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译著联合书单|特殊待遇:来自亚洲一流医院的医学生

6月译著联合书单|特殊待遇:来自亚洲一流医院的医学生
2024年06月30日 10:42 澎湃新闻

《阿尔贝特·施韦泽:1875—1965》

[德]尼尔斯·奥勒·厄尔曼著,王旭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阿尔贝特·施韦泽,划时代的人道主义者、神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医生。这位生于阿尔萨斯的牧师之子,青年时已饱读经卷,却立志要“直接为人类服务”。他看到政治灾难让文明化作荒野,从而提出“敬畏生命”的原则,以“文化哲学”拯救精神之迷失。作为传教士前往非洲建立热带医院只是他思索过的众多实践方式之一,他以超人的魄力,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行医大半生;战后更是细心周旋于多国之间,为禁止核武器奔走呼吁。挚友爱因斯坦曾说:“施韦泽是西方世界唯一一个在超国家的道德影响方面可与甘地相媲美的人。”

《世界的交织:全球历史和全球思维(16~21世纪)》

[法]亚历桑德罗·斯坦齐亚尼著,马秀钰译,思想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何为全球史?它能带给我们什么?作者试图为读者理解这种多元化历史的发展和抱负提供关键要素。摆脱了欧洲中心主义的桎梏后,全球史扩展了地域的视野,跨越了国家的藩篱,在多样化的政治经济实体中,从关联与关系的角度来思考世界。全球史的目标是人、财产、思想、知识、信条的迁移,但同时也是气候变化、技术变革、思维的演变......

《加勒比海五百年》

[美]斯图尔特·B.施瓦茨著,左晓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环加勒比海的地区史。全书讲述了从哥伦布航海发现到2000年遭遇卡特里娜飓风大约五百年间加勒比海地区的历史。全书以飓风为切入点,关注风暴与政治事件、宗教信仰、福利和慈善救济组织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关注的重点并非飓风本身,而是飓风如何塑造人们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以及大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和政治模式又如何影响了风暴造成的后果。

《默克尔:女性的力量》

[德]托尔斯滕·科尔纳著,陈懋译,东方出版中心

本书是一部以默克尔的不同角色剖析的传记性质的作品。全书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童年为起点,从女儿、学生、朋友、厨师、鉴赏家、科学家、梦想家和现实主义者角色组成的默克尔的生平缩影超越了聚光灯,映照出的是我们不知道的默克尔面貌。全书彰显了这位神秘的政治女强人在政治场合或者下班后种种有趣的片段,从日常细节里可以窥知默克尔的性格、人格特质、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内心柔软之处。

《寻找库珀的声音:一位妈妈关于自闭症儿子的回忆》

[美]凯特·斯温森著,汪畅译,译林出版社

这是一部自闭症儿童的妈妈写下的自白。多年来,凯特·斯温森通过她广受欢迎的博客“寻找库珀的声音”,为成千上万世界各地的自闭症家庭提供了安慰。当斯温森的儿子库珀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时,她被强烈的挫折感和疲惫感包围了。然而,作为母亲,她拒绝放弃,坚忍不拔,将无尽的爱给予孩子,陪伴他成长。同时,她还积极和其他自闭症儿童的父母走到一起,经历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这本凝结着泪与爱的作品中,斯温森以真诚和饱含同理心的文字分享了她鼓舞人心的人生旅程,为其他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带来希望。

《欺骗世界的医生:“反疫苗运动之父”与一场跨越世纪的医学骗局》

[英]布莱恩·迪尔著,林晓钦译,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反疫苗运动之父”、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针对麻腮风三联疫苗进行科研欺诈,引发全球性疫苗信任危机的全过程。1998年,韦克菲尔德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基于对12位儿童的研究,提出麻腮风三联疫苗中的麻疹病毒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这篇论文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和一系列的科研争议,引发了麻腮风三联疫苗全球接种率的大幅度下降,麻疹感染潮再次复苏。2003年,《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布莱恩·迪尔经过详尽深入的调查,发现了潜藏在这篇论文背后的惊世骗局,曝光了韦克菲尔德及其借此牟利的同伙、律师理查德·巴尔之间的秘密交易。最终,论文被《柳叶刀》撤回,韦克菲尔德的行医执照也被吊销。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兴起,韦克菲尔德改头换面卷土重来,迪尔对他的追踪还在持续。

