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8000元工资,接替父亲回村“守”长城,李勇:哪怕它掉块渣子都要心疼半天

放弃8000元工资,接替父亲回村“守”长城,李勇:哪怕它掉块渣子都要心疼半天
2024年06月30日 06:42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在长城沿线,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生于长城下、长在长城边,听着长城的故事长大,默默守护着长城。李勇就是这样一位长城保护员,1978年出生的他,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巡护长城的接力棒,守护着位于河北保定涞源的乌字号长城其中一段。

乌字号长城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历经近500年的漫长岁月,屹然矗立于山间。一到雷雨频发的季节,李勇巡护长城的工作,就从以往的一周次增加到一周两次。一把镰刀、一个垃圾袋,除了随身必带的这两样工具,每到这个时节,李勇都会额外再拿上一把小锯子。

李勇:这个长城最怕雨水,现在它的顶部已经损坏,一下雨都会侵进来。每次在巡长城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情况,我都会找一些枯木把它支撑一下。

乌字号长城一共有71座敌楼,李勇守护的是40号到66号的27座敌楼。九年时间里,除了日常捡拾游客遗留的垃圾,收集散落的长城砖之外,这样用来加固砖头的大大小小的木棍儿,李勇支了有上千个。42号敌楼上的一处“大补丁”,更是让他每次提起都流露出骄傲。

李勇:这个木头是更早,2019年,我感觉不太安全。上边的拱形砖,基本上已经两边连支撑都没有,悬空了,有可能随时塌下来。我自己做了一个支撑,分了两部分。当时量好尺寸之后,我画了一个草图,第一次做好了之后一看,尺寸不太合适,结果又返工,现在感觉还挺满意。因为做好之后上边这个砖一点也没掉下来。

在李勇看来,日复一日地风吹日晒,可能会将一段长城慢慢地磨损殆尽。而每当看到城墙或台阶又缺了一块,哪怕是掉块渣子,他都会觉得心疼。李勇开玩笑说,这份浓厚的情感,是他家祖传的。

李勇:这个长城保护员是从1988年,在我印象里边,长城沿线村落里边,必须有长城保护员。当时是纯属义务,没有任何报酬,所以说老百姓都谁都不愿意去干。这个时候,我父亲就自告奋勇,担任起了长城保护员。

在李勇记忆里,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倔老头儿,认准了一件事儿就会坚持做下去。

李勇:院里边有磨石,有磨镰刀的那个石头,然后(父亲)一磨镰刀我就感觉要上山。可能因为我小的原因,感觉(他)特别厉害,爬山跟走平地没什么两样。然后夸张一点说,好像是走路还带风那种,呼呼地(走)那种感觉。

从那时起,父亲巡护长城的“威风”模样深深印在了李勇的心里。在成长的时光里,虽然父子间的交流大多含蓄,但每当提起长城,一向话少的父亲却总是滔滔不绝。而李勇眼中的父亲,也在日复一日巡护长城的来来回回里渐渐老去。

看着父亲力不从心的背影,李勇萌生了一个念头,他要接替父亲,继续守护家门口的这片长城。

李勇:人可以老,长城包括现在一样,长城虽然老了,但是必须还得有人去保护它。人老了之后,咱们年轻的一代一代可以再去保护它。

巡护长城不走相同路 是保护也是“琢磨”

2015年,李勇打定主意,辞去了在外地的工作,回到老家保定涞源县烟煤洞乡唐子沟村,接替父亲,成为一名长城保护员。放弃在外地的工作,就等于放弃收入回老家,李勇作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而他必须要征得支持和同意的,就是妻子张小霞。在张小霞看来,虽然丈夫守护长城的日子会清冷、孤寂,但她最终理解,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守护长城也就是守护着家。

2000年,李勇和妻子张小霞结婚了。婚后,他们很快有了第一个孩子。当时,李勇在山西一家镍厂打工,因为有技术,一个月能挣到8000多元工资,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得挺安逸。当丈夫李勇提出,要回老家接替父亲守护长城,妻子张小霞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想法不现实。

