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砚台

  ▌张程

张九龄画像 摘自《四部备要·集部·曲江集》

张拯陶砚 广东省博物馆藏

  一块淤泥的奇幻旅程

  长安二年(702年)春节前夕,25岁的张九龄在洛阳度过了一个寒冷的新春佳节。

  张九龄来自遥远韶州曲江县(今广东韶关西)。为了赶赴进士考试,他在去年夏秋之交就告别了故土与家人,跋涉北上,翻山越岭,千里迢迢,抵达了神都洛阳。就着洛阳城的节日氛围,开始采购生活和备考物资。洛阳东北部的通远市,是神都三大市场之一。市场紧邻通济渠,大运河运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填满河道,商贾、车马拥挤在市场内,人声鼎沸。沿着运河而来的张九龄自然首选通远市。为了减轻旅途负重,张九龄出发时候没有携带笨重的砚台,如今决定给自己挑一块好砚台。希望好砚台能够带来好运气。

  张九龄驻足文房店铺,扫了一眼砚台,拿起了一块约6寸长、5寸半宽、拇指般厚的陶土砚台。这是唐代北方普遍使用的泥质灰陶砚,河东的绛州绛县和河南府的新安县是主要产地。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远市的陶砚想必都来自这些州县。

  店家见有俊秀书生选购砚台,赶紧推销起来:“这位郎君,您这块陶砚虽好,无奈胎体疏松,墨汁不易储存,会渗入胎中,且陶质不耐磨,不耐用。我这有瓷质的砚,中不施釉,方便下墨。郎君用瓷砚,定会妙笔生花,他日看尽长安花!”

  张九龄习惯了陶砚,婉拒了店家的推荐。他拿的是一块箕形、有二足的陶砚。店家又推荐更美观的辟雍式陶砚:“郎君不妨看看这块陶砚,砚面高隆,四周深槽储水,以便润笔蘸墨。郎君再看底部,一圈珠足承托,造型独特,纹饰美观,是近年的流行款。最适合青年才俊了。”无奈张九龄心意已决,带走了那块箕形陶砚。

  新砚台果然带来了科场好运!长安二年二月,进士科试《东堂画壁赋》,张九龄和徐秀等21人登第!

  张九龄是曲江张氏的第一个进士,也是韶州的第一位进士。当时,中原士人眼中的岭南还是文教疏漏的烟瘴故地,尚未在科场榜单上看到岭南人士。因此,张九龄的高中一度还引发了对主考徇私舞弊的质疑。

  从此,陶砚伴随着张九龄的人生,开始了一块淤泥的奇幻旅程。他们一起穿越了政局飘摇不定的中宗、睿宗朝,在唐玄宗天宝早期迎来了平步青云的高光时刻,也一道经历了天宝晚期的高层尔虞我诈。张九龄携带这方砚台宦游于长安、韶州、洪州、桂州、荆州等地,每到一处都将它置于案头,研磨草拟过表状符牒,也撰写了书启信笺;吐露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命运的乖舛不定,也将“海上生明月,天涯若比邻”“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等唐诗中的佼佼者带给人间。“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一方砚台,见证了张九龄从南海一隅走上大唐的朝堂,走进中国政治史和文学史的深处,也在不计其数的研磨、蘸墨、润笔之间贡献了一篇篇大作。

  张九龄幸运地遇到了平和、向上的开元时代,他的名字是“大唐名相”的代名词,是“开元盛世”绕不开的关键词。就连张九龄的逝世,都幸运地将生命定格在了开元盛世的巅峰。开元廿八年(740年)五月七日,张九龄在曲江走完了跌宕丰富的一生,终年63岁。

  第二年张九龄迁窆家族墓地。嗣子张拯操持了父亲的葬礼,在陪葬品中选择老人家的日常用品。“文人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张拯很自然发现了这一方陪伴了张九龄38春秋的陶砚。此时的砚台,早已老态龙钟,表里都磨光了,箕外侧出现了裂缝,箕底部还存有干涸的墨迹。张拯恭敬地将陶砚放入父亲的墓室。或许是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希望常伴父亲左右,张拯在这一方陶砚的底部刻了一个“拯”字。

