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游本昌:我决定要让这个济公变得可爱

重温经典|游本昌:我决定要让这个济公变得可爱
2024年06月25日 10:55 澎湃新闻

【编者按】

近日,经典电视剧《济公》在“重温经典”频道的热播,让与“济公”有关的影像记忆又一次涌上了观众的心头。游本昌老师的一生和“济公”的缘分颇深。童年时家中一尊亦庄亦谐的济公摆件,以及模仿海派京剧《济公活佛》的游戏,都曾带给他许多快乐时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济公”一角的精彩呈现,更令他被全国观众熟知,从此名扬四海。

如今,已是九旬高龄的游本昌老师,在演艺之路上仍然步履不停,2023年,他还成功塑造了《繁花》中的“灵魂人物”——“爷叔”,带给了观众新的惊喜。在他的身上,既有饱经岁月风霜依然不止不休的坚持,又有“性格演员”骨子里对自己的高要求和不重复。近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特别邀请游本昌老师接受访谈,回顾他人生中的第八十部作品——《济公》的创作经历。

游本昌老师近照游本昌老师近照

:当年是谁邀请您出演《济公》的?

:张戈导演和他们剧组的一个副导演,也是我的校友。我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当时上海电视台有我们的同班同学在那里工作。1983年我在上海演的哑剧,他(张戈)看了(印象很深),然后我同学告诉他,我是严顺开的老师。

(那次见面)讲了半天,他还在云里雾里地,觉得我不像个喜剧演员,感觉我的身上怎么没有幽默味儿?我也不是喜剧演员,我是性格演员,塑造不同性格的话剧演员。一人千面嘛。演员有一种是性格演员,一种是本色演员,一种是类型演员,还有一种是特型演员。临走了,我送他们的时候,在那个过道上,他说你对济公有什么想法?我说济公是济公呀,我就给他模仿了一下。我说(方言,请听下附音频),这是苏州评话嘛,就是说“这个锅里头跑来跑去的,是什么玩意儿啊?大汤团嘛。”汤圆嘛,他想吃嘛。一看,我模仿的这说书人,(方言,请听下附音频),他一下子有兴趣了。

另外我们单位一个同事(找我),他觉得你已经50(岁)开外,应该有个“大部头”出道了。出乎他们的意料,我居然把这个角色演出来了。

:您当时是怎么理解“济公”这个人物的?

:关于济公,周总理是有话的。

1957年,周总理陪伴外宾到杭州虎跑寺参观,那有个济公塔院,因为传言济公是在那里圆寂的,实际上是衣冠冢。周总理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人民很喜欢济公,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 

这就是我演济公的纲领和指导思想。(当时我)作为一个已经接受了党三十几年教育(的演员),肯定是以党的思想来指导。济公济公嘛,济的是公啊,“济”是动词,“公”是对象。实际上人间的问题——个人的问题、家庭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国家的问题,乃至国际的问题,不就是济公还是济私嘛。

:您花了多长时间研究这个角色?

:一辈子。

当我接受“济公”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就想了很多。我五六岁的时候,家里就有两个摆件,一个是弥勒佛,几乎很多人家都有这个;还有一个是小的济公像,白瓷的,瘦瘦的舌头能动。我小时候就很喜欢,一放学回来就(模仿塑像)乐着,实际上这是一种精神状态。然后就是海派京剧,我十岁的时候在昆山,每天去听说书人说书,看那《济公活佛》。当时海派京剧变魔术、耍杂技都有,回到家就模仿,所以受了影响。

但在接到这个角色之后看小说,就觉得不对了。怎么是这样啊?里头有很多糟粕呀。说书人搞了一个采花大盗华云龙吸引观众,济公怎么抓不住一个采花大盗呢?这就是关子书,卖关子的。它不是一个文学作品,是民俗,甚至可以说是游民文学,里头有很多痞子文学,痞子精神。所以我看不下去的,我觉得这不行。

:为了让这个人物更加生动,您在创作中都加入了哪些设计?