《肯尼斯·克拉克:生活、艺术和〈文明〉》

[英]詹姆斯·斯托顿著,吕婧译,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本书记录了一位既是学者又是公共人物的英国名人肯尼斯·克拉克的一生。他不仅在关于风景画与裸体艺术的理论研究方面有里程碑式的贡献,在艺术的大众推广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0岁时他出任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使馆藏在轰炸中得以保存,同时又推行“每月一画”等计划,使博物馆成为战争中抚慰、鼓舞民心的机制;1969年,由他主持的BBC艺术纪录片《文明》在全球范围热播,开启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艺术普及的先河。本书为克拉克的人生纪实,作者基于大量之前未曾公开过的档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克拉克献身学术研究与公共事业的一生,更揭示了他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古典理性之光》

[美]潘戈著,苏婉儿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风靡当代的诸种后现代主义的通行观念入手,详尽暴露后现代主义在反思现代性时的轻浅和错位,将“对解构的解构”放置在冷战后欧洲复兴的背景中,由此考察美利坚式民主的得失,进而直指现代大学乃至整个西方文教体系的危机,作者认为,古典政治理性主义中蕴含着解决当代困境的出路。

《公民们:法国大革命编年史》

[英]西蒙·沙玛著,俞敏、祖国霞译,商务印书馆

作者在这部充满挑战性的革命史诗中,以颠覆性视角,立体展示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进程以及个体在革命洪流中的命运跌宕与爱恨情仇。他认为,大革命前夕旧制度远非奄奄一息,而是充满了活力和能量;大革命并没有产生一种“公民的爱国文化”,在此之前这种文化就已然存在;特权等级并非如此封闭,路易十六政权的财政危机并不必然导致革命的发生,相反,是一种在浪漫主义支持下的、对暴力的崇拜引发了一个被偏执狂笼罩的国家的历史巨变。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著,李佳妮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在本书中,作者回溯历史,从宗教、文化、商业和教育几个维度,系统梳理了美国反智主义的起源及演变。它发端于美国建国之初,在美国政治中或隐或显,渗透到社会各层面,构成了不同于美国成文的法律制度之下的另一种力量,深远影响着美国的政治社会生态。

《无:生命的最佳状态》

[日]铃木祐著,陈韵雅译,联合读创|山东人民出版社

所有的痛苦都可以追溯到“自我”的问题上。如果无我,我们会变成什么样?本书将佛学、禅宗智慧和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带领读者了解自我引发痛苦的机制,找到所有痛苦的共同点,并制订更具有普适性的对策。

《论爱:柏拉图〈会饮〉评注》

[意]斐奇诺著,梁中和、李旸译,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

在西方历史上,斐奇诺首次将《柏拉图全集》从古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写下大量义疏,其著述成为后世研习柏拉图的经典文本。其中,对柏拉图《会饮》的评注性著作《论爱》首次论述了“柏拉图式的爱”,这一观念流行至今。在本书中,斐奇诺将“柏拉图式的爱”区分了意义层级,首先是灵魂对身体的爱和两性之间的爱,其次是灵魂之间超越性别的爱,最后有其“柏拉图式的爱”的内在理论层次和最高奥义。全书分七次谈话,表面追随柏拉图《会饮》中的讲辞,其实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爱的哲学的融贯论述,是西方近代开端论爱文体的鼻祖之一,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都很大。

《烽火巴黎:1939—1944二战围城纪事》

[英]戴维·德雷克著,李文君、王玥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40年夏,在德军势不可挡的攻势下,荷兰、卢森堡不战而降。英法见大势已去,于是发动敦刻尔克大撤退。而在当时的巴黎,第三共和国总统、总理正与受人敬重的贝当元帅带领政府官员在圣母院祈祷奇迹出现,解救法国。但奇迹没有出现,德军兵临城下,政府决定撤退,巴黎陷落。本书记录了巴黎陷落前后期间普通巴黎人的生活,展现了德军逼近巴黎时大批巴黎人弃城而去的景象,描叙了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时法国人解脱感与厌恶感交织的心情以及法国被德国占领时期民众生活的困苦。

《外族的智慧:希腊化的局限(修订译本)》

[意]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著,晏绍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为历史学家莫米利亚诺的代表作,旨在说明希腊文明与其周边文明在希腊化时代的交流和联系,以及希腊人的态度对自身历史命运的影响。作者研究了希腊人对罗马人、凯尔特人、犹太人和伊朗人等外族人的态度,通过分析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这几个文明的政治、文化和知识互动,莫米利亚诺认为,正是由于希腊人对外族文明的畏惧与虚构,以及拒绝学习他们的语言的自傲,最终将自己送入了文化自大的幻影中。

《“地球”系列:南极》

[英]伊丽莎白·利恩著,陈晓桐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从儒勒·凡尔纳笔下《海底两万里》的奇幻南极,到罗阿尔·阿蒙森脚下的真实征途,再到罗伯特·斯科特留下的悲壮足迹,南极的传奇故事贯穿于文学想象与历史真实中。南极,既是地理的极点,也是探险的圣地,更是科研的前沿。人类与南极的故事充满热血与梦想。

