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城乡融合发展之路② | 松阳:古村古韵,传统村落的共富故事

看城乡融合发展之路② | 松阳:古村古韵,传统村落的共富故事
2024年10月12日 19:11 扬眼

转自:紫牛新闻

10月11日,“看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主流媒体社长总编松阳采访活动”采访团围绕松阳县“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拯救老屋”等主题,聚焦三都乡杨家堂村、松庄村,四都乡陈家铺村等关键点位,调研各个传统村落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取得的成效,挖掘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故事。

“三乡人”共治共富

松阳是华东地区古村落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县内现有100多座结构完整、风格各异的传统村落,国家级传统村落就有78个。高山阶梯式、傍水式、台地式、平谷式和客家古村落交叠在松阳的崇山峻岭中。

松庄村位于松阳县三都乡,有近600年的历史。潺潺溪水穿村而过,泥墙青瓦的民居依山势散落在古道旁、溪水边,形成了典型的高山傍水式古村落。走进竹林深处,横亘在山溪之上的石拱桥,便是松庄村的标志性景观,也吸引了采访团在桥旁打卡拍照。

图说:松庄村图说:松庄村

但在过去,松庄村空有一座座土房子,配套设施近乎为“零”,原住民纷纷外出打工。2016年,松庄村对“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重新思考,决定汇聚“三乡人”——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的力量,共谋乡村发展,几乎湮没在岁月中的古村落迎来了转机。

孙迎盈就是松庄村从上海引进的首位“新乡人”。2017年,孙迎盈在松庄村打造了“桃野”高端民宿,巧妙地整合“三乡人”优势力量,促进了乡村经济、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发展。

图说:“桃野”民宿图说:“桃野”民宿

来到松庄后,孙迎盈为村里的桃子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形象IP和精美包装,有效地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外,她还鼓励“原乡人”村民参与涂鸦艺术创作,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由涂鸦作品转化而来的文创产品更是远销全国各地,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分红收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村庄建设,松庄村借此契机“以商引商”,成功招引9位客商入驻成为“新乡人”,还带动22名“归乡人”返乡。2023年,松庄村集体总收入103.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0.1万元,相较于2017年分别增长了3.3倍和1.2倍。

图说:山民剧场图说:山民剧场

松庄村的焕新发展并非个例,是松阳推进“三乡人”共治共富模式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松阳县探索实施“三乡人”共治共富机制,打好党建引领、乡情乡愁、乡村治理、抱团发展等“组合拳”,全面激活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主动性创造性,探索走出了一条山区乡村的共治共富之路。

“松阳被称为‘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这让我想起了刚刚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两者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位。”北京晚报副总编辑谢星文对松阳的古村落印象深刻,“有来自北京的艺术家打造的美术馆,还有来自上海的创业者打造的‘桃野’民宿。通过艺术赋能,让村落有更多文化的意味,带动了文旅事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发模式。”

“拯救老屋”活态保护

走进位于松阳县三都乡的杨家堂村,20多幢古民居沿着山势层层排列,黄墙、檐角错落有致;村内巷道由青石阶和鹅卵石铺就,蜿蜒而下,在耀眼的阳光中折射出杨家堂村的独特魅力,吸引着采访团成员不住地按下手中的快门。

图说:杨家堂村口图说:杨家堂村口

杨家堂村始建于1655年,被誉为“江南的布达拉宫”,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中村民300余人,宋姓为第一姓氏,系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后裔。其中,有11栋被认定为历史文化建筑,如宋氏宗祠、五龙社庙等。

虽然村内的古民居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但历经岁月沧桑,大多已破败不堪,梁木朽坏、墙壁坍塌、屋顶漏雨,是名副其实的“危房”。每次遇到台风大雨天气,村干部都要上门转移村民到安全地点避几天。无论从文物保护工作角度,还是从居住安全角度,修缮都刻不容缓。

2016年,松阳县被确定为“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县。“拯救”的对象是中国传统村落内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中的私人产权文物建筑。

在松阳,老屋修缮费用50%左右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补贴,20%至30%由松阳县政府补贴,其余部分需由村民自主筹措。让村民部分出资参与,修缮和保护的成果也能更加持久。

图说:杨家堂古民居图说:杨家堂古民居

按照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项目对原本坍塌破败的老屋进行修缮,不仅有效保护了年代久远的文物建筑,还充分考虑后期的利用,植入了卫生设施、重新铺设了强弱电管线,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拆除了一些后期搭建的猪圈、旱厕等,既美化了居住环境,又改善了卫生条件。

为了尽可能保留老屋的原始风貌,修缮工作严格采用传统工艺,建筑材料上多使用就地取材的泥土、木材、石块等,施工人员也多由老屋户主、村里乡亲,以及邻村的木匠、石匠等组成。

依托古村落和老屋的独特资源,凭借“推开窗是山,抬起头观星”的良好生态环境,近年来,松阳县引导当地居民和社会力量利用传统民居发展乡村民宿,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城里人提供了一个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桃源秘境。

“松阳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有着‘县域样本’的称号,而在长三角地区,安徽有着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安徽日报社编委郑汉江表示,“松阳的很多方面都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怎么充分发挥自然禀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多元业态焕新古村

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坐落于海拔850余米的悬崖峭壁上,被梯田、树林、山峦簇拥包围,因为地处山谷,且和外界隔绝,村中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云雾缭绕,形成了独特的“崖居”奇观,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图说:陈家铺村图说:陈家铺村

而在10多年前,陈家铺村因为山高路远,产业发展十分受限。2014年,陈家铺村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在完成50余幢老屋的生态修复工作后,2016年,古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之一的先锋书店签约陈家铺,命名为“陈家铺平民书局”,这也是陈家铺村引进的第一个大项目。书店给陈家铺带来了大量“粉丝”,当年国庆假期,游客就超过万人。直到现在,书店每年的营业额依旧稳定在200余万元。

图说:陈家铺平民书局图说:陈家铺平民书局

名声大了,投资商纷至沓来。精挑细选下,1亿多元的工商资本注入古村,飞茑集、云夕MO+、云影心谷等一批高品质精品民宿先后在此落地开花。村里还植入了文创基地、乡愁食堂、茶文化空间等业态,穿梭古村,就能与作家、诗人、设计师等不期而遇。民宿里符合年轻人消费需求的露台咖啡、甜品台、酒吧等更是一应俱全。

生态农业、民宿经济、文化创意……陈家铺村多元化的乡村业态,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诗画意境,为游客带来了许多新的消费体验。

如织的游客,不仅带火了民宿、书店,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以前村里许多人选择外出打工,现在,随着村庄业态不断丰富,村里也创造了更多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过去几年,村里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村里50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全部实现了在村就业,不少村民也返乡主动开起了饭店,或是支起摊子,卖些自家种的水果、制作的小吃,过去村貌破败、没有人气的“空心村”蜕变为令人向往的宜居乡村。

“浙江正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松阳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样本。”澎湃新闻副总编辑黄杨认为,松阳体现了两种融合,一种是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融合,另一种是“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机遇、找得到发展”的路径融合,“对当下开展新农村建设来说,松阳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启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张洪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乡市 古村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