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主管全国漕运的唯一机构,为何坐落在淮安?

古代主管全国漕运的唯一机构,为何坐落在淮安?
2024年06月25日 10:24 扬子晚报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6月23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跟随“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中国漕运博物馆及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一起探访大运河上的“漕运故事”。

漕运,即官方组织的粮食水运,这种行走在水面上的“智慧”在春秋争霸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当时各诸侯国出于军事争霸的目的,使用水路进行后勤补给以及兵员运输。经历了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地方性漕运事业普遍兴起,这一时期的漕运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战争。

随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漕运进入了生机盎然的大运河时代,在宋代,每年漕运量高达六百万石(约58万吨),也是当时经济鼎盛的注释。在现场接受采访的楚州博物馆副馆长张驰告诉记者,“漕运制度是国家机器运转中的重大变革,它将重要物资从生产地带到全国各地,满足各地人民的需求,通过水路运输,漕运不仅带动了沿河岸许多城市的经济繁荣,对这些地方的文化、民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馆内的一个橱窗内放着上万张瓷片,它们出自河下古镇的一处明代龙泉窑遗址中,为官窑御制进献皇家使用。楚州博物馆副馆长张弛介绍,“这些瓷片是从浙江龙泉运送而来,经过再次检验发现不合格的残次品,大概有30多吨,可想而知当时运输规模之大。”大量龙泉窑瓷片的发现与淮安的漕运枢纽地位密不可分,反映了当时淮安地区活跃的商品流通情景。

淮安自古便是南北水运枢纽、东西交通桥梁,在古代无论是南粮北调还是北盐南运,淮安都是必经之地,这使淮安成为漕运、盐运的集散地,成为了大运河上十分重要的一个点。

正是如此,古代主管全国漕运的唯一机构—总督漕运部院,才会坐落于此。漕运总督署遗址处原为楚州、淮安路、淮安府、淮安卫的官署。万历七年(1579),漕运总督凌云翼将漕运总督署由城南府街永安营移于此。漕运总督署经明清两朝总督多次整饬、增修,格局宏大,画梁雕柱,飞檐翘角,雄伟壮观,气势恢宏。

2002年8月,淮安市淮安区在旧城改造中挖掘发现了明清时期的总督漕运部院遗址,在明清遗迹下3米处还发现有宋元代文化层。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为研究中国运河史、漕运发展史、古代城市官衙建筑艺术史、乃至世界交通史、经济史提供了实物研究资料,200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作为运河沿线上一个重要的文物点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大运河申遗成功,漕运总督公署遗址是重要的遗产区之一,是世遗大运河淮安段的核心保护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淮安市 总督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