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市种子条例》提出以来,上海各大农业重点区域积极整合优势资源,纷纷响应“建成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种业创新中心”的目标和要求。例如,浦东新区谋划在浦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张江核心区打造现代种业“张江种谷”,崇明区积极打造“长三角农业硅谷”,奉贤区积极布局“上海农业科创谷”,横沙新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出要打造前沿农业科技示范高地。借鉴荷兰种子谷(Seed Valley)发展经验,建议上海充分依托作为国家大都市在技术、资本、金融、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成为种业高端要素高度集聚、科技创新活动密集活跃的种业创新中心,为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有力支撑。
荷兰种子谷位于北荷兰省瓦门赫伊曾(Warmenhuizen)、安代克(Andijk)、霍恩(Hoorn)和恩克赫伊曾(Enkhuizen)之间的区域,被誉为国际植物育种和种子技术中心。2008年,Incotec、Bejo、Enza Zaden、Syngenta和Pop Vriend等五家种子公司为解决招聘问题, 联合发起种子谷倡议,“激发年轻人对种子行业的热情”,吸引了大批种子及相关公司入驻。如今,种子谷集聚了5家(Bayer、Bejo Zaden、Enza Zaden、Hazera和Syngenta)世界前十位的蔬菜种子企业的总部或研发中心,发展成为一个由40多家专门从事优质种子和基本植物材料培育、生产和销售企业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被誉为现代“种业硅谷”。
根据德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统计,2022年种子谷营业收入达18亿欧元,并将以6%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荷兰种子谷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上海建设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种业创新中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图片来源:根据 荷兰种子谷官网图片绘制整理所得
一、荷兰种子谷发展经验
种子谷的企业致力于蔬菜和园艺花卉品种开发及相关技术创新,企业类型覆盖种子培育、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及相关技术支持的全产业链条。政府、企业、院校与中介服务机构共同打造了集研发、制造、金融、中介服务等各方要素联结形成的产业生态和创新系统。院校与企业在种业人才职业培养方面的高度互动为企业提供了多层次体系化的人才保障。
(一)聚焦蔬菜与园艺种子研发,形成“强品牌”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荷兰种子谷围绕蔬菜和园艺种子产业方向,吸引了一批种子培育、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及相关技术支持企业在此集聚。30家会员企业包括13家从事蔬菜和花卉新品种开发的育种公司、8家专注于种子加工、处理技术的机械制造及服务提供商、6家幼苗繁育服务商,以及3家种子贸易商(如表1所示),形成了全球蔬菜与园艺种子全产业链条,并逐步成长为全球种子研发的“品牌高地”。
表1 荷兰种子谷会员企业类型与主要业务情况
(二)围绕业务合作与技术交流,形成“强黏性”的企业合作网络
种子谷的企业由于区位临近、处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长期稳定且密切的业务往来推动种子谷形成了可持续运行的协作网络。例如,植物苗圃Gitzels公司为育种公司提供各种育苗育种服务,客户包括种子谷内的Enza Seeds、Incotec、Bejo Seeds、Syngenta、Bayer等育种公司。Seed Conditioning Enkhuizen公司长期为种子谷内的先正达荷兰、盈可泰、安莎等种子公司提供种子干燥、发芽和储存服务。Vertify是荷兰主要的农业研究中心之一,在全球拥有100多个耕作、温室蔬菜、温室园艺、球根花卉和露地蔬菜种植试验站,能够为种子谷企业提供种子发芽试验、成长监测、抗病研究及试验等服务。Iribov拥有先进的温室隔间和植物温室,为植物育种公司提供实验室服务。CAV Agrotek拥有一支由经验丰富的种植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可以帮助种植者量身定制种植方案。
种子谷会员企业间“强黏性”的合作网络有效促进了种子谷的可持续发展。种子谷企业的“年龄”普遍超过30年,超过50%的企业超过50年,Sluis Garden和germains seed technology两家企业甚至超过了150年。种子谷作为企业间资源链接的平台作用也得到了会员企业的认可和重视。例如,种子处理机企业Premium Seeds Machines是种子谷的一家会员企业,原先隶属于荷兰Croonwolter & Dros公司时已取消了会员企业身份。2023年,Premium Seeds Machines被印度Fowler Westrup集团收购后,为更好地与种子谷其他企业保持联系,再次加入种子谷。
(三)依托“三螺旋”合作机制,形成“强根植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种子谷所在地区的省、市政府,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以及金融、法律、税务等服务机构,与企业主体共同构成荷兰农业典型的“三重螺旋”合作机制,整合形成资源要素发展合力,为种子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该合作机制框架下,荷兰顶尖的农业院校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阿姆斯特丹大学等院校为种子谷提供植物栽培、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设施。种子谷所在地的北荷兰省、沙根市、恩克赫伊曾市等政府则以资金支持、推动企业与金融、行业组织等机构开展合作等方式助力种子谷发展。种子谷企业则积极推动新技术研发,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等技术培育新品种,保持其在国际育种研究与产业化发展中的前沿地位。根据德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统计,2020-2022年,种子谷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6%。
(四)注重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形成多层次体系化的人才队伍
