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更新怎么干?居民说了算!

社区更新怎么干?居民说了算!
2024年06月30日 14:20 新民晚报
雷国兴介绍智能垃圾箱房功能 李一能 摄 雷国兴介绍智能垃圾箱房功能 李一能 摄

小区大门前的空地被改造成了口袋篮球场,昔日的核酸检测亭如今成了公共休息站;5、6号联体楼栋大堂的公共休息区域被改造成了精致的“一米会客厅”……走进虹口区瑞虹新城铭庭小区,处处可见巧思设计。这些更新项目都是社区居民自己策划、筹备并实现的。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雷国兴的带动下,许多居民成为“社区合伙人”,更加主动地参与社区事务。

“一米会客厅”

瑞虹四期铭庭社区5、6号联体楼栋一楼大堂原有一片休憩空间,但因老化等原因存在天花板漏水、灯光昏暗、实用功能缺失、居民使用率低等问题。

该楼居民常琦是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博士,也是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负责人,对这一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感到可惜。在他的牵头下,居民自发提出了一份改造方案,交到了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雷国兴的手中。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落实。”雷国兴告诉记者,该社区不少居民学历高,各行各业的专家有不少,倾听他们的想法与诉求,鼓励他们参与共治,成为社区治理事半功倍的关键。

楼组内党员、群众商议后,决定打造一处社区公共空间,命名为“一米会客厅”,意为党群组织服务居民的“第一米”空间、邻里议事的“第一米”空间。

雷国兴负责统筹项目资源,出面协调各种事务。楼组内的“智库”也发挥了大作用,每每施工遇到问题,便在一起协商解决。今年1月,“一米会客厅”落成。在这里,经常可以看见孩子们一起做功课,邻居们喝茶聊天,社区工作人员倾听群众意见,许多社区治理创意也在这里诞生。

智能垃圾箱房

在瑞虹二期小区,有年轻人提出,要把垃圾临时点位升级为更智慧、智能的垃圾箱房。安丘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居民的“智慧大脑”作用,畅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邀请有专业背景的居民志愿者参与“安丘居民区居民设计师团队”,设计垃圾箱房草图,后在全小区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居民参与率达到98%。经过不下7版的修改,垃圾箱房改造终于完成。

在垃圾箱房边,记者看到一个小桌子,设计者是社区里的小朋友,他们说把这里打造成咖啡角。开始雷国兴不太理解,谁会在垃圾箱房边上喝咖啡?但小朋友的下一句话令她茅塞顿开:“如果在这里都能坐下喝杯咖啡,说明这里有多干净啊。”

如今,这一智能垃圾箱房已成为体现上海垃圾分类成果的典范。白天专人看护打扫清理、垃圾及时转运,确保干净、无异味;垃圾分类被进一步细化,面积大、投放多的可回收物被分为废织物、废金属、废纸品等5个细分窗口。

瑞虹四期小区的智能垃圾箱房也在建设中,正在“复制”二期小区垃圾箱房的经验。

社区合伙人

雷国兴告诉记者,她从不怕居民在群里发牢骚,反而很重视这些意见。社区原本有个篮球场深受欢迎,却年久失修。社区内的“微更新居民设计师顾问团”自发设计改造方案,制作效果图,在群内公示,获得了居民们的认可。“社区合伙人”白天在各行各业忙碌,下班后就进入施工现场,和工人们讨论、完善方案。篮球场改造完成后,效果非常好,社区居民赞不绝口。

还有一个停用的核酸检测亭,最终决定将其改造成一个全新概念的社区公共空间,称为“民亭”。亭内有居民捐赠的咖啡机等设备,还有志愿者担任“主理人”,人们下班回家路过“民亭”,会得到一声热情的问候以及一杯免费的香浓咖啡,十分温暖。

“我的工作就是为居民们托底,只要他们敢想,我们就敢帮助他们把想象变成现实。”雷国兴说,越来越多的社区微更新项目出现,是基层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社区里的能人达人、党员先锋、热心群众是社区治理的新生能量。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合伙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