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 持续完善着科技成果转化陕西方案

“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 持续完善着科技成果转化陕西方案
2024年06月30日 07:54 西部网

转自:华商报

以科技创新“三项改革”为牵引,陕西省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做法,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其中,“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常被媒体提及。“一院”即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一所”即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一校”即西北工业大学,“一港”即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一企”即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这些发展模式具体是怎样的,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省科技厅对此做了全面了解。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三位一体、股权激励、资本运作、母体控股”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科研、中试、产业化”同步发展,“科研”以国家需求和市场为导向开题立项,“中试”自投建设创新平台并打通成果转化瓶颈,“产业化”瞄准高端市场开发高端产品并效益反哺科研,保证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实现良性循环。

“股权激励”是指组建股权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公司,研究院控股、战略投资者参股、经营层和技术骨干持股,实行无形资产入股和量化分配,激发科技、产业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资本运作”是指不断推动公司上市和增发,借助资本市场募集产业扩大升级的必要发展资金。

“母体控股”是指研究院母体对各产业公司实行战略管控,以股东会和董事会参与对各公司的决策,给各公司提供持续技术支撑,各公司分红反哺,保持研究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一体化发展,在先进钛合金及大规格材料制备技术、难熔金属单晶制备技术、超导技术、高温合金、先进贵金属催化技术、稀有金属装备制造技术、自主品牌核级锆材等方面突破国产化瓶颈,建成我国民口首个稀有金属材料科研生产基地,产品涉及10多个金属材料种类、近万种规格,为我国航空、航天、兵器、舰船、核工业等重大工程研制了关键用材,解决了国家稀有金属材料领域“卡脖子”问题。3年来,取得省部级成果27项,获授权专利1059件,综合收入年均增速13.7%,国有资产增值162.29%,各项指标稳居全国转制院所和有色行业院所前列。2023年实现综合收入217亿元,总资产近320亿元,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45家,其中7家上市公司。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机构+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科技平台+科技空间”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探索出了“开放办所、五一融合(研究机构+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科技平台+科技空间)、国有参股、股权激励、市场机制、择机退出”创新模式,让一批拥有高精尖原创技术的科研人员走上成果转化之路。

发起成立硬科技天使基金,规模已拓展至75亿;签约总规模达20亿元的“陕西光子产业强链基金”,着力“投早、投长、投硬科技”,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第一笔投资”缺失难题。打造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市场对接、品牌宣传、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建设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提升光电子芯片研发中试能力,为硬科技企业的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工艺及测试提供全方位定制服务。打造“曲率引擎”硬科技企业社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协同发展。

西安光机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西科控股累计投资孵化企业490家、企业总估值5300亿元,其中在陕企业111家、总估值822.67亿元,孵化企业中4家已上市,其中3家登陆科创板(在陕企业2家,炬光科技源杰科技),还有20余家企业进入科创板辅导,培育了一批诸如炬光科技、源杰科技、唐晶量子、金藏膜、中科微精、奇芯光电等为代表的行业头部企业,形成了光子产业、军民融合、商业航天等领域的多个产业集群。

>>西北工业大学:“转一批,扶一程,帮一把”

西北工业大学探索出了按照“三个一(转一批,扶一程,帮一把)理念、扎实推进‘三项改革’、贯通三条链路”的成果转化模式,提出“转一批,扶一程,帮一把”的“三个一”科技成果转化理念。立足“转一批”,从多个维度对科技成果进行论证,量身定制转化方式;强化“扶一程”,加强项目、平台和人才的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持续的技术研发支撑;突出“帮一把”,聚焦投后赋能,从市场订单和投融资为成果转化企业“背书”。

构建了“三项改革”的制度体系: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将全部职务科技成果纳入单列管理;改革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制度,增设科技成果转化职称系列;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允许横向结余经费入股成果转化企业,将形成股权收益的90%奖励给科研人员,以“技术+现金”入股方式组建企业20余家。

发挥大学科技园孵化、转化、产业化功能,贯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技术和平台三条链路。明确科技园在成果转化中的职责定位和收益分配,贯通了从成果源头(科研院)到服务单位(科技园),再到持股平台(资产公司)的服务链路。

2020年以来,292项专利技术作价4.91亿元,现有参股成果转化企业67家,7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孵化企业成为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铂力特华秦科技已实现科创板上市,羚控科技、因诺科技、博恩生物等15家公司估值过亿(在陕11家),吸引社会资本(含融资)22.38亿元。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

西安交通大学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实践由企业主导的“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即“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

“一中心”即由企业作为需求、投入、管理、转化四个方面主体,建立企业主导共同管理运行的研发中心、研究院,建立“科学家+工程师”联合团队。

“一孵化”即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同时,引入金融资本、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建立大企业承载的技术成果转化孵化器。

“两围绕”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通1—9级创新链,增强企业原创技术策源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为大学培育新学科、新专业,为企业培育新技术、新产业

“一共享”即充分发挥一流大学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学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的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新机制。组建“三池一中心”,即资金池、人才池、专利池和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共性技术研发服务。

目前已与国家电网、华为公司、中国移动、航天六院、平高电气特变电工等191家行业龙头企业、大院大所达成深度融合共建意向,已建成79个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在陕就地转化成立205家科技型企业,第一轮融资超过3.6亿元。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化”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从组织架构、考核体系、激励体系、项目管理、产业孵化、协同创新等六个方面着手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构建规范运转科技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刚性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全覆盖差异化精准激励体系、放管结合项目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体系和科技创新共享发展体系,形成了独具陕煤特色的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探索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化”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了集“行业研究、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发展、资本运作”为一体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建院至今,投入科技研发资金超50亿元,吸引凝聚硕博人才1800余人、“陕煤-秦岭”计划科研团队155个,累计实施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600余项,成功开发出26个大类100余种高新技术产品,创造科技成果转化收益33亿元。

以“三项改革”为牵引,“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通过不断探索试点新举措,持续完善着科技成果转化的陕西方案、陕西路径、陕西实践。

编辑:呼乐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陕西省 研究院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