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栖身之地?《切萨皮克安魂曲:在即将湮灭的丹吉尔岛上的一年》作者厄尔·斯威夫特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灾难,以及丹吉尔岛岛民在命运面前的无助。这本书不仅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何等脆弱,更提醒我们环境变化对社区和文化的毁灭性影响。从蓝蟹捕捞到冬季风暴,从精神信仰到总统选举,《切萨皮克安魂曲》带读者走上一段令人触动的文学之旅,也是一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
□辛冉
“半封闭”岛屿
丹吉尔岛是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独特岛屿,切萨皮克是坐落在岛上的小城。只看地图,很难想象丹吉尔岛这个古老的岛屿城镇已经存续了如此之久。
这个岛屿和岛上生活的人,与自己国家的其他部分相互分隔。一旦一月份天气恶劣,岛屿周围的水域就会结上厚厚的、紧实的冰层,不得不靠军队把食物和采暖油空运到岛上。丹吉尔岛的南面、西南和西北都是开阔的海湾水域,用航海术语来说,“风浪区”相当长,就是说从这几个方向来的风,有相当大的空间掀起大浪。时常横扫切萨皮克湾的风暴,也恰恰从这几个方位刮来,疾风会将海湾中相对较浅的海水,搅成泛着白沫的滔天巨浪。
某种意义上,丹吉尔岛是一个“半封闭”的岛屿。受所在地理位置及气候的影响,丹吉尔岛与外界的交通与交流并不是那么顺畅;即使在科技大为发展的当下,它与美国大陆的交通往来依然面临种种困难。尽管生存条件恶劣,仍有四百多位岛民在这座小城里顽强生存,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丹吉尔岛上的居民主要从事海洋捕捞相关行业,兼营种植业和旅游业,可谓“靠海吃海”。岛上最出名、最受欢迎的物产就是蓝蟹。岛民们的生活节律与习惯由蓝蟹与牡蛎的生命周期、海上风暴与浪涛、信仰与热情决定。
这些岛民们或许是最早意识到海平面上升影响的群体之一。丹吉尔岛之所以成为岛屿,就是因为约一万两千年前冰河时代结束、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原本的山脉变成了半岛及小岛屿。如今,随着冰川均衡调整进程的发展,原本就在缓缓“下沉”的丹吉尔岛,又迎头撞上了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猛烈的海平面上升趋势和愈加频繁的极端天气,岛屿正以极快的速度被蚕食、淹没。
1850年到2017年,丹吉尔岛的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二。海浪冲开了岛民祖先的墓地,让这些虔诚的岛民十分担忧。当时,专家认为,再过25年左右,丹吉尔岛就会被彻底淹没,岛民们将不得不放弃家园。
从2000年到《切萨皮克安魂曲》成书时,丹吉尔岛的人口由604人减至481人,也就是说16年内减少了五分之一。同时发生的还有人口老龄化:年轻的岛民高中毕业后更愿意去大陆奋斗,留在岛上的育龄夫妻很少。岛上那所校舍为全岛的孩子提供教育,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这也是弗吉尼亚州唯一一所综合学校。2000年,学校里有100名学生,但到了2016年,入学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而2020年降到了53人。
岛上行思
抛开一切人文关怀的因素,丹吉尔岛和它的岛民们,无论是它的过去还是正在发生的现在,实在是一个太过经典的研究样本,为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语言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各个不同学科提供了绝佳的对象和素材,它同时也可以成为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门类的研究切入点。
厄尔·斯威夫特第一次登上丹吉尔岛是在1999年。那时,他是报社的一名记者,任务是探访丹吉尔岛从彩票业退出11年后的状况。当地友好的气氛和挤挤挨挨却和谐舒适的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个月后,当媒体都在揪心于2000年1月1日全球计算机会发生什么时,报社再次把斯威夫特派往丹吉尔岛。当时报社认为,如果千禧年危机真的带来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丹吉尔岛和它古旧的、日复一日的生活方式反而会不受影响,慢吞吞地继续下去。毕竟,岛上没有汽车也过得很好;拨号网络网速很慢,而且故障不断;1966年才安装了第一部家庭电话,直到1977年才有了稳定供电;为了以防万一,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煤油灯和一部甚高频(VHF)收发广播设备。
这段时间里,斯威夫特得以与许多岛民进行了深入交谈。彼此的谈话始终围绕着一个线索,一个比技术崩溃重要且更加贴近自然的话题: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为丹吉尔岛提供生计的海水,已经变成真正威胁丹吉尔岛未来的因素。