:我决定要让这个济公变得可爱。

游本昌老师六十年代教授儿童剧演员如何表演游本昌老师六十年代教授儿童剧演员如何表演

怎么可爱?我加了跟孩子们的戏。我觉得(济公)得跟孩子们玩儿到一块,因为我(早年是)搞儿童剧的嘛,知道这个。增加可爱性,增加他的乐观,(表现)对大自然的爱,对花啊鸟啊鱼啊虫啊小鸡小鸭的热爱喜欢。道法自然,热爱自然,这样也增加这个角色的可爱性,玩儿起来了。

(剧中济公的)那件衣服我也觉得不对,我就挂在那儿,亲自造旧,鞋我也亲自造旧。我自己拿剪刀啊,搓呀、扯呀。当时(电视台)要把这个衣服道具要回去,我说这不是一件衣服了,等于一块画布,画家已经画上画了。已经不是一个画布的问题,是精神产品。

这也是生活的积累呀。因为我见过很多旧社会的叫花子,乞丐。我为什么让鞋儿破、帽儿破呢?一个就是原小说里说的,那就是“醉眼乜斜睁又闭,破僧鞋,只剩底,丝绦七断与八结”,最后一句是“专管人间不平气”,这句是核心。

游本昌老师后来多次扮演济公游本昌老师后来多次扮演济公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您就参演直播电视剧,八十年代出演济公,去年的《繁花》又给我们带来特别大的震撼。您觉得不同时期,您对表演的理解有什么样的变化?

:艺无止境,是不断地完善。

我就是个性格化的演员,我就追求性格化,绝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其实,这都是在小角色上锻炼出来的。你别看龙套,龙套有龙套的好处啊,它没有给你规定死,(没规定)这个人一定是这样还是那样,你就有发挥余地。这个发挥不是瞎发挥的,我的龙套是经典龙套,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我演了两个仆人,一个是话剧《一仆二主》里的仆人,是大主角;一个是《大雷雨》中的一个仆人,无名无姓无台词。

我对龙套下了跟大主角一样的功夫,我看了哥尔多尼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19个剧本,了解作家的风格,又看了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对话剧表现时代的总结: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是农奴制社会。好了,这有了,我(演的)这仆人等于是一个农奴啊(找到了这个角色的依据)。我还看了很多名画,研究《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还有列宾其他油画里的人,还看了小说,托尔斯泰的、屠格涅夫的,在外文书店我都买了。这是要下功夫的,不是随便演的。

:这次接受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的访谈,想特别问一下,金山老师晚年时,您是一直作为学生在陪伴?当时他还在筹办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对,我就是其中(参与筹备)的一员。金山要干的是“苦干”剧团式的组织,所以抓作品、抓干部。

孙维世是我的恩师,我是孙维世最喜欢的演员。金山也是我的老师,他(生命)最后一段时间,我照顾他、去接他,给他当副导演,帮助、陪伴他排《于无声处》,同时准备拍《末代皇帝》。当时已经做了准备了,(我读了溥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访问了一些人,溥杰、溥任、张彪的儿子我都采访过了。当时编剧是王树元,后来金山去世了,导演换成周寰。

他(金山)住院的时候我跟大夫说,你们要好好照顾啊,这可是我们的国宝级演员、国宝级艺术家啊。

:您们这些老前辈,为中国电视剧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

:(我是一颗)扣子。

我不要什么名,不要头衔,不要待遇,我就要干事。因为我是专业演员,我是个创作者,表演艺术是我的专业。但表演是个综合的艺术,电影、戏剧、电视剧都是综合艺术,你得有各方面的修养,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要推动这个事业向前、向上发展。

:感谢您支持我们围绕“重温经典”频道所作的主创访谈。

:“重温经典”频道的开播,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举措。

您现在(在做的)采访,要从这批人的经历、实践反观历史,这个事情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是个很了不起的决定。

游本昌老师为“重温经典”题字
游本昌老师为“重温经典”题字

【后记】

从通过游本昌老师的女儿游思涵对他发出邀请算起,到正式见面开展口述历史访谈,中间隔了整整五十天时间。这些天经历的不只是等待,还有老人家偶然受凉带来的日程更改与我们的担忧,以及终于可以见面那天北京一场急雨带来的交通拥堵,我们戏称这段时间是“取经之路”。

游老本人幽默谦和又不失深刻,交流中常有“金句”。提到恩师时的感怀,提到六十多年前共同开创事业的同事的惊喜,提到对表演的思考时的认真和对角色钻研的努力,每个侧面都真诚且充满魅力。最让人惊讶的是老人家近91岁高龄仍能保持如此敏捷的思维,我想这应该和他在事业上对自己的高要求——不重复自己有关。

老人家的人生经历丰富,连接到的人和事都极广,可以看出他很珍视二十几岁时那段话剧与电视艺术并重的从业生涯。由于这次交流时间有限,所谈内容主要集中在《济公》上,期待后续还有机会,能够展开更多话题。也特别感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机构的专家,为本文提供的专业帮助。

特约访谈、整理:林卉

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专家

创作组:张龙珠(中国传媒大学团队)

策划:赵聪 李璇

(本文来自“电视艺术”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重温经典|主创谈:“性格演员”游本昌的《济公》情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