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
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
每次听到这首歌时,我的心情就无比激动。不时就想到它的诞生过程。由李若冰、徐锁、刘烽、关鹤岩、冯富宽等人作词,刘烽作曲的著名革命历史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自1971年底问世以来,就以润物无声、沁人心脾的魅力,传递了山丹丹鲜亮的色彩与信天游跌宕的声情;以率直真诚、朴素热情的性格,唱出了陕北人的精神生命与黄土地的炽烈情怀;以栩栩如生、贯通起伏的笔法,绘就了一幅有着伟大传统的地域文化和革命洗礼的画面。
这里特别令我自豪的是由李若冰领衔创作了它。
李若冰1926年10月出生于陕西泾阳蒋路乡阎家堡,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时被卖给当地杜家。1938年,12岁时逃到延安参加抗战剧团,后在部队艺术干训班和边区艺术干校学习,参加大生产运动。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至西北文工团和中央党校工作,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改入鲁艺文学系。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恰如当年创作组所言,是一首歌颂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带来革命大转折的歌曲。1935年9月17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头部队一举突破川甘边界天险腊子口,次日占领哈达铺。在这里,毛泽东从一张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块根据地和红军活动的情况。此前,1934年秋,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习仲勋担任主席;同时成立陕甘宁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主席。1934年11月,由鄂豫皖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根据地,同当地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为迎接中央红军和红军陕甘支队的到来创造了条件,陕甘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落脚地。这首歌,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历史,歌颂了像山丹丹那样热烈地坚定革命信念的先烈们。1971年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些老同志建议,整理几首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民歌,并进行加工创作。这一想法得到周恩来的支持,决定由中央文化组组织创作力量完成几首革命历史歌曲,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50周年。是年5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采录组组长王敬之和编辑王惊涛来到陕西,同徐锁、李若冰、关鹤岩、冯富宽等人组成了工作小组到延安采风。他们中间就有10岁即跟随哥哥刘炽(著名音乐家、歌曲《我的祖国》曲作者)来到延安参加革命的作曲家刘烽。
在延安第一招待所,大家整理出《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工农齐武装》和《翻身道情》四首歌曲。一次,刘烽和李若冰在聊长征、聊土地革命,回忆起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的那段艰难岁月时,感慨万千。这时,创作组组长关鹤岩提出,增加一首反映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带来革命大转折的歌曲就更好了。
刘烽也谈到,“搞完这四首之后,我总觉得有些不满足。从音乐形式上看,陕北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信天游》没有;内容也不够完美,缺点儿什么。”“应当有一首迎接中央红军的歌。”“这段历史太重要了!它既能反映中央红军的及时到达,挽救了陕北根据地;又能反映出陕北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贡献——使大西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前进阵地。”这些想法使大家很快达成共识,继四首歌曲之后,他们开始了这首反映“迎接中央红军的歌”的创作,从而形成了后来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
首先是徐锁开了个头,吟出一句“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得到了大家异口同声的称赞。刘烽很自然地接出了下一句,“一杆杆红旗一杆杆枪,咱们革命队伍势力壮”。历经千辛万苦,中央红军才到达陕北根据地,热情高涨的陕北乡民喜迎红军的画面给他们留下深了刻印象,于是就有了“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热腾腾的油糕油馍馍”“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等句子。待冯富宽接了句“知心话飞出心窝窝”,不知不觉一个上午时间已逝,初步创作完成。接下来的打磨,在深化主旨上,用“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写出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历史意义,并由乌云想到雷声,在“千里的雷声万里闪,咱们革命力量大发展”的气象中,就差点题之句了。
也许上苍觉得陕北黄土地太过寂寞和苦寒,于是布下一片片山丹丹,花开花落,装点苍凉的高原,让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人们还能看到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刘烽忆起他在陕北采风时所得:“山蛋蛋开花背洼里红,有那些心思你搁在心中。”方言中的“山蛋蛋”说的就是野百合,野百合下面不是有个圆圆的百合吗?就叫山蛋蛋。
还有那首延安民歌《一心一意闹革命》中的“鸡娃子叫哟狗娃子咬,当红军的哥哥他回来了……”因此,他提出用“山丹丹开花”起兴,关鹤岩神补一句“红艳艳”,既押韵又朗朗上口。歌曲用老百姓最朴实的语言和最古老的比兴手法,在曲首点出了中央红军经过千山万水到达陕北的这一历史事件,奠定了全曲的基调。又在最后用了一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直抒胸臆地传达出了内心的那份情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