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掌上长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购买基金产品时,你会注意产品风险等级和个人风险评级是否对应吗?这个小小的提示信息,如今却成了投资时一道过不去的关卡。
记者注意到,最近多家银行正在收紧公募产品的超风险评级销售,部分银行已不允许个人投资者超风险评级购买公募基金产品。这一调整的背后,折射出银行对超风险投资管控的进一步加强。
观察:超风险购入基金受限
“您最近一次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为‘A1’,属于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级别,您欲转换的基金产品风险级别为‘R4’,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不允许购买高于您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看着银行APP页面上的超风险提示,长沙市民周女士感到有些无奈。
“以前没留意过这些信息,怎么还不让买啦?”近期,和周女士有着同样困惑的市民不在少数。记者随机体验银行APP后发现,银行基金代销业务正逐步收紧。
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已明确表示,不允许购买高于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投资者需重新测评,达到匹配风险等级方可购买。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则暂无强行限制。有些银行会在购买界面上弹出风险不匹配警示函以及投资者确认书,经投资者确认风险后,仍可购买相关产品。
与此同时,还有银行批量上调代销公募基金风险等级。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将39只代销公募产品的风险等级由“R3”(中风险)上调至“R4”(中高风险);民生银行和宁波银行早前也多次上调部分代销公募基金的风险等级,同样涉及中风险、中高风险的产品。
“投资者及时核实持有情况并审慎投资,如对调整存在异议或风险承受能力与调整后的产品风险等级不匹配,可自主决定产品赎回。”民生银行在公告中提示,投资者需及时关注现行产品的风险等级。
分析: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回顾近年来的表现,不难看出,基金代销业务是银行重要的营收“大头”。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前100名基金销售机构的非货基金保有总规模约85453亿元。其中,24家银行合计非货基金保有规模38293亿元,占比近45%,超过54家券商、22家第三方及其他机构的规模。
“银行发展基金代销业务优势明显,客户基础较好,线上线下渠道广泛,账户资金结算便利快捷。”有银行从业人士指出,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银行渠道是其购买基金的首选。
那么,银行为何紧锣密鼓地收紧基金代销业务?这与监管部门对该业务的合规要求有关。
就在6月28日,因利用赠送基金份额形式开展基金销售业务,平安银行被深圳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而这并不是个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已有超十家银行机构因基金销售方面的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问责,其中风控不到位、业务人员资质、顶层制度缺失问题等都是违规重灾区。
今年以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对代销平台进行出清,中止与中小型电商等合作,同样基于对合规风险的考量。“我们要求投资者在购买之前必须完成风险测评,但在对不同代销平台销售链路的调查中,会发现某些平台存在绕过测评依旧可以实现基金购买的情况。”一名基金从业人士表示,来自代销平台的违规操作,同样会为基金公司带来风险。
展望:答好“合规代销”这道大课题
基金代销的监管日趋严格,有助于基金销售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也是福音。有业内人士指出,监管体系趋严能够对市场进行整肃清理,使得投资者可以得到更好的基金销售服务体验。
从目前的导向来看,如何让基金代销更合规,是银行业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未来银行需要切实加强合规风控建设,严守底线。”一位中小型公募电商负责人表示,银行一方面需建立多层次的合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将合规要求覆盖各业务领域、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各个方面。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建议,接下来,银行应严格落实落细基金代销业务监管要求,加快补齐内控制度短板,配备专业、综合素质高的销售人员,健全风控体系,落实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