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助力化工企业稳运营

期货市场助力化工企业稳运营
2024年06月25日 10:35 市场资讯

  期货市场是“投入信息、产生价格”的市场,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基础性功能。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效发挥,为促进大宗商品资源优化配置、把脉实体经济发展动向提供了重要市场信息,以新视野、新方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如今,越来越多的石化产业链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信息辅助经营决策、调整生产销售节奏和优化库存管理,并利用期货价格进行贸易定价。据受访对象介绍,塑料、乙二醇、苯乙烯等石化中间产品使用“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点价方式来定价的情况愈发普遍,2023年华东地区龙头贸易商与下游客户间的塑料化工品贸易中基差定价的比例接近50%。

从起点到终点 价格发现功能贯穿期货合约完整周期

  所谓价格发现功能,是指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在期货交易所,所有期货合约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自由买卖,把众多供求因素和成千上万真实交易意愿集中反映到期货价格上,因而能够较接近地代表供求趋势。

  “长期以来,国内期货交易所持续加强市场监管、防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三公’的市场秩序,为价格发现功能作用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表示,是否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是衡量一个期货合约成熟与否的标志。

  据介绍,商品期货合约具有不同的交割月份。从合约挂牌上市到运行,再到最终摘牌进入交割,在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里,挂牌价、每日成交价、结算价和交割结算价的形成机制都有不同,反映了不同阶段的价格水平。

  一个新合约在挂牌前会设置挂牌基准价,这是新合约在完整“生命周期”内的首个价格。对于新品种、新上市合约的挂牌基准价一般是由交易所调研标的现货价格后,综合现货价格、远期供需关系及时间成本、运输成本综合考虑后计算得出,于上市前公布,作为上市首日涨跌停板的参考依据。对于现有品种,新合约的挂牌基准价为最近月份合约前一个交易日的结算价,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上述挂牌基准价的定价方式为新合约设置交易保证金和涨跌停板提供了参考。

  当一个期货合约挂牌交易后,在交易所完善的风控与监管机制下,通过大量、合规交易形成公开、透明和实时变动的期货价格,主要涉及3个维度:开盘价、收盘价、结算价。开盘价是指某一期货合约开市前5分钟内经集合竞价产生的成交价。开盘集合竞价未产生成交价的,以开市后竞价交易第一笔成交价为开盘价。收盘价是指某一期货合约当日交易的最后一笔成交价格,可以反映收盘阶段的价格水平,为交易者参与次日交易提供参考。而结算价是指当日某一期货合约全天或某一时间段成交价格按成交量的加权平均价。目前,国内期货交易所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每日交易结束后,交易所将当日结算价作为各合约盈亏以及交易保证金结算、制定次日涨跌停板的根据。

  作为期货合约交割结算的基准价,交割结算价是衡量期现价格是否有效回归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大商所各期货品种的期现回归情况较好,多数品种的到期期现价差率在1%至3%。这表明进入交割月后,相关期货与现货价格逐渐收敛,为期货价格真实、充分反映现货供需提供了保障。

  抓住远期价格信号 助力工业企业稳健经营

  如今,基于期货价格的基差交易模式在国内能源化工行业的贸易中盛行,通过期货价格信号可以调节供需、引导资源配置,实现削峰填谷、保障供应,为“保供稳价”提供基础。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聂葳认为,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在现货价格剧烈波动的背景下,更精准把握市场行情,进而保证生产经营稳定性与连续性,助力企业灵活利用期货、现货两个市场,建立产销统筹、期现统筹的一体化经营策略,实现低价采购、高价销售,最大化降本增收。

  华融融达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汪贞祥表示,期货价格能够提前反映未来的宏观经济和市场供需变化趋势。以聚氯乙烯(PVC)为例,2021年10月,PVC主力合约价格最高涨至13380元/吨,按此价格估算,生产毛利超过30%,这就引导产业上游快速增加供应,而且企业通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来锁定利润,在管理价格风险的同时助力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当期货价格反映未来上涨预期时,上游企业可以增加生产,以满足下游需求,下游企业可以增加库存以应对未来涨价风险。相反,当期货价格反映未来下跌预期时,上游企业可以适当减少生产,下游企业可以适当降低库存,以避免库存积压和贬值。”汪贞祥说。

