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科研善为师——记海南大学热带益生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家超

潜心科研善为师——记海南大学热带益生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家超
2024年06月30日 06:48 经济日报

“我们致力于研发更适合中国人肠胃的益生菌。”这是海南大学热带益生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家超为之奋斗的目标。

走进张家超的办公室,书架上摆满了关于生物材料、益生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书籍,一摞荣誉证书却被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在科学研究中,张家超戒骄戒躁,心无旁骛。“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做深做细,成为‘小领域的大专家’。”这是张家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多年来,张家超带领团队取得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2022年,张家超申报的“益生菌与肠道菌群互作效应及机制”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厚积薄发

2015年,博士毕业的张家超入职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启热带益生菌的研究之路。

根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益生菌是一类能够活着进入消化道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数量益生菌时会对宿主的健康有益。益生菌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食品工业、动物健康养殖、农业种植等领域。

“因地理位置优势,海南的热带益生菌资源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张家超说,他正是看准了这一独特性,选择来海南做研究。

“待在实验室里搞不出成果。”张家超告诉记者,得知海南民族地区群众有常年制作发酵食品的习惯后,他便经常驱车深入偏远村庄收集鱼茶、肉茶等传统食物,从中分离出微生物资源,对其进行功能评价,以筛选出具有良好功效的益生菌。

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顶帽子……张家超每次下乡调研取样,都是早出晚归,哪里偏远去哪里。

“我们从海南本地制作的泡菜中提取泡菜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挑选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增培养,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益生菌作为研究对象,再继续开展一系列实验。”张家超举例解释他们如何进行微生物采样。

在张家超的带领下,热带益生菌团队访遍海南各地,深入挖掘海南热带特色益生菌资源。经过一段时间取样调查,张家超和团队成员收集了3000多株热带益生乳酸菌菌种,但只成功筛选出2株有益菌株。

“前期取样研究过程中有一些失误,后期便只能不断总结修正,调整实验方向。”张家超说,研究益生菌,不能只靠热情和奉献,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方法。

他一头扎进实验室,一个样本一个样本地看,一点一点地比较。失败,实践;再失败,再实践……经过持续研究,张家超和团队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突破,终于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菌株提取路径。

回想起研发过程,张家超说:“最艰难的时候,感觉几乎没什么希望了,但咬牙坚持下来后,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海南大学实验室内,学生们正将分离筛选出来的菌种逐一放进冻存管并贴上标签。“被分离提取出来的菌种,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都会保存在零下80摄氏度的超低温冰箱内,在菌种资源库里保持‘休眠’。”张家超介绍。

经过不懈努力,张家超和团队已初步建成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的热带益生菌种业资源库,并将筛选获得的热带益生菌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等。

薪火相传

张家超担任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热带多糖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海南省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等。在所有头衔中,张家超最钟爱的称呼是“老师”。他说:“我的责任是传授知识。”

作为研究生导师,张家超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研究要面向社会需求,努力为社会服务;要严谨认真,确保每项实验都真实可信;学术研究成果要能够落地转化为实际的应用。

张家超每周都会与每位学生进行半个多小时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研究进展情况,并给予认真细致指导。他对学生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厚植”与“笃行”。“做学问,不要浮躁,基础研究很重要。厚植,把专业基础打好,就像建大楼打地基一样;笃行,就是要深入钻研某个课题,让研究本身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每到毕业季,为了修改各位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张家超常常从早忙到晚,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工作。这种超乎常人的勤奋,张家超的体会是“累并快乐着”。“要热爱所做的事情、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做好研究、做好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他说。

现在,张家超带领着一支40多人的研究团队,其中有5位教授、1位博士后、6位博士生、27位硕士生和若干名本科生。在研究过程中,张家超总是有意识地为学生们提供锻炼的机会,既给他们压担子,又为他们搭梯子。

“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推动热带益生菌研究走向深入,打造热带益生菌全产业链,通过科研反哺传统工业。”这是张家超的科研理念,也是目前团队着重努力的方向。“老师经常说,我们正身处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要不忘初心,要真做科研、做真科研、做好科研。”博士生张增告诉记者。

求真、勤奋、责任,是张家超传递给学生们做好科研的精髓。在指导学生科研的过程中,他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试错中,逐步实现他们在科研方面的目标和理想。

惠及百姓

“就我而言,科研的初心就是要改进生产、改善生活、惠及百姓。”张家超告诉记者。

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想让自己的科研成果从“优秀作品”变成“优秀产品”,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充分了解产业现状及需求,并以此作为研究重点。“产业需求是科研不可或缺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只有在产业化的实践应用中才会迭代进步。”张家超说。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益生菌产业链最核心的菌株资源仍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原材料供应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通过开展高价值菌种选育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等健康作用的益生菌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面向市场需求和人们生活需要,张家超带领团队努力将实验室成果转化成产品。“微生物帮助人们保持健康。人体里的微生物主要寄居在肠道内,它们和免疫系统不断‘对话’,像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不仅能降低炎症疾病发病率,还可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以生产具有多种健康功能的产品。”他说。

基于热带益生菌科研成果,张家超带领团队孵化出科技公司,并开发出即食型益生菌、益生菌固体饮料等特色功能性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追求。

“科学研究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张家超说,“我们将围绕热带益生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坚持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两条腿’走路,让更多自主研发的热带益生菌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经济日报记者 王 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