《图书馆:一部脆弱的历史》

[英]安德鲁·佩特格里、亚瑟·德·伍德温著,宫杉姗译,万川|中国工人出版社

从古亚历山大图书馆到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从泥板、羊皮纸、莎草纸到没有书籍的阅读;历经几个世纪才建成,也可能在一天内被摧毁;装饰着金箔和壁画,或者装满了豆袋椅和儿童绘画——“图书馆”这个文化意象仿佛一触即碎,又惊人地坚韧与长久。历史学家安德鲁·佩特格里和亚瑟·德·伍德温向我们介绍了塑造了世界上最伟大藏品的古董商和慈善家,追溯了文学品味的兴衰,揭示了在追求稀有手稿时犯下的重罪和轻罪,并探索了图书馆在塑造公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全盛时代:不列颠联合王国,1800—1906》

[英]大卫·坎纳丁著,李丹莉、刘敏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世纪的英国自认为站在世界顶峰,从某些方面来看,这的确是事实。当时它已经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帝国:政治稳定使它成为新的全球经济领导者,并能够建造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军。然而,它也是一个充满怀疑、恐惧和自省的国家。政治家和作家们一再感到自己正凝视着深渊,他们认为,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作为一个大国还是作为一种道德力量,英国都充满了令人恼怒的盲目自信,沉湎于已然变得脆弱的优越感。作者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的乐趣、幽默和停滞,也捕捉到了英国人所面临的、至今仍然熟悉的困境。

《特殊待遇:来自亚洲一流医院的医学生》

[英]安娜·鲁多克著,于茗骞译,薄荷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AIIMS)是印度的顶级医学院兼三级综合医院,医学专业录取率不到0.1%,也是南亚地区质量最高的医学院。本书是第一本对其进行田野考察的民族志。作者在现代印度的背景下,展现该医学机构如何塑造自己的精神面貌,以及这种卓越声誉如何影响其医学生的当下经历和未来的职业选择。书中呈现了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如何掩饰并再生产着社会不平等,提出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应当作为社会的平衡器,而非社会分层和健康不平等的导火索。

《走出危险的“爱”》

[美]埃弗里·尼尔著,袁阿潭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在一段关系中,对方是不是经常否定你?对你没有同理心?或者在激怒你之后还反过来说你太敏感?如果是这样的,那么你很可能是微妙型虐待的受害者。操纵、欺骗和贬低不会留下身体上的伤痕,但它们可以像身体虐待一样造成创伤。在美国,近一半的女性和男性都经历过心理虐待而不自知。在本书中,作者将帮助你识别微妙型虐待的警告信号,当你学会识别这些信号时,你就能更好地做出改变。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思库|江苏人民出版社

20世纪初,受西方入侵的影响,中国乡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与此同时,国家竭力扩大和深化其对乡村社会的权威。作者深度解析1900—1942年华北乡村在政治权力渗透下的变迁,通过细致的个案研究,展现了在国家政权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华北乡村的社会、政治、经济交织维系的场景,提出“权力的文化网络”“国家政权内卷化”理论,在海内外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艺术与技术》

[美]刘易斯·芒福德著,任丛丛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本书为刘易斯·芒福德在哥伦比亚大学“班普顿讲座”中的讲稿,书中他围绕艺术、符号、技术、装饰、建筑等话题展开,分析艺术发展与符号的关系,从手工艺到机械艺术的转变历程,机械大生产背景下的复制与标准化,建筑的功能符号之变,以及艺术、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对时代的影响等。这些话题展现了芒福德对20世纪技术失控的担忧,以及对这一时期艺术回归生活的呼吁。

《拜伦传:传记与传奇》

[英]菲奥娜·麦卡锡著,董伊译,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伟大的壮游者,浪漫主义的代言者,激情的革命者,爱欲纠葛的浪子……作者重走地中海、东方的路线和诗人前往希腊的英雄式之旅,再现了拜伦的一生。这本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传记旨在探索解密拜伦复杂又具有创造性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重视诗人人生各个阶段中的主观意识,追溯了他在意大利、土耳其、希腊的旅行,以及诗人前往希腊的英雄式之旅。也正是在那里,诗人在三十六岁就悲剧式地英年早逝。

《黄金之河:西班牙帝国的崛起,从哥伦布到麦哲伦》

[英]休·托马斯著,李崇华、梁辰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展示了16世纪初期即将成为世界霸权的西班牙帝国的方方面面。帝国君主费迪南、伊莎贝拉双王从伊斯兰教的手中夺回了格拉纳达,伊比利亚半岛重新回到了天主教统治之下。费迪南和伊莎贝拉在节节胜利的冲击下,同意赞助热那亚水手那模糊的航行计划: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到达印度。传说,印度遍布黄金,满地流淌着香料。王室决定派遣哥伦布向西航行,寻找黄金和香料之河,对于西班牙和整个世界而言,这一决定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古世界与现代世界就此截然分开。

