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蜀道的三国印记

探寻蜀道的三国印记
2024年08月28日 02:50 华西都市报

英雄风流 华彩绚曜

李志在“蜀道上的大三国文化精选展”上为观众讲解。

“英雄风流华彩绚曜——蜀道上的大三国文化精选展”现场。

王钊正在讲解古建筑特色。

  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诸葛亮“六出祁山”、张飞挑灯战马超……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一条古老的交通要道不得不提,那就是——蜀道。在蜀道上,曾发生无数风起云涌、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其中最为精彩的,一定少不了三国。因蜀汉政权立足于巴蜀之地,于是众多三国英豪驰骋于蜀道之上,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而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数千年的岁月沉淀后,三国时期的刀光剑影已无处可寻,只留下无数传说和故事,飘荡在蜀道的山岭峭壁间。如今,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西区·武侯祠美术馆,“英雄风流华彩绚曜——蜀道上的大三国文化精选展”正在展出,呈现三国时期无数耳熟能详的英雄的辉煌业绩。

  为让观众更好地读懂展览,了解蜀道文化的多元魅力,8月23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联合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以蜀道上的古建筑为主题,原创推出了“三国匠造所之巍然栋梁”社教活动。“目前在武侯祠美术馆热展的‘蜀道上的大三国文化精选展’,通过图片、文献、实地调查报告、当代艺术品等,还原了蜀道上的大三国文化。”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工作人员李志介绍说。

精选40余处点位

体会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

  蜀魏之争,全在蜀道。古代沟通巴蜀和汉中的金牛、米仓二道,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而一战成名的陈仓道,自古以来“扼秦蜀之咽喉”的阴平道,还有留下“六出祁山”传奇故事的祁山道……为兴复汉室,诸葛亮屡次率师北伐,与曹魏在秦岭山水间展开了长期的争斗,将忠贞与智慧镌刻进逆折萦绕的漫漫蜀道之中,留清波流传,山风吟唱。

  据李志介绍,此次“蜀道上的大三国文化精选展”,为四川博物院举办的“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分展场。在展览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基于多年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成果,深掘文化遗产价值,探索文物活化利用实践,精选蜀道上40余处点位,结合当代国内知名画家姚叶红、钟士敏、陈荣的多幅专题创作,为观众定制了一段蜀道上底蕴厚重、意味悠长的三国文化品鉴之旅。

  观众漫步展览中,就能看到由图片串联起的不同蜀道之上的三国遗迹。譬如,被称为“中国交通史博物馆”的明月峡、静静屹立在祁山堡苍松翠柏中的武侯祠,以及相传与三国时期刘备、刘璋有关的绵阳富乐山……蜀道上,刀光剑影、鼓角铮鸣虽已成为历史陈迹,却化作寻踪三国印记的文化长廊,呈现在展览中。

沉浸式感受古建筑之美

领略川派古建的灵活多变

  建筑,是蜀道上各处三国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柏森森的成都武侯祠到万夫莫开的广元剑门关,古蜀道上的三国文化遗存星罗棋布,一处处遗存古建闪耀着历史人文的无限光辉。

  “武侯祠是西南地区尤其是成都地区明清古殿的典型代表。”当天的活动,特别邀请到四川大学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王钊。他带领20组亲子家庭从汉昭烈庙到诸葛亮殿,自文物区至西区,细细讲解抬梁式、穿斗式两大中国传统木建筑结构,以及“栋梁之才”“大笔如椽”的文化内涵,更详谈了川派古建的灵活多变,以及官式古建的庄严肃穆。

  据悉,清康熙十年至十一年(1671年-1672年),四川按察使宋可发主持重建武侯祠,形成了前(刘备殿)后(诸葛亮殿)两殿并立,前殿如朝廷礼、后殿如家庭礼的君臣合祀格局,直到今日。在王钊看来,武侯祠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就是过厅。同时,诸葛亮殿屋顶上的装饰性构件也颇有特点。该屋顶为单檐歇山式顶,飞檐翘角,中堆为火焰宝珠、二龙戏珠,腰花饰弥勒佛像。

  “这个装饰应该只有在川渝地区才能看到。一般来说,屋顶不会有太多的装饰,但四川的工匠发明了在屋顶上进行装饰的技艺。因为这类建筑一般特别高,需要用链子进行固定,但用链子固定在屋顶上并不美观,所以工匠就用了一组雕塑将其挡住,造就了诸葛亮殿与众不同的屋顶。”王钊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领略到四川地区的古建筑之美,和蜀地匠人的匠心独运。“古建筑是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遗产,我们不光要去山西、去故宫看古建筑,也要了解自己家门口的古建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图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考古发掘50年

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初步形成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年,再次引起世界关注。在此前摸清“家底”总量超2.6万件的基础上,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已初步形成。

  50年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宛若架设一条时光隧道,通往2000多年前的西汉。50年后,一系列研究成果接连发布,揭开许多未解之谜。

  目前,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已完成948件马王堆藏品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包含7779张图片和285件三维模型。

  未来一年,将完成包括残片在内的100%数字化采集,形成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图谱。

  50年来,投身马王堆汉墓研究的专家学者多达4000余人。“沉睡”的瑰宝焕发新韵,让西汉社会图景“鲜活”起来。

  湖南博物院构建了一套古尸保存环境模拟体系,让2000余年的“辛追夫人”遗体得到有效保护;

  已基本完成简牍、漆木器的脱水保护和修复,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一批马王堆简帛与纺织品文物得到全面整理、解读,大量未曾公开发表的文物高清图片、文物立体显微镜照等发布,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珍贵资料。

  目前,参观马王堆汉墓文物人数累计突破1亿人次,近年来年均参观人次400余万。

  从仅3000余平方米的文物库房兼陈列室,到如今约9.1万平方米的湖南博物院;从遥不可及的文物藏品,到博物馆公园里融入日常生活的汉服、汉宴、汉乐、汉礼;从静态图像,到指尖上的三维文物、融合CG特效的纪录片……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正更深融入现代生活,绽放新的光彩。

  下一步,加强抢救性、系统性和原真性保护,强化技术支持与文化创意等一系列方案,将继续见证精彩。

  在世代传承中见证,在历久弥新中孕育。

  马王堆汉墓与敦煌、殷墟、三星堆等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样,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构筑起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园。 据新华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诸葛亮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速达股份 001277 32
  • 08-23 益诺思 688710 19.06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