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近年来,各地基层普遍面临“文山会海”、考评检查过多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成为全社会共识。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落实相关部署,主动为基层减负,如减少相关会议和文件,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笔者认为,规范基层事务职责准入制度,除了及时清理滥挂的“牌子”,也要及时摘掉基层干部头上过多的“帽子”。
长期以来,基层社会治理一直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纷繁复杂,需要对接上级众多部门。在很多地方,一些村级办公场所大门口挂着10多个牌子,每间办公室门口还要挂四五个职能牌,每挂一块牌子,就需要基层干部报送资料、开展活动,很多基层办公场所一度是“牌子挂满墙”的场景。
除了牌子,现在不少村干部头上还带着很多“帽子”。目前,很多村干部还兼任村级“林长”“田长”“河长”“路长”等,承担巡林、巡田、巡河、巡路、防火、防汛、食品安全、反诈宣传等众多职责。可以说,每个村的三五名村“两委”干部,几乎要应对上级三五十个职能部门的工作。
近年来,笔者跟很多乡镇和村级干部交流,他们普遍反映,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和应对上级考核,就要花费掉绝大部分精力,真正谋划本地改革发展的时间和精力所剩无几。
完善基层社会,迫切需要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近期,一些地方已着手为基层减负,如村级办公场所前的门牌,只保留了党组织、村委会、村级经济组织的牌子,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军人服务站”等标识。
减负,是为了赋能。笔者认为,眼下还要及时为基层干部个人减负,摘掉他们头上过多的“帽子”,切实减少基层干部日常工作负担,从而助推基层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减负带来的获得感更多转化为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的动力。
同时,针对基层干部问责泛化、简单化等问题,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闯、卸下包袱干。同时,运用智慧化、数字化技术,打通各层级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减少基层干部用于报表、台账等方面的工作量。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没有固定模式和路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地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产业、文化、生态等特色,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实现路径。基层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线战场”,只有让基层干部群众轻装上阵,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干部守正创新的活力,才能形成党员干部群众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李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