《狄奥尼索斯》

[英]理查德·西福德著,朱生坚译,西北大学出版社

狄奥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司职葡葡收获、酿酒、果园、植物、丰产、疯狂、出神、节日、戏剧等广泛领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19世纪的德国,他有过两次重大复活。此后以迄今日,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尼采的称颂。狄奥尼索斯打破了个人意识的障碍,把个体融合为群体。他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靠酒,也有赖于性的暗示、附体和显灵的力量、戏剧中的个体变形,还有在神秘崇拜仪式中的迷狂、对死亡的预演。由此,狄奥尼索斯不仅能体现一个共同体,也能被提炼为一个哲学意象,并且被奉为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具有根本性的某些东西的象征。

《中世纪史诗与浪漫主义》

[德]威廉·瓦格纳纂,[英]W.S.W.安森等编,庆铸译,尔文|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最古老的中世纪欧洲英雄史诗集群汇编而成,精选了最有代表性的中世纪欧洲民间故事和史诗神话样本,并对这些久远的神话故事、传奇冒险和历史典故注入独特的文化见解,为读者了解欧洲中世纪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信仰提供了重要参考。全书包含了日耳曼中世纪六大英雄史诗集群中的主体内容,还加入了充满神话色彩的伟大巨作——加洛林史诗集群,几乎囊括了中世纪欧洲所有著名的传奇故事。

《从韩国到东亚:宫嶋博史的东亚史新解》

[日]宫嶋博史著,戴琳剑、甘沁鑫、曲向楠译,中西书局

本书收录了宫嶋博史进入2000年后执笔的部分论文。各篇论文都是作者作为日本的韩国史研究者,在思考该如何应对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时代性课题时的产物。全书共分4部分,第一部分收录的是与东亚“小农社会论”相关的论文,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东亚视域下的朝鲜王朝,第三部分主要讨论的是如何理解近代作为小农社会的东亚与欧洲的相遇过程,第四部分是作者对于今后韩国研究乃至东亚研究的方向性问题的一些相关思考。

《最后的世界帝王》

[德]奥拉夫·B.拉德著,曾悦译,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很少有君主像腓特烈二世这样,身上被贴了各种标签。他就像戏剧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轮换着各种面具。他是“阿普利亚的男孩”,因为他来自西西里,幼年多灾多难。他是诗人,自己写诗,资助西西里的诗人群体。他是鹰隼爱好者,喜爱研究鸟类,热衷驯隼狩猎。他是风流情种,有很多情人。他是“救赎者”,因为他参加十字军,与埃及苏丹谈判,兵不血刃拿下圣城耶路撒冷。他又是“敌基督”,因为他行为放荡,宽容异教,与教宗争权。他是“暴君”,因为他对待敌人残酷无情,给帝国带来西西里的专制作风。在丰富生动的历史细节的基础上,作者论证腓特烈二世的统治是建立“世界皇权”的最后一次尝试。腓特烈死后,神圣罗马帝国走向分裂,但世界帝王的理念变成了特殊的政治遗产,腓特烈成了一个模范君主符号,寄托了后人重塑德意志国家的理想。

《钱谦益与〈游黄山记〉:晚明江南的文化世界》

[英]史蒂芬·麦克道尔著,方旭标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17世纪中国旅行写作实践的细致考察,作者创新的理论立场,结合细致的文本研究,对中国传统游记体裁进行了一次全新解读。在本书中,作者以著名诗人、官员和文学史学家钱谦益的《游黄山记》为研究重点,与其他传统学者对游记的解读不同,他将钱谦益游记中的风景解读为一种代表传统的复杂产物,而不是一种可实证的空间。作者在书中突出说明:钱谦益对黄山的描述,与其说是他的第一手观察,不如说是他之前几代旅行者留下的层层意义。

《疼痛帝国:萨克勒家族秘史》

[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著,沈瑞欣译,格致出版社

在21世纪初期,奥施康定这种止痛药曾经在美国掀起一股药物成瘾狂潮,其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50万。而这场惨剧的始作俑者,却是一个慷慨而又神秘的家族——萨克勒家族。这个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文化、教育和科研等领域捐献了数十亿美元的家族,留名于各大著名文化机构——哈佛大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牛津大学和卢浮宫,但谁能料想,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麻醉品为他们带来的巨额利润基础之上。本书作者在亲自走访200多名相关人士,查阅上万份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为读者讲述了这个关于奥施康定、毒品大流行和萨克勒家族的错综复杂的故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医学生 书单 默克尔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