这次到访给斯威夫特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之后,在2000年3月,斯威夫特与一位摄影师回到岛上,并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内,收集了这片土地被蚕食的证据。比如,岬角向南延伸大约1英里后向东拐了个弯,又折叠回来,形成了一个“尾巴”,让丹吉尔岛看上去很像只海马。但这条沙质的“尾巴”一直在萎缩,而且更向东偏了。转弯处,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一座大房子,而在更早之前,则至少有三座鱼粉加工厂。当时呈现在他眼前的,房子只剩下水井部分,就是在海涛中伸出来的那截生锈管道。而加工厂的唯一遗存,则是一块不断被海浪冲刷的混凝土板。
此后数年,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球公认的危机,斯威夫特也时不时地会担心岛民们状况如何。2016年到2017年,斯威夫特决定再次来到丹吉尔岛进行体验式调查,与这些依水而居的人们一同捕捞蟹和蚝。这段时间里,他与岛上的渔民一起乘船出海,深入体察当地悠久而奇特的传统,并了解了岛屿消失后会损失什么,以及探索当地人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共同焦虑。斯威夫特在《切萨皮克安魂曲》中记录下了岛上古老的传统,描绘着岛屿的过去,也遥望着它空洞的未来。
海面升上来了
斯威夫特对丹吉尔岛的爱,已经深入了每个毛孔。“我已经爱上了微风吹来的开阔的滩涂,上面的沼泽禾草摇摆低语,光与影在禾草上投下微妙的图案。我珍视在上方岛海岬上的时光,在寻宝的同时也沉思着自己生命的无常。我在岛上不需要开车的生活中如鱼得水,即便这意味着要走得飞快才能躲开蚊蝇。我学会了享受木馏油的气味、柴油的油烟味,还有码头和蟹屋散发的老螃蟹的味道。每次一上船我都很兴奋。”《切萨皮克安魂曲》中,他这样深情写道。
当然,这些快乐都比不上斯威夫特对岛上居民们的感情。“他们中许多人对信仰的态度令人困惑,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墨守成规。他们可能会吹毛求疵,蔑视权威,瞧不上书本知识。而且天晓得,他们还很八卦。但是,他们也非常有韧性,非常努力,非常有勇气。他们愿意为彼此拼上性命。他们的信仰不可动摇。他们的乐观令人惊叹。”
有些讽刺的是,即使远离美国大陆,与现行的文化“主流”相去甚远,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消失的边缘,丹吉尔岛也完全无法避开法律规定和政治浪潮的影响,其中尤以美国大选为甚。斯威夫特与岛民们一起生活之时,恰逢2016年大选。出于过往与政府机关和管理单位的冲突造成的不信任,也由于唐纳德·特朗普表现出的被他们认同的“非官僚气息”,岛民们大力宣传要为特朗普投票。那时的他们相信,一个快刀斩乱麻、能说到自己心坎儿上的人如果做了总统,一定能像在美墨边境建起墙来一样,为自己的岛屿迅速地建起一座阻止海水侵袭的高墙。但遗憾的是,虽然特朗普赢得了大选,但是那堵墙始终没有出现。
该书最后一部分的标题是《海面升上来了》,这句话预示着,丹吉尔岛作为一个岛屿,存在时间不会太长久。最终的结果是,世世代代在这里从事蓝蟹捕捞的数百名岛民,将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显然,这本书是写给切萨皮克湾中的丹吉尔岛的安魂曲,也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曲挽歌。
能否获救
经常会有人问斯威夫特,在跟岛民相处了一年多以后,他对花上数百万美金的税金拯救丹吉尔岛的前景有什么看法。斯威夫特的标准回答是:“我希望丹吉尔岛能获救,我想要它被救下来。”
斯威夫特深知,美国政府没有足够的金钱和物理手段,甚至不会有足够的时间把它们都救下来。所以,必须以一个民族整体的身份制定规则,决定要挽救哪些城镇和产业,又要放弃掉哪些。但这又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只把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作为挽救的对象吗?美国数得上的大城市中,有部分城市正面临洪水的威胁,政府用于保护它们的支出肯定能发挥出最大效率。如果你同意这条准绳,那我们就必须确定实施干预的人口基准数。是一百万人?还是五十万人?”
斯威夫特直言,无论那个数字是多少,这条规则一定会让丹吉尔岛以及成千上万其他地方面临灭顶之灾。“如果不愿意牺牲掉其他我们珍视的小地方,就不得不再制订其他价值尺度标准。”因此,必须设计出能够量化评估某地无形资产的方法,正是这些无形的东西让此地具有特别的意义。
他认为,在组成美国文化的无数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中,丹吉尔岛既有字面意义,也有隐喻地位。“我们必须决定,这样的边缘文化群体是否与主流群体一样有被拯救的价值,一个圆的圆周部分是否与它的中间部分同等关键。或者用大陆上的日常用语打个比方,当地人珍爱的家庭经营餐馆,是否应当与州际公路上开的繁忙无比的连锁餐厅一样受到保护。”
其实,不必选择先做哪道题,因为大自然已经替人选了。所以,面对“我们是否应当挽救丹吉尔岛”这个问题,斯威夫特总是坚定地说,应当决定如何做出决策、如何根据决策做出行动。“我不忍心看到岛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搬到大陆上。我将为失去这个可以直接联系到历史往昔的地方而哀悼。没了这个岛屿,世界会变得更无趣一些。所以,再说一遍,我希望我们能干预。”
不知道地球上有多少座这样即将消失的岛屿。山火吞没森林,地震埋没村落。往更大处想,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上,无数种形式的消失都在发生着。关于它们的重要性,其实没法排出先后顺序。现在已经是2024年,那些记录在书里的人与物,不知尚余几何。人类又将何去何从?
(作者为书评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