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视艺术经典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举行专题分论坛

探讨电视艺术经典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举行专题分论坛
2024年10月12日 21:35 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罗海韵

10月12日,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举行《重温经典论坛:是什么力量让经典作品历久弥新》和《文学IP影视化论坛:文学力量 影视表达 双向赋能》,探讨电视艺术经典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聚焦文学IP的授权与影视开发,旨在助推更多新时代经典涌现,推出更多剧本扎实的优秀影视作品。

论坛现场论坛现场

重温时代的经典人物经典形象

探讨电视艺术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为经典作品?是什么力量能够让经典作品历久弥新?在重温经典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以《向经典致敬,向艺术高峰攀登》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认为有四个维度帮助人们理解经典,记录时代变迁,颂扬真善美,对观众具有审美提升力和艺术感染力,塑造鲜活的典型艺术形象,是经典作品所应具有的共性特征,“今天我们重温经典,对当下的电视剧创作,也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向经典学习,可以从中找出答案和获得启发。”

经典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思想脉络、文化高度、艺术水准,映射着它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和情感。谈及如何打造新时代的新经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隽分享道,“文化内容的提供者需要把握创作初心的价值尺度,需要有扎根生活的真诚态度,需要把握方向的时代高度,需要把握勇于突破的创新锐度,需要有弘扬优秀传统的开掘深度。每个时代都需要属于它的经典,也都创造着属于它的经典。”

探索影视文艺融合的有效路径

促进文学与影视的双向赋能

在文学IP影视化论坛,著名作家、《人世间》作者梁晓声就相关主题进行分享。梁晓声的经典作品家喻户晓,根据他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作为央视的开年大戏,自播出之日起即引发了强烈反响。在梁晓声看来,文艺并非纯粹之表达自我的方式,“最初的文艺,如歌舞、诗画,固然是那么起缘的,但后来的戏剧、小说、电影、电视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其价值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性评估。经典作品接受由一代又一代人组成的社会检验。文艺作品像接线板,一端连着古代和近代,一端连着现代,全赖有这样的接线板,近代的人、事仿佛昨日的人、事,古代的人、事仍可引起我们的共鸣。”

从自身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工作经历谈起,梁晓声分享道,“中国影视剧的史性资源甚为丰富,如《长安三万里》《只此青绿》《咏春》,这都是对资源再生性、创新性的运用,我们应该向拥有如此丰富的文艺资源,向历史表示感谢。但如何进行再生性的开掘、利用,有更多难关需要由年轻人来突破。”他也给年轻人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处理好讲故事和塑人物的关系,在推进情节的同时注重细节,处理好情节和情怀的关系。

《我的前半生》《繁花》编剧秦雯以改编的规律和方法为切入口进行演讲,她认为文字和影视既有互文性,但又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作为改编者,首先要热爱原著,要尊重原著,这是一切工作的源头,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实这句话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影视剧改编,我们知道很多IP被改编多次,每一次改编都是不同的改编者对于当时观众审美需求的探究。”

以自身的创作经验谈起,秦雯分享道,“《繁花》在改编初期,王家卫导演就反复提醒我们,剧集将要面向的是海内外两代甚至三代观众,如何让他们都看得懂、喜欢看,这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今天我们会说金宇澄老师的小说《繁花》,王家卫导演的剧集《繁花》,当作品因为不同的形式而呈现出不同的创作者个人风格,被打上创作者独特的个人烙印,这对于创作本身来说,无疑是成功且令人振奋的,这也是我们总是乐见不同的名家来改编名篇的原因。”

(主办方供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学 梁晓声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