑蜂产业发展而建,后期逐步拓展品类,带动了全县四大系列500余种优质农林产品的销售,其中黑蜂产品每年的销售量及销售额均遥遥领先。2023年,全县电商销售额达10.3亿元,同比增长297%。”在电商直播基地展销厅,饶河县电商直播基地负责人王永亮向记者介绍了基地建设和发展情况。
通过线上渠道扩大销量,举办中国·饶河东北黑蜂节,组织企业先后在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等国内各大展销会亮相……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饶河东北黑蜂”知名度,饶河县多点着力,大力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带动黑蜂产业发展壮大。
“蜜淌乌苏里,鱼跃赫哲乡。”以“蜜”为关键词的宣传语遍布饶河县内主要街道和景点,“蜜都饶河”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在地理标志的助力下,饶河县依托东北黑蜂,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致力于将优质的黑蜂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一代又一代的蜂农用辛苦耕耘传承着勤劳不息的精神,和黑蜂一起期待着每年的繁花盛开。
西瓜红 培育品牌“金名片”
上午10点,位于集贤县的中国·黑龙江板子房瓜菜市场人群熙熙攘攘,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货车来来往往,汽车轰鸣、挑西瓜、讲价钱等声音不绝于耳,板子房西瓜销售之路在这里热热闹闹地启程了。
南倚完达山麓,北托三江沃野,得益于肥沃黑砂质土壤、昼夜温差大等优越地理环境,集贤县孕育出了致富“金”瓜——板子房西瓜。板子房西瓜瓜身条纹清晰明美,瓜瓤红艳、汁多籽少,口感味感极佳,营养丰富。2006年,板子房西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集贤县板子房西瓜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5万余吨,年收入达6000万余元。”集贤县板子房瓜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立民在忙碌间隙向记者介绍。
“我们本地农户基本都种西瓜,以前的生产和销售方式都很原始,种植管理靠经验,销售靠路边叫卖。为解决西瓜产量大但销路少的难题,我们特地成立了板子房瓜菜专业合作社,并建成了瓜菜市场。”陈立民从事西瓜种植20多年,对于西瓜的种植和销售有自己的“秘诀”。“板子房瓜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带动当地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实现集中管理、规模生产、统一营销,将地理优势、种植技术等资源整合形成产业化联合体,化解了同质化竞争难题。现在板子房西瓜销往全国各地,瓜菜市场也成为了集贤和外界的中转站。”陈立民说。
来到板子房西瓜种植田,一个长达20多厘米、个头硕大的西瓜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培育的一个新品种,为了防止品质退化,我们不断进行品种培育和更新,目前培育的西瓜品种有五六种。”提到种植西瓜的变化,西瓜种植户张立军打开了话匣子。“我种西瓜有30多年了,板子房西瓜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之后价格高了、销路好了,现在的销量比原来能高3倍到5倍。”他告诉记者。
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质量为根本。为擦亮板子房西瓜“金字招牌”,集贤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近年来坚持标准先行,全力推进板子房西瓜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并指导地理标志产品经营主体严格按照标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保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稳定。同时,板子房瓜菜专业合作社还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范围、产品名称、质量特色、包装、标识,以及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严格按照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集贤县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近年来,集贤县人民政府着力实施‘板子房西瓜’品牌战略,打造‘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推动西瓜品种更新换代及升级栽培技术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建立起数个百亩优质西瓜种植基地,对板子房西瓜的生产、供销实行统一品牌、统一优质品种、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质量标准等,进一步叫响了‘板子房西瓜’品牌。”集贤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股股长李冬梅向记者介绍,集贤县秉持“用好一件地理标志、做强一个品牌、发展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展示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支持地理标志经营主体积极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大型展会,加快推进地理标志价值提升和品牌塑造,让特色产品插上“品牌翅膀”飞进千家万户。
萝卜橘 打造致富“金钥匙”
水洗、分拣、打包、装储——随着太保胡萝卜的成熟收获,位于双鸭山市四方台区太保镇的昊天蔬菜玉米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下称昊天合作社)洋溢着丰收的气氛,合作社社员们幸福地忙碌着。
看着这幅忙碌景象,昊天合作社当家人白云龙自豪地说:“我们太保胡萝卜每年都供不应求。得益于腐殖质含量极高的黑土地,我们种植出的萝卜含水量可达90%。截至目前,太保胡萝卜的种植面积约1.2万亩,和市场上的其他萝卜相比,平均售价每斤能高近30%。”
太保镇地处完达山山脉北麓低山丘陵区,地势平坦,耕地黑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太保镇自1973年起就开始大面积种植胡萝卜,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太保胡萝卜外表光滑整洁,口感甜脆,胡萝卜素、含水量极高,有着龙江太保“小人参”的美誉。
独木不成林,如何将小萝卜发展为大产业?当地政府从培育太保胡萝卜产业发展主体入手,扶持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并在2014年成立了昊天合作社,打造“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将“孤军奋进、单打独斗”式的种植销售模式整合为规范化、标准化的合作社营销模式,通过政府引导、科研单位和农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形成了企业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带动乡镇周边近千户农民从事胡萝卜种植、加工和营销。2017年,太保胡萝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第二批互认互保名录。从最初的种植面积400亩到如今的约1.2万亩,地理标志带领太保镇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助力太保胡萝卜从一个“小萝卜”长成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对于太保镇乃至双鸭山市的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和运用工作,我们采取了条块结合的方式,从省到市(县)实行纵向监管,通过多部门协同,将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保护科科员杨刚将当地的地理标志工作经验概括为“创地标、兴产业、富百姓”。他告诉记者,条块结合的方式有力推动了太保胡萝卜的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以条为线,全市制定了太保胡萝卜生产规范,覆盖从整地到播种及采摘的全流程,对太保胡萝卜进行质量监管,同时积极指导县区加强地理标志宣传,对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严格规范种植;以块为面,由四方台区人民政府牵头成立了四方台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精准施策,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与运用水平。
如今,太保胡萝卜以其优良品质和独特口感远销至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双鸭山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像太保胡萝卜这样的优质地理标志产品不断涌现,以特色农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向人们讲述一个又一个关于丰收与幸福的故事。
记
者
手
记
“龙粮熟,天下足。”又是一年丰收季,龙江大地作物满仓。肩负着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的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黑土地上擘画着全面振兴新画卷。
从青绿到金黄,时间是万物蓬勃的最佳养料,滋养着绵延连片的良田沃野。地理标志作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在龙江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好“丰”景。丰收时节,我来到双鸭山市三县一区,在近一周的实地采访期间深入田间、踏进市场、步入车间,看见丰富多彩的农产品茁壮生长,见证龙江人民用勤劳与热情成就了一个个地理标志兴农富民的精彩故事,感受到地理标志加速赋能农业发展的强劲力量。让我们一同期待,地理标志在黑土地上迸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本报记者 田伊慧)
(编辑:邵京京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冯飞)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