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
紫金山实验室展厅
园博园
金陵小城夜景
江宁开学季
百家湖
□ 本报记者 董 翔
从农业郊县到现代城区,一片土地的变化可以有多深刻?
她从历史的眼眸里走来。1700多年前,晋武帝南巡渡江,在这里发出“江外无事,宁静于此”的慨叹。
她置身时代风云见证巨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协作,奋斗在最危险的敌伪心脏地区。
而后的事情荡气回肠。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迈过75年沧桑岁月,她身处洪流,几经辗转,由市管县成为市辖区。
向前的阀门由此打开。撤县设区以来,她的经济总量在二十多年间连跨6个五百亿级台阶,站稳3000亿级,常住人口翻了一番,一跃挺进全省发展第一方阵。
新的故事还在继续。“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新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她正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走在前、做示范”的时代篇章。
她的名字叫江宁。
从“领头羊”到“先行区”
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创新、奋斗是这里的鲜明标识。
隔壁“苏南模式”快速发展,江宁人奋起而上。“20世纪的最后一班车,我们不能再脱班!”1992年,江宁县决定从县属企事业单位中募集第一笔启动资金,毅然走上了自费建设开发区的道路。
随后一年里,初创的江宁开发区引入43个项目,并在当年获批为省级开发区。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亲历者表示,“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迫使我们探索加快发展的途径。”
从幼学到弱冠再到而立,一条向上的曲线镌刻了奋斗的足迹——成立十年间,江宁开发区引进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5家。2002年被赋予国家级开发区经济审批权限。2010年晋升国家级。目前连续八年稳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十强。
“二次创业”的故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
世纪之交,南京结束“县域时代”,江宁撤县设区,站上新起点。
彼时,江宁仍是名副其实的远郊,当地人用“上南京”一词特指去市区。一条绕城公路,成为江宁与主城的分界线,全区GDP总量不过百亿,不到南京的十分之一。
依托IT、汽车、电气等产业的快速崛起,这一数字在前五年迅速翻番,达到240亿元。实体经济的立区之本逐渐奠定,制造业大区的底色初露峥嵘。
破立并举、转型升级,贯穿了随后的20年。2005年落户江宁的长安马自达,在第200万辆整车下线的同时布局新赛道。今年,企业首款新能源汽车MAZDA EZ-6在南京工厂下线,开合资品牌之先。
2013年从主城迁来的南瑞集团,以一己之力挑起千亿级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电网产业链上,江宁集聚了216家规上企业,覆盖了由发电、输电到变电、配电等各大环节。
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前十,这里并未停下脚步,转而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长足发展,匹配了一个成梯队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既有优势产业,又有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据统计,累计共有86家世界500强企业的166个项目落户江宁。
如今,她贡献了南京17%的经济总量,是当之无愧的“先行区”。
城与乡,携手并进
上百万“新市民”涌入这座新城。去年,江宁常住人口达到198.52万人,二十年里翻了一番。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自建开发区的原点,是相传明朝年间百余户人家围湖而栖的百家湖。临湖的商业地块被一直保留到开发期的最后。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期,这里才开始动工。
2011年底,百家湖1912街区开街。2015年,江宁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开业。2016年,景枫中心、21世纪太阳城开业……短短十余年间,南京第一新兴商圈在百家湖畔横空出世。天元中路、双龙大道组成的大动脉周围,超100万平方米的商业向着东西南北散布开去,辐射消费人口150万,由此撬动100亿元的年商业购买力,成为江宁人自己的“新街口”。
在江宁百家湖等各大商圈持续释放活力的同时,今年春天,方山板块也站上国际化消费的前沿。
全球零售巨头Costco,今年6月在方山开出了中国大陆第七家会员店,配备了国内首个会员加油站,单日客流量轻松突破2万人次。会员制仓储超市“重仓”,表示对于正在壮大的中产阶层的信任。这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之一。
作为南京最大的板块,老百姓对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和医院也有着更大的期待。东西横跨40公里、南北纵穿60公里,教育、医疗等需求应快速触达每一个角落。2017年以来,江宁区增加公办学位12万个,并成立19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和8个幼儿园教育集团。龙头大医院为首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一对多”“多对一”帮扶社区,实现“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街”。
城镇化进程日新月异,从郊县成长起来的江宁人没有忘记,15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广袤的地方依然是乡村。
早在县域时代,这里就是南京主城的“菜篮子”。工业产值连年攀升的同时,这里仍坚持保障了42万亩以上的粮田,其中高标准农田占比超七成,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从“菜篮子”到“后花园”“聚宝盆”,乡村的内涵还在不断丰富。黄龙岘打造“金陵茶文化第一村”,汤山布局特色温泉度假民宿,石塘人家形成竹海休闲观光业态……这里的山野间散落着23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50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
城市永葆生机
“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作为南京秦淮河家族最年轻成员的秦淮新河,流淌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历时近5年,22万多人次肩挑背扛,挖出1848万立方米的土方,一担担建成了16.88公里的“南京红旗渠”,让秦淮河流域真正从“水患时代”进入“安澜时代”。
水利之外,这条河的生态功能在新时代不断凸显。
行走在高楼林立的东山老城,碧波粼粼的秦淮新河蜿蜒穿过,河上依次架起了河定桥、小龙湾桥、文靖西路桥等一众桥梁,公园绿地沿河分布,每逢天气晴好,青草萋萋,骑行、散步者众。
顺应城市肌理,江宁在城区布局建设了超100座、总面积超6000公顷的公园绿地,有大型综合公园,也有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
最大的公园在长江上,江宁用了25年时间建设、维护。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过去是铜井镇的一个村落。世纪之初,江宁对岛上住户实施“生态移民”,从此摁下休养生息键。上岛公路止于核心区、展示场馆半藏在地下,这里的一切为生物让路。
黑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胸鹀……如今,这里成为“江中绿宝石”和“生态大宝库”,1704种生物栖息在此,其中有61种是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让消失的重新回归、让贫瘠的再度丰富,从工业文明启蒙的黄金年代里走出的江宁,更懂得绿色发展的珍贵。百年前,中国水泥厂选址在汤山开设采石场,留下9个闲置矿坑和9公里的裸露崖壁。
如今,这里被改造为园博园,投料仓成为博物馆和网红书店,矿坑里“长”出水下植物园和酒店……近年来,江宁修复废弃矿山1320万平方米,打造了牛首山、汤山矿坑公园、园博园等一批城市“双修”示范项目。
更深层次的改变,发生在社会发展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两下两上”路径,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而在产业结构内部,早在其他地方还坚持“项目多多益善”时,这里就前瞻性地转为“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创汇,无污染”的选资原则。2017年以来,江宁区淘汰低端落后产能项目百余个,以南京1/12的能耗,创造了1/6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超1/4的规上工业总产值。
不固步当下、为后世谋划,这是绿色发展的最佳实践,也是城市葆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75年过去,这片土地始终充满生机、向上生长。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