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羌笛

●郑学富

羌笛也称羌管,据说是秦汉之际游牧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乐曲内容相当广泛。羌笛传入中原后,形制有了改变,主要用于独奏,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羌笛作为一种意象,常常出现在南朝至唐宋的诗词中。

有人说,首次将羌笛引入诗词的是南朝齐梁间诗人虞羲,他在《咏霍将军北伐》中写道:“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羌笛一曲,胡笳数声,表现出霍去病和战士们远离家乡,长期征战边关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随着民族融合,羌笛风靡大唐。唐玄宗富有音乐才华,擅于吹奏羌笛,并创作出诸多感人肺腑的笛曲。在他的影响下,文人士子、平民百姓,多有钟情于羌笛者。有学者对《全唐诗》进行检索,发现含有“羌笛”的唐诗有50余首,含有唐代常见乐器“琵琶”的唐诗有90余首,可见羌笛在唐人心中的位置。

嘹亮清越是羌笛的声音特点,在欢庆的场合经常有羌笛演奏。唐代诗人王维用“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的诗句,描写军营开展民俗活动的热闹场景。唐代诗人岑参用“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描写边塞将士且歌且舞、开怀畅饮,欢送武判官归京的场面,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羌笛之音凄切哀婉、幽咽动人,可以表现缠绵悱恻的诗意,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古代诗人借物咏志,常用羌笛表现边塞的荒凉景象,衬托将士的思乡之情。南北朝诗人张正见的《陇头水二首》中有“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的诗句,表达出戍边将士听着胡笳、羌笛之音,饱受思乡之苦,守卫边塞的家国情怀。唐代诗人李颀在《古意》中写道:“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远征将士听到悲凉的羌笛之声,顿觉故乡遥远,难免落泪。唐代诗人王昌龄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诗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浓郁的思乡情绪。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悲泣的笛声与折柳送别的习俗时常出现在诗词中,成为诗人倾诉别离之情的代名词。“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南北朝诗人庾信的这句诗,写出了自己的苦闷心态和对家人的思念。“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唐代沈宇的《武阳送别》描写了自己送别好友时泪流满面的场景,表达出期盼早日和好友再会的急切心情。“红烛短时羌笛怨,清歌咽处蜀弦高。万里分飞两行泪,满江寒雨正萧骚”,唐代诗人杜牧通过描写凄然的羌笛声,感叹人生离别之苦。“燕鸿远,羌笛怨,渺渺澄波一片”,举首目送南飞的大雁,耳闻哀愁悠悠的羌笛声,南唐词人冯延巳写尽了自己的愁绪。

诗词中的羌笛意象,在历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当下,经过创新改良的羌笛,增强了音乐表现力,音乐意境和文化内涵更加真切、丰富。2006年,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羌笛已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走向世界舞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诗词 唐代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