  张九龄逝世后,大唐王朝很快滑向下坡路,由盛而衰。历史这场大戏,不遂人愿地大开大合,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当然,陷入永夜的砚台无从得知外界的一切,直到1960年它才重见天日。当年,人们在广东韶关罗源洞山麓张九龄墓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这方陶砚,测量发现砚台长20.5厘米、宽18.2厘米、高5厘米,沉睡了1220年依旧保存完好。之前,盗墓贼曾多次光顾过张九龄墓,导致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文物很少。或许在盗墓贼看来,这方砚台是一件破旧的泥土玩意,反而幸运地躲过了偷盗的厄运。

  陶砚的历史价值

  和同时代的陶砚相比,张九龄的砚台更是幸运的。它不仅战胜了时光,享受到了千百年后珍宝的待遇,更因为张九龄投映其上的历史信息而价值倍增。

  首先,张九龄位极人臣,荣华富贵在手,享受高品质生活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他日常使用的砚台是寻常物品,可见他生活追求舒适趁手,而不是享受。

  日本正仓院存有一方唐代陶质风字砚,与张九龄的砚台形制一模一样,14.7厘米长、13.5厘米宽,尺寸略小。日本的这方唐砚,应该是遣唐使于开元间从中土两京地区获得,携带回国的。另外,深圳望野博物馆藏有一方唐代陶砚,造型和张九龄的砚台、日本正仓院唐砚一致,只是尺寸要大得多,长26.5厘米、宽20.8厘米、高6.5厘米。这说明张九龄的砚台在唐朝中期是北方的流行商品。长安二年的张九龄,一介清酸书生,想必逛的是通远市的普通商铺、选购的是寻常商品。

  那么,有没有可能当时没有其他材质、造型的砚台供张九龄选择呢?不是的。单就陶土材质而言,唐前期已经出现了更加美观,也更加稳当的辟雍式陶砚(张九龄的砚台二足,放置时受力不均,并不太稳)。另外,江南地区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便涌现了青瓷砚台。隋唐时期,三彩砚开始烧制,品相精美。各种优质砚材的出现,是唐代砚台发展的重要特征。今广东肇庆的端石、安徽歙县的歙石、江西婺源的龙尾砚石、山东临朐的红丝石、河南灵宝的虢石等,将取代陶土,被开发出来制作砚台。如果张九龄想更换砚台,材质更佳、制作更精良的备选项不胜枚举。加之他长期高居相位,只要透露出一丝一毫奢侈享乐的心思,有的是人献上上等砚台。

  然后,张九龄用的还是那一方陶土砚台,哪怕砚面已经磨得精光。箕形砚台,虽然有种种不足,但突出的优点是墨池大而深,便于聚墨,利于书写。对于书写量大的人而言,箕形砚台是最实用的。可见,张九龄是一个务实的人,也是一个俭朴的人。

  张九龄有那么大的书写需求吗?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勉力勤学的人,是一个勤于写作的人。现存张九龄文集《曲江集》,共计20卷,收录222首诗、248篇文章。这是张九龄在繁重的政务之余创作的,而且后人评价颇高。他给家人子孙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即写作能够磨砺才华、才华可以博取功名。这也是隋唐创建的科举制度传递给全社会的明确信号。

  隋唐时期不再依靠血缘来分配权力,而是不问出身,向才学之敞开了仕途大门。尽管制度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历代统治者都恪守科举取士的基本原则。受惠于科举考试,出身低级官员家庭、来自南海之滨的张九龄才能进入官场,进而当上了宰相。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没有特别的机缘加持,就得祈祷奇迹降临了。在唐朝,越来越多像张九龄这样的寒门书生,通过勤学苦读分享了权力,占据政府的高层和要害岗位。原先的门阀士族也迎合新规则,努力将经济和文化优势转化为考试优势,逐渐完成了从权力世袭者到科举新官僚的转化。到唐后期,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依然引为终身憾事,舆论也视之为“白衣公卿”“一品白衫”。