种子谷倡议提出之初,从事育种及农业领域的人才极为缺乏,企业招聘成为难题。为此,种子谷内的种子公司与中高等教育机构合作,联合培养育种领域的专技人才与研究型人才。一方面,针对即将完成中等教育的学生,种子谷将集中发布农业类院校校园开放日信息,并与种业头部企业合作开展互动课程,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路径和专业提供系统性的课程咨询。一般情况下,完成初级中等职业教育(VMBO)的学生可以选择接受高级中等职业教育(MBO)培训后直接就业;完成高级中等教育(HAVO)的学生可以进入应用科学大学,接受高等专科教育(HBO);完成大学前中等教育(VWO)的学生可以进入研究型大学,接受大学教育(WO)。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能力调整学习类型。此外,种子谷与先正达、泛美种子等头部企业协作开发免费教学计划,为即将毕业的VMBO、HAVO和VWO学生设置与植物育种、杂交植物相关的模拟游戏类课程,激发学生对种业产业链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就业兴趣。多元化的学习路线为种业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了多层次、体系化的人才队伍。
表2 荷兰举办开放日的农业类院校及专业清单
另一方面,对于即将就业的学生,种子谷通过分享专业人士一周议程、组织企业开放日及参观、开展“一日董事”职业体验、举办在线职业活动、实时发布实习岗位信息、推荐职业测评软件等方式,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当前,种子谷吸引了来自全球50个国家的3500多名员工,每年新增约370个岗位。
二、对上海建设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种业创新中心的启示
一是特色突破、示范带动。综合考虑上海在蔬菜、生猪、奶牛、水产等特色种源领域的品种培育与种植推广的相对优势,着力研发特色种源的突破性新品种。充分发挥上海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优势,由上海市农科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大、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所,集中全市力量,组织若干个专题研究小组,集中研究解决一批种源“卡脖子”攻关技术。统筹上海“12+X+1”的种业资源,打造若干个优质特色种业示范带,进一步延伸种源产业链条,提升上海种源科技服务长三角和全国的辐射力。
二是平台打造、链条集成。建议综合考虑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相关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在探索建立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和种源推广平台的先发优势,张江科学城大科学设施集群、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风险资本集聚的技术与资本优势,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优势,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服务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平台优势,汇聚国内外种业主体资源,集成全链条创新功能,试点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种源农业创新园区。
三是主体培育、蚁象共舞。一方面,鼓励重点种业企业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的种业龙头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种业相关领域顶级科学家落户上海,支持其创立种业科技公司。充分利用先正达集团中国总部落户上海的契机,创新央地合作机制,积极吸引国际种业巨头落户上海,提升上海优质种业资源的汇聚能力。另一方面,聚焦特色优势种子企业培育,引导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种业企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种子企业等开展种业科技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种业论坛、搭建种业科技成果交流平台等方式,引入国内外特色优势种业企业落户上海。
四是联合攻关、协同创新。一方面,超前部署农业育种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加大对公立研究机构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基础前沿研究的支持。积极与瓦赫宁根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农业院校合作,强化在传感技术、基因组学、纳米技术、微生物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研究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合作,提升上海种源创新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并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实验室并通过壮大研究团队、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设研发基金、共建实验室、组建创新联盟等方式,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性研究及其商业化运作,打造贯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种业集成研发系统,形成“企业为主体、科研为支撑、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五是定制培养、人才汇聚。统筹上海交大农生院、上海海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师大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萱草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等种业相关院校教育资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人才联合培养与职业成长计划,定制化打造多层次、体系化的种业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并提高“校园开放日”“企业参观日”“行业研讨会”“职业体验日”等活动频次,强化涉农领域学生对种业相关职业的认识,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
(作者崔园园系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