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特派员在行动

浙江文化特派员在行动
2024年08月19日 16:03 媒体滚动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4-08-19

日前,浙江省首批100名省级文化特派员奔赴100个乡镇(街道),结对100个村开展工作。这是继科技特派员、农村工作指导员之后,浙江农村迎来的又一批以乡村振兴为己任的队伍,这一举措也是浙江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千万工程”、助力“三支队伍”建设、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创新之举。

在文化特派员中,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26岁,既有高校老师、媒体记者,也有文艺工作者、城乡规划师等,职业涵盖教育、艺术、设计、管理等领域。本报采访5位特派员,请他们谈谈驻村以来的见闻和对工作的谋划——

书写路里坑村的独特价值

周华诚(浙江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

派驻村: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

路里坑村路里坑村

作为浙江省首批省级文化特派员之一,我派驻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

这个村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衢石林山脚。过去,山脚有多孔石灰窑,多数村民靠烧石灰谋生,钱是赚到了,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差。“低、小、散”的石灰矿落后工艺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家住石灰窑边的村民常年不敢开门窗,土地被白雪一般的矿灰覆盖。“我们意识到,只有走产业转型道路,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路里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志亮对我说。随着附近16家轻钙企业、165孔石灰窑全部关停拆除,原先的石灰窑被改造成矿山公园,成为网红打卡点。

在这样的产业转型过程中,路里坑村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村集体统一流转、修缮了11栋闲置农房,打造了“三衢诗集”民宿。之后,又将村里曾用于饲养牛羊的300多平方米天然溶洞打造成岩洞自然餐厅,该餐厅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体验消费。

如今,“三衢道中农文旅共富综合体项目”已初显雏形,该项目总投资600余万元,包括三衢艺术馆、大熊饱店、蓝龙虾基地、浑水摸鱼、羊棚咖啡馆、矿地科普基地等10余个子项目。

我来到路里坑后,思考的问题就是,在乡村发展的大潮中,路里坑村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何以成为不一样的乡村,该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我找村民聊天,也找村干部、运营团队、部分乡贤交流,了解村庄的发展思路。

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新发现、重新讲述村庄之美。我相信每一座村庄都有它的独特意义与价值。比如可以把村里少量废弃的窑洞利用起来,改造成阅读空间或文化空间,将废弃窑洞里的书房打造成路里坑村的一个精神符号,讲好村里生态故事的同时,也吸引更多人来发现这里的美好。我还给书房起了个名字,叫“不弃·窑书房”,意为“不放弃”,这不仅是对废弃窑洞的不放弃,也体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发展,对故乡的不放弃。6月的一个下午,我与村民代表、村干部在羊棚咖啡馆开了一个头脑风暴会,分享了在路里坑村发现的很多美好,有发展之美、人情之美、四时节气之美等。我想,作为特派员,我就是要用自己的笔,去书写这个村庄的独特价值,并将其传播得更远。

周华诚(中)与村民代表、村干部在羊棚咖啡馆“头脑风暴”周华诚(中)与村民代表、村干部在羊棚咖啡馆“头脑风暴”

以艺润村,大胆落笔、细心收拾

刘佳波(浙江美术馆馆员)

派驻村: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

新建村新建村

我所工作的浙江美术馆坐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是浙江省的重要地标。舟山定海的新建村,是当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美丽经济”的领头雁。从西湖到舟山,山海之间,艺术架起了一座携手奔赴未来的桥梁。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建村如何通过村里现有的提升项目“南洞艺谷”,为乡村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走符合新建村特点的艺术乡建之路,是我作为文化特派员到新建村3个月来持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如果不能与每个乡村已经成型的发展系统有机整合,来自外部的注入大多会被排异。在新建村,以系统的眼光去考量“南洞艺谷”,便会发现它的美,也会发现它能变成更美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我提出的“艺谷天然”整村美育计划是一个系统性布局,通过美术展览平台的打造、研学体验服务的丰富、村容精致化的提升、艺术主题的提炼注入等具体方法,帮助新建村激发艺术赋能旅游、提升经济收益的内生动力。

