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重在“三防一养一治”

三伏天养生重在“三防一养一治”
2024年08月09日 06:06 南宁晚报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正值三伏天中伏,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频繁出现。立秋虽至但依然热浪袭人,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中暑、腹胀腹泻、空调病等。在炎热的时节,我们应该如何安排饮食作息、养生保健?

  一、防暑气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夏季暑气盛行,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如果不及时补充津液,会出现高热、烦躁、头晕、头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压下降。中暑者多为高温环境中工作的户外工作者,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

  建议:发生中暑,要马上转移患者到阴凉处,用凉水擦拭身体降温,然后紧急就医。户外活动避免太阳直接暴晒,不要在烈日下工作,容易灼伤皮肤,也容易中暑。中午12时到下午3时是最容易中暑的时间段,尽量减少外出。及时补水,少量多次,加强房间通风、降温。

  二、防湿气

  夏天人体大多数时候处在持续高温状态,为何还需要祛湿?这时候湿气大多可能是由外界造成的,比如一直下雨的天气、闷热潮湿的气候容易造成人体湿气过重。此外,湿气还有可能由自身代谢功能造成。如平时爱吃肥甘厚腻的食物、过食生冷寒凉食物,容易造成脾失健运,最后导致湿气内生。湿气在体内滞留时间太久,不仅可能造成腹胀腹泻等肠胃不适,还可能造成头发油腻、痘痘丛生或头部昏沉、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皮炎湿疹等,甚至诱发关节炎等健康问题。

  建议:可通过适当运动、泡脚及喝热姜茶等方法排湿。湿气过重不适者,应及时寻找中医辨证施治。同时,日常要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阴雨天要注意关闭门窗,天晴后及时开窗通风。室内湿度太大,可以使用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以祛除湿气。另外,要合理饮食,少吃生冷寒凉食物,脂肪高、热量高的食物;外出时要携带雨具以防淋湿,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三、防寒气

  空调病是专属于夏季的“季节限定款”疾病,又称空调综合征,是因为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疾病的总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炎炎夏日,人们有了空调、冰箱等“避暑神器”,吹空调纳凉,吃冷饮无度,时间长了中气内虚,风寒易乘虚侵袭导致疾病,以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胃肠不适、腹痛腹泻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面瘫、老寒腿等表现。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较弱的人群尤其要当心。

  建议:夏季饮食不应过度贪凉,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无论是使用空调还是电扇,都应有所节制,温度不应过低,最好控制在26℃左右,而且不能直吹头部。

  四、养阳气

  一般来说,夏天应该是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火上浇油”吗?事实上,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能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如果汗出得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夏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此时人体内的阳气最为旺盛,如果无节制地吃冷饮、吹空调,过度贪凉,也会伤到阳气。

  建议: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早睡早起;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贪凉,多吃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但是锻炼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避免剧烈运动,老年人不妨选择打八段锦。

  五、中医治未病

  夏季除了要“三防一养”外,还有“一治”,也就是中医治未病。中医自古就有冬病夏治的方法,而最常用的就是三伏贴、三伏灸。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祛除身体陈年寒湿,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三伏贴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肠胃炎、过敏性鼻炎等。三伏贴还适合怕冷、怕风、四肢冰凉及平时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使用。三伏灸就是针对三伏贴效果不理想者而采取的更适合、更强的中医防治手段。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饮食 湿气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19 佳力奇 301586 --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
  • 08-12 国科天成 301571 11.14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8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17.3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