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提到上海市上海中学,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里“学霸”云集!
学习能力强,的确是不少上中学子的共同标签。当然,学习并不是成长的全部,这群“别人家的孩子”也会有各种烦恼:不善社交的“i娃”该如何更快融入集体?个人理想和家长期望不一致怎么办?……
如果有一位老师,能够做学生烦恼的倾听者、前进的领路人,甚至调解亲子关系的“老娘舅”,该多好!
获得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的上海中学高级教师蔡珂就是这样一位多面手。从教18年来,他作为思政教师兼班主任,努力帮助学生拨开成长路上的“迷雾”,找寻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他建构学生“立体画像”
帮助学生“适性扬长”
蔡珂带过的班级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其中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4人次,进入国家集训队20人次,获“明天小小科学家”1人次,获“明日科技之星”1人次,获市区级科创大赛奖项80余人次,所带班级3次获市区级先进班集体称号。
然而,“学霸”们的成长之路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学生小A颇有数学天分,多次在数学竞赛中斩获奖项。但小A的社交能力较为薄弱,该如何帮助他获得更全面的成长?蔡珂了解到,小A歌唱得很不错,便鼓励他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站上舞台一展歌喉,后来又鼓励他担任班级的文艺委员,组织同学们参与活动,以此提升他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心与能力。
蔡珂感觉到:每一个学生其实都渴望被更多人“看见”,都期待个人价值得到认可!
学生小B学习成绩优异,酷爱绘画,一心要走艺考道路。然而,她的理想与家长的期待不符。了解情况后,蔡珂一方面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引导小B做好生涯规划,还帮助小B实现了在校园开个人画展的梦想。后来,小B圆梦世界顶尖艺术高校。
在蔡珂看来,与其让所有学生在同一条赛道上“卷”,不如帮助他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适性扬长”是蔡珂总结出来的育人理念,而要真正践行这一理念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
蔡珂至今坚持全员家访,每到一个学生家不是蜻蜓点水地坐一会儿就走,而是和学生及家长深聊。家长是做什么职业的、家里谁管孩子更多、亲子沟通的方式是怎样……这些点点滴滴都会被蔡珂记下来,帮助他建构对孩子立体的认识。
因为了解,所以懂得。学生和家长闹别扭了,蔡珂会做调解亲子矛盾的“老娘舅”;学生心情不好,他即使下了班也会赶回学校开导学生……可以说,他几乎是以校为家,把每一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
他通过班里那些“日常事”
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上海中学一直走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列。学校于2008年起率先开展“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时任校长唐盛昌提出以“聚焦志趣、激发潜能”为突破口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育。2010年,上中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学校。
2007年,蔡珂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来到上中从教,在学校浓厚的创新氛围下,他开始思考自己能为创新人才培养做些什么。
他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与创新素养培育有关的书籍,逐渐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创新素养培育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思维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统一,以及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结合。”
也就是说,在学业成绩之外,责任担当、互助协作、实践参与、创新意志等精神品质的养成,对学生是否能成长为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蔡珂认为,班主任不应该只做一个“勤务兵”,而要在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中有所作为。
担任班主任16年来,他拓展班级德育内容、丰富班级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家国同梦”的目标志向、“自律坚韧”的意志品质、“互助合作”的意识能力,涵育学生德才兼备。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
思政课不讲大道理
他打造“行走的德育大课堂”
作为思政教师,蔡珂认为,思政课作为显性的德育,如何让学生爱听爱学、真信真学,真正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非常重要。为了提升思政课的
为了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蔡珂还把思政课堂搬到了教室之外,创设“行走的大德育课堂”,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具身认识筑牢信仰之基。
比如,他曾带着学生们行走徐汇滨江,了解徐滨从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的“前世今生”,体会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他也曾带学生们前往上饶开展红色研学,踏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如何将班主任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打通,做好大德育、大思政工作,是蔡珂接下去仍将努力探索的。他谈到,作为班主任,他希望继续探索班级场域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作为思政老师,他将努力把每一堂思政课上得“可亲、可信、可用”。
今年开始,蔡珂多了一重身份——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如今又荣获了“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他更期待着,通过建构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和更多年轻教师一起成长。
文字:袁曼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紫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