李勇的妻子 张小霞:他父亲那时候一开始都是义务守长城,一块钱也不拿。后来慢慢地,(2003年后)每一个月拿100块钱的工资。当时觉得,回来肯定没啥收入。

作为从邻村嫁过来的媳妇儿,张小霞和李勇同样在长城脚下长大,丈夫对长城的感情,张小霞是理解的。经过纠结和考虑,一向勤快、乐观的她决定支持丈夫。

李勇的妻子 张小霞:说真的那几年在外面打工也存下了点钱,实在不行还能拿出存款来补上家用,还能生活呢。

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李勇踏实了。2015年,他正式回村“上岗”,开启了巡护长城的工作。保护站所处的位置位于涞源县乌字号长城中段,东北方与西南方各有七八公里的路。每次进行巡护,李勇都会分为两天完成。而与父亲不同的是,巡护路线的规划,他有自己的想法。

李勇:反正比较另类,就是说巡长城不走同一条路。你比如说现在咱们看到的这条路,一般巡长城都会从这走,我会经常从其他两侧走。

不走相同的路,也给李勇带来许多难忘的经历。成为巡护员的第一年冬天,他在长城边上走一条从没走过的小道时,意外发现了山沟里一块外形规整的石头。

乌字号长城保护员 李勇:是白色、汉白玉样式的那种石头,背到河里边之后,我就蘸着那个冰水擦。当时擦出第一个字“乌”我认识,特兴奋。然后就继续擦,第二个是“字”我也认识,擦到最后,“号”“台”这俩字我不认识,我想(应该是)牌匾。当时我就用羽绒服包起来,我就背着直接背回家。

李勇记得,早在2008年,长城保护专家张保田就写过一篇关于涞源长城的文章,说当地的“浮字号”“白字号”等长城或多或少都发现过匾额,唯独“乌字号”没有。自己意外发现的这块石头,会不会是乌字号长城的匾额呢?他赶快跟父亲要来了张保田的电话。

李勇:当时他(张保田)也特别兴奋,从电话里面能感觉出来。然后过了大概一周,过来之后拍照,一看确实是牌匾。这个也足够有它的价值,证明咱们100%是“乌字号”。

中国长城学会理事长城地理影响专家 张保田:这个乌龙沟长城是很有名。明代的一本书,叫《西关志》,里边也提到乌字号(长城)。但是李勇找到那块石碑之前,长城界没有看到实物,所以他那次找到这个对长城来讲也是一项贡献。

这块匾额的发现,让李勇来了精神,更坚定了要留下来守护长城的决心。

李勇:在后来的巡视当中,也是时不时发现这些好玩的东西,或者是一点关于长城上的文物,哪怕是带花纹的一块小砖,或者是一个瓦当,我都会特别特别兴奋。上面这写了一个“刘”,然后他在这做了一个标记。这俩字我不认识,“十丈一尺止”,我也不会拓印,没办法,有好几个字不认识。

记者:那你找这种上瘾吗?

李勇:上瘾啊。在走的过程当中你感觉不到累,甚至有的时候,就是发现一个字,都感觉特别特别有意思。

李勇笑谈,自己这个长城保护员,逐渐成了业余的长城“研究员”。登山鞋磨坏了好几双,条石、砖瓦也收集了一大堆。

2017年,涞源县的扶贫政策落地,唐子沟的村民们集体搬进了县城里新盖的楼房。而李勇一家,却最终选择放弃搬迁,留了下来,成了村里唯一一户留守在长城脚下的村民。

李勇:在这睁眼闭眼都是长城,有点割舍不开。我(当时)在想,假如我要是搬走之后,有没有人来愿意守长城,或者有没有人愿意在咱们长城脚下守长城,我就决定留下来,还是继续守长城。