目前,我试着以空间化的视角为路径,去寻找新建村艺术注入的突破口。通过艺术赋能、再造和主题提炼,将乡村中许多局部单体的旅游空间串联起来,形成全村整体旅游的新形态。

新建村主干道今年下半年计划水泥路白改黑,利用这个机会,我用空间化的视角,在道路规划安全的基础上,创新提炼出“一路生花(画)”主题,结合我所在的浙江美术馆藏品资源,通过路面和树干彩绘、墙体画作展示、设置艺术装置、丰富游客体验区等艺术手法,为这条主干道注入艺术基因,通过不断变化的艺术元素,将游客从村口一直导引到南洞主景区内部。

一条平平无奇的路变成一条祝福之路,祝愿每一位来南洞旅游的游客走上这条路,往后“一路生花”。作为“艺谷天然”整村美育计划下的子项目,“一路生花(画)”主题项目也将同时完成村容提升、打卡点设置等项目任务。目前,已经完成前期的策划和创意,计划在今年国庆前完工。

从播下种子到发芽,最终成长到自行运转,需要大胆落笔、细心收拾。以艺润物,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两年,作为文化特派员,我要做的是在当地种下艺术的种子,让符合新建村基因的艺术乡建萌芽,并在两年间持续关注其成长。

刘佳波(左一)邀请中国美院团队考察新建村文化提升项目刘佳波(左一)邀请中国美院团队考察新建村文化提升项目

用心用情回应村民文化需求

苏秀书(中国丝绸博物馆社会教育部馆员)

派驻村:宁波市余姚市低塘街道历山村

历山村文化公园虞舜纪念馆历山村文化公园虞舜纪念馆

作为渐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之一,我派驻宁波市余姚市低塘街道,重点结对历山村。作为特派员,面对历山村这个新环境,我与村支部书记陈志丰和村文化员张川一起进到村民家中,走访调查历山、沥网、上陈、界堰和徐家5个片区共10余户村民代表,收集汇总群众文化需求,如村里老人想要一所老年学堂、孝德文化要更加具象、村里戏曲队缺专业老师指导、村里小朋友想要多一些针对学生的文化服务。

目前,村里部分设施陈旧,活动创新度不够,亟待瓶颈创新和突破发展。

历山村文化公园建于2012年,包括省级非遗传承基地“虞舜纪念馆”在内的“一堂一廊三馆”。我提出“发挥五大优势,开展五项工作”的思路,实施“舜耕历山”孝德文化品牌培育项目,希望通过举办孝德文化周、更新迭代文化公园等措施,传承发展历山村孝德文化。如依托人文优势,系统梳理历山村丰厚深远的历史文脉,编撰村史(村志);依托品牌优势,实施“虞舜传说”文化基因激活工程,举办“村戏”活动,开展虞舜主题文化周活动,寻找“历山孝德”典型,打造历山孝文化金名片;依托阵地优势,打造历山文化公园和文化礼堂2.0版本,迭代升级“一廊一堂三馆”,建设具有历山特色的乡村博物馆和老年学堂,开展广场舞大家跳、戏曲大家唱、周末书法大家练、非遗美食大家品、“我陪孩子读经典”等系列文化活动;依托非遗优势,加大对历山老街等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力度,丰富孝德元素,提升村民文化感知度;依托地理优势,挖掘历山杨梅等农业优势,生产孝德文化特色农产品,打造“我们的村礼”品牌,培育农游一体的乡村共富载体。这些提议受到村民的一致响应。

每当想起村民们期盼的眼神,我深感自己身上责任重大。要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用心用情回应需求,只有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做好文化特派员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苏秀书(右二)在村里了解戏曲传承情况苏秀书(右二)在村里了解戏曲传承情况

把省级博物馆优质资源带到垟根

徐昳昀(浙江自然博物院科普服务部主任)