  张九龄家族早早地预测到了这个趋势,将家族命运的跃迁寄托到了科举制度上。从他的先辈开始,张家就读书赶考了。张九龄的伯伯、张弘愈的兄长张弘雅,大约在显庆四年(659年)赴京参加科举。当年是岭南第一次贡献人才参加科举考试。张弘雅幸运地及第,考中了明经科。这是韶州张氏第一位科举成功者。张九龄坚守了家族的传统,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藏在砚台里的家风

  一块普通的陶土砚台,见证了张九龄的淡泊享受与勤学从文的坚守。这也是张九龄给子孙后代营造的家风。张九龄认为:“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他非常重视家风,注重子弟的言行举止。唐代高居宰相者不在少数,能够称得上名相、贤相的也不乏其人,但如张九龄家族一样保持兴旺、传承有年的不多。

  《旧唐书》载:“自武德已来,称贤相者,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四公,皆遭无赖子弟污圮先业,非独燕国(张说)之不幸也。”此处提及的“燕国”是燕国公、开元名相张说。张说也是张九龄的仕途恩师,对他多有提携。张说对太子李亨有护佑之功,儿子张垍又是唐玄宗驸马,父子并列公卿。按说,这样的家族保持数代富贵,应该毫无问题。遗憾的是,仅仅两代人,张说家族就灰飞烟灭了。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西逃,身边没几个朝臣追随。出逃第二天,唐玄宗问高力士:“昨日苍黄离京,朝官不知所诣,今日谁当至者?”高力士说:“张垍兄弟世受国恩,又连戚属,必当先至。房琯素有宰相望,深为禄山所器,必不此来。”唐玄宗不愧久经权力场,摇头说:“事未可料。”果然,房琯当天赶来护驾,唐玄宗大喜之余询问张说儿子张均、张垍的情况。房琯回答:“臣离京时,路过张家,约张均同行。张均说已经派人去城南取马了。臣观其趣向,来意不切。”不久传来消息,张均、张垍兄弟投降安禄山,在伪政权享受高官厚禄去了。原来,张氏兄弟觊觎相位,安禄山一抛出橄榄枝便委身事贼了。安史之乱平定后,张垍已死于乱中,张均罪当大辟。继位的唐肃宗李亨看在张说往日功劳上,将张均免死,流放岭南合浦。张说家族再未复兴。

  相反,张九龄的儿子、伊阙县令张拯,安史乱中为乱军俘虏。张拯顶住了威逼利诱,不受伪命。两京克复后,诏加张拯太子右赞善。张拯的表现,与张均兄弟相比,无疑是天壤之别。张九龄家族不仅坚守大是大非,而且在科举、仕宦方面持续有所斩获。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官至广州都督兼五府节度经略使;张九章官至岭南节度使、广州都督,都跻身高位。张家后代刺史、县令频出,其中张九皋的孙子张仲方最为出名。张仲方延续了科举入仕路径,经历唐德宗至文宗六朝,封曲江县伯,赠礼部尚书。

  张九龄后裔繁衍,渐成大族。唐宋之际,“曲江张氏”成为了响彻岭南、名闻华夏的著名家族。曲江张氏的兴盛,与家族崛起的带头人张九龄的引领、表率作用不能说没有相当的关系。至于张九龄的砚台,如今静静地展示在广东省博物馆中,命名为“张拯陶砚”。这方陶砚的器物价值并不突出,附着在它身上的历史信息和张九龄俭朴务实、力学从文的品质更值得后人思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张九龄 进士 洛阳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3 无线传媒 301551 9.4
  • 09-13 合合信息 688615 55.18
  • 09-10 瑞华技术 920099 19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26.5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