多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守护长城不再孤单

就这样,李勇一家继续生活在长城乌字号脚下。“一日望长城空坐,一朝在山岭独行”的生活。虽然在别人眼中是日复一日的孤寂、乏味,但于李勇而言,抬头就能望见长城却是一份安心、满足。更难得的是,在守护长城的日子里,他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长城人”,有了他们的陪伴,李勇的守护长城之路也走得更加坚定。

这位隔三岔五就来找李勇的人,是附近乌龙沟乡后庄村的张军。他之所以和李勇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除了因为两人都对长城很着迷之外,还因为他们一起进行过长达一年的“长城砖”抢救行动。

乌龙沟乡后庄村村民 张军:在2019年的时候,这里要拆迁,拆迁把房子要扒掉。李勇说民间有好多长城砖,咱俩去把那些长城砖保护起来,拉回来。

说起民间长城砖,时光要回到几十年前,那时候长城保护观念不强,附近村民家里盖房,每逢缺砖少瓦,就会有人动起上长城“借砖”的心思。李勇和张军要做的,就是趁着村民拆迁的过程中,尽可能把那些原本不该在这儿的特殊砖头给“抢救”回来。

手抬、肩扛、三轮车拉,一年时间里,李勇和张军硬是拉回来200多块长城砖。跟李勇一起待久了,张军对长城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有事没事也会去长城上转转。2020年,当时已经57岁的他,也主动申请成为一名长城保护员。

乌龙沟乡后庄村村民 张军:由一个临时工转成正式的了,这种感觉。

如今,李勇守护长城的事儿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座在李勇家旧址上翻建的长城乌字号保护站,就是在长城保护协会和长城爱好者们的帮助下建成的。其中由两间房屋组成的长城资料陈列馆,不仅陈列了李勇多年来收集的“宝贝”,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

李勇:像现在这个展馆里边几百件文物,那你要光靠一个人、两个人,肯定不行。所以他们不但自己帮助我,而且还呼吁身边的朋友,来帮咱们筹建这个展馆。

得知这些年李勇一家靠着几亩田和几头黑猪维持生计,大家还帮助李勇修建了几间客房,偶有游客或者长城爱好者到访,可以在这付费住宿,为李勇增加一些收入。

李勇:一个公益项目叫 “你们守护长城 我们守护你”,这句话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守护长城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同时当然也不是我一个人在守护,其实背后有好多好多人,在默默支持着咱们一线长城保护员。

现在,李勇平时接到最多的电话大部分都是长城爱好者打来的问候,聊得最多的还是关于长城的新鲜事儿,在他们口中,李勇是长城文物的“业余专家”。有了大家的陪伴,李勇守护长城的路不再孤单,他对未来也充满期待。

李勇:希望将来能够操作无人机,能够用无人机巡长城。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能够收集更多的长城文物,让它保存在咱们这个乌字号展馆。即使长城消失了,我们的文物还在。

主播点评:“苦差事” 甘如饴 “长城长” 雄风扬

守长城,自古以来就是苦差事。在明代,长城上一年之中只在秋季才有士兵集体防御,其他时候就像李勇现在这样,是一个人负责很长一段。李勇生活在今天,却主动选择了过一种古人的生活。“认准一件事,就会坚持做下去”,他继承了父亲的精神,也接过了父亲的使命,别人眼中的苦,于他而言不但是顺理成章,而且甘之如饴。用李勇自己的话来说,“你觉得苦,是因为你不是真的喜欢”。

在妻子心里,“你守护长城,我守护你”;在公益组织和长城爱好者心里,“你们守护长城,我们守护你”;而在李勇眼里,长城保护不能只靠“守”,还得“攻”——宣传历史、普及知识、科技加持,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下一代人爱上长城。

像李勇这样的长城保护员,全国共有5000名,巡查保护着两万多公里的古长城遗址,他们用忠诚与热爱诠释着那句家喻户晓的歌词——“太阳照,长城长,长城雄风万古扬”!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卢晓川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李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