派驻村:台州市玉环市清港镇垟根村

“中国文旦第一村”是我对接的乡村——台州市玉环市清港镇垟根村的美名。多年来,垟根村以文旦种植为第一产业,虽然得以快速发展,但村庄产业仍停留在种植业,经济效益有限。于是,近年来,村“两委”通过产业结构改革、文旦“接二连三”项目落地、联合运营共富等举措改变村庄面貌,提高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如何利用单位和省级资源,为这样一个有一定共富基础的乡村做一点事,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同时带动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更上一层楼,把这个文旦之村推介给更多人,是我这两年特派工作的目标。

入村伊始,我主动与镇领导、村干部、村文旦大户、文旅部门等开展头脑风暴,共同开启了“文旦有我如你所愿——播种垟根文旦故事”的特派项目,希望通过村镇干部、村民和特派员(及背后的派出单位等)合力播种下文旦文化的种子,讲好文旦故事,做好乡村共富文章。

面对当前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现象,我们提出了“发呆亭”“旦仔角”等网红打卡点设想,并已投入设计,希望把垟根村塑造为以“轻旅”为特色的乡村农文旅融合场景。目前,我们还与台州学院、清港中心小学达成共建合作,下半年将利用学校的资源在农文旅研学内容方面进行提炼和开发。这个月,我与镇干部一起对“来自北纬28度和煦阳光下的文旦咖啡”等文创IP进行了标识优化工作。

作为在科普宣教岗位工作10多年的博物馆人,我希望能在特派工作期间,利用专业特长,为当地的学生做一些博物馆和自然科普知识的普及,在他们心中播下对大自然好奇的种子,让他们将博物馆作为汲取知识和拓展视野的第二课堂。不久前,我带着“蝴蝶盲盒”科普活动走进了清港镇新民小学和文化中心,把博物馆送到孩子身边。眼下,我正在争取把浙江自然博物院的明星特展“海底宫殿——珊瑚特展”送到玉环。希望能通过省级博物馆特展带动当地文化建设,助力台州山海文化传播。

暑期,徐昳昀将博物馆科普活动带进当地学校。暑期,徐昳昀将博物馆科普活动带进当地学校。

把镇西村打造成婺剧文化村

金笑(浙江省文化馆理论研究部主任)

派驻村:金华市东阳市湖溪镇镇西村

东阳市湖溪镇镇西村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镇西“村晚”由村里的文化能人自编自导自演,连续举办了10年。作为一名文化特派员,我要如何为镇西村的文化建设锦上添花呢?

“一部中国戏剧史,半部在浙江。”婺剧根在农村、枝在城市、花开境外,是浙江乃至全国的文化名片。今年5月,在镇西村举办的浙江省婺剧小戏精品展演堪称近年来难得的婺坛盛事,点燃了村民学婺剧、唱婺剧的热情。

“村晚”、婺剧、我们的村戏……我想,那就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作用,从文化基因婺剧入手,把镇西村打造成婺剧文化村,打响“戏悦镇西”这个品牌。

眼下正值暑假,孩子们有了更多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时间,青少年美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看到朋友圈里不停刷屏的青少年美育活动,我特别想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婺剧、认识村庄,也很想知道在孩子们眼里,“婺剧文化村”应该是什么样子。

于是,我在镇西村文化礼堂创新开展了“与‘小小建筑师’共建‘婺剧文化村’乡村CBD”活动,邀请浙江省文化馆戏剧曲艺编导、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戏曲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子清等,一起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婺剧文化村”建造充满婺剧元素和镇西特色的乡村CBD。充满创意的“婺剧小剧场”“古戏台模型”和“婺剧服饰展览馆”等在孩子们的笔下呈现,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小小建筑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下一步,我还想依托镇西村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搭建婺剧文化交流展示的平台,打造可游、可玩、可观、可享的婺剧文化主客共享空间,吸引村民、游客和戏曲爱好者前来体验,促进婺剧文化的普及与推广,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共同富裕的硬支撑,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金笑与“小小建筑师”共筑乡村CBD金笑与“小小建筑师”共筑乡村CBD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编:宋涵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
  • 08-23 益诺思 688710 --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12.4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