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TA见证了莘庄近百年的变迁与发展

从无到有!TA见证了莘庄近百年的变迁与发展
2024年06月29日 22:0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编者按】

你眼里的莘庄是什么样?有人说莘庄是“外交家”,因为它有着3条轨道交通联通5个区镇;有人说莘庄是“收藏家”,因为它传承了110多年的钩针编结;还有人说莘庄是“实干家”,因为它汇聚了10000多家企业,未来还将打造一座“天空之城”,成为上海2035主城副中心的重要地标……

城开·莘社区作为闵行区首批认定挂牌的人才公寓,一直在积极探索新型居住社区。在艺术领域方面,城开·莘社区打造了U BOX白箱空间,探索了艺术家驻留项目,基于此诞生了杂志“流变的莘庄”

“今日闵行”与莘庄镇“美丽莘庄”合作推出“流变的莘庄”栏目,在杂志“流变的莘庄”内容之上,围绕人、物、环境等话题,建立起新与旧之间的对话场域,讲述莘庄的历史和发展故事。今天,小编带你走进“莘之结——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莘庄钩针编结”

“小扎钩”经济

莘庄钩针编结技艺与西方文明的结缘,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莘庄南张天主堂重建,徐家汇教会及圣母院工场前来招收女工并建立花边编结加工点,手工编结技艺通过教徒和女工率先在这一带流传。1909年10月沪杭铁路开通,在莘庄镇南设立火车站之后,莘庄工商业连带着编结手工艺迅速兴盛。次年,

1924年吴协和花边号新中国成立后,莘庄钩针编结因时事几兴几落,但因它关系到本地居民的家庭收入,本地妇女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小扎钩”。在20世纪50、60年代,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随身一只结花篮,忙里偷闲钩起来”成了莘庄当地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白天的田地里、开会的会场里、晚上的路灯下,妇女们的生活似乎都离不开这根“小扎钩”。

随着莘庄编结加工厂因外销加工业务的拓展不断扩大,莘庄镇及其周边编结业逐渐红火,陆续建立的县办手工艺品厂、镇办花边厂,被列为全国抽纱工艺品定点生产单位,纳入国家计划。据悉,仅莘庄镇(乡)外发加工投入这项产业的就有十余万人,时称“十万织女”

“花边”王国

随着技艺的谙熟,妇女们也渐渐开始琢磨出新的花样。在长期实践中,她们

当时最流行的编结花边是

早期妇女们用棉线编结窗帘、台布、手袋等,自20世纪60年代起,改用绒线、尼龙线编结袜船、披风、包袋、床毯等。直到1979年3月,莘庄镇着手创办“莘庄花边厂”,设技术部门自主尝试创样设计

据悉,上海县艺品厂和莘庄花边厂自创制品共有300多种,突破了传统“花边”范畴。其中,设计前沿、工艺复杂、品质精良的出口成衣,奠定了莘庄作为国内钩针编结行业龙头的地位。钩针制品常年远销日本、德国、瑞士、意大利、希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闻名欧美。

唤醒非遗

20世纪末,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钩针编结业作为地方产业迅速衰落,当地妇女不再依靠编结花边来贴补家用。到了21世纪初,曾在莘庄遍地开花的钩针编结成了需要保护的对象。

莘庄钩针编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金龙华2007年5月,

而“小扎钩”这项技艺,也在2009年迎世博会中也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并于2010年世博会,在金龙华、毛静芳、朱月琴、孙颖棣等莘庄钩针编结技艺项目传承人、主要传承人的带动下,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相继问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金龙华及其团队作品《星空》

《青山绿水》艺术装置

如今,莘庄已成为上海钩针编结艺术传承、交流、展示和研究的中心,围绕地域特色、文化记忆,持续创新非遗技艺展现形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带动着新生代的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

通讯员:徐钱佳

供稿:辛向荣

编辑:张雨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钩针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