  “期货价格走势也可以为企业销售和定价策略提供指引。”国贸化工总经理陈韬表示,当期货价格上涨时,企业可以通过套保锁定采购原料或销售产品的基本价格,随后适时提高产品售价以保持利润水平。相反,当期货价格下跌时,企业同样可以辅以套保手段,提前锁定加工利润,降低产品售价以增加市场竞争力。

  在四联创业集团衍生品服务部总经理刘凯翔看来,化工行业周期性强,企业利润容易大起大落,产业链利润分配存在博弈,而且产业上下游企业众多,各层级企业的诉求也不尽相同,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帮助上下游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推动合作共赢。

  “2023年5月底至6月初,化工等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一波趋势性下跌,下游企业维持原料库存低位运行。随后,国家出台一系列稳经济、稳预期政策,此前维持原料低库存的下游企业开始补库,大量远月订单开始出现。由于期货价格代表了远月现货价格,聚丙烯(PP)期货主力远月合约迅速反弹,反映了政策利好的预期和下游补库带来的供需变化。”刘凯翔表示,为此,公司在期货上进行买入套保,同时加大上游开单量进行补库动作,实现了合作共赢。

  事实上,在成熟的期货市场,除主力合约外,其他月份合约也能够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合约间的价差体现出市场对未来不同时点现货交易的预期差异。

  春节期间,化工贸易商往往通过冬储做库存的方式作为产业蓄水池承接淡季压力。2023年春节前,嘉悦物产基于自身的销售规模和供应商的库存管理需求,建立了一定规模的PVC库存。“2023年1月30日当周,V2305合约从6690元/吨下跌至6226元/吨,5月和9月合约价差快速走弱。”嘉悦集团浙江中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叶辰表示,基于期货市场提供的多期限合约价格及其价差走势,嘉悦物产判断短期内PVC价格走低,于是及时调整策略加大销售、主动降库,并通过期货套保对冲价格风险。

  “企业应密切关注期货市场,抓住价格‘信号’,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需求和市场环境,合理运用期货价格指导采购销售和库存管理,以实现风险控制。”陈韬如是说。

“小信号”揭示“大动向” 为产业走势提供期货“视角”

  “期货市场的价格可以看做对未来现货价格的预期。”有业内专家指出,期货合约提供了未来现货市场的价格信息,对现货价格起到了预见性作用。从数据来看,当前主要品种期现价格相关性在90%以上。在国民经济的一些重要领域,相关期货价格蕴含丰富且具有先行性宏观、产业和市场信息,提前发送出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实体产业供需变化“信号”。

  实际上,国内不少产业主体近年来都在积极运用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以提高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增强抵御行业周期和外部价格冲击的能力。

  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冯建芬教授介绍,聚乙烯在农业领域应用较广泛,聚丙烯在消费和制造业领域应用较普遍,聚氯乙烯则在建筑领域应用较广。如果相应期货价格上涨,可能意味着相关行业对未来需求持乐观态度,经济增长预期增强;相反,如果期货价格下跌,可能预示市场需求疲软或经济放缓。

  “因此,宏观领域可以将相关期货价格作为重要变量纳入分析框架,结合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和数据分析,构建相应的经济模型,以达到预测行业增长或者调整相关产业政策的目的。”她说。

  “不同品种的期货价格对应了不同产业上下游供应链的供需状况。”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刘彦初同样提到,乙二醇、聚乙烯代表化工中游,原油则代表化工上游,不同产业链的供需反映了不同经济结构状况,有关部门就可以根据期货市场信息制定出结构化的经济调整政策。

  从综合品种看,目前国内有多个覆盖主要商品期货品种价格的指数,通过发挥期货价格发现作用,能够合理反映出相关板块大宗商品整体的远期走势。以中证工业品期货成份指数为例,该指数选取国内期货交易所上市的铁矿石、焦煤、聚乙烯、纯碱等经济影响力较强的期货品种,反映与国内工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大宗商品整体表现。

  “从以往数据看,覆盖国内主要期货品种的中证商品期货指数与PPI走势具有相关性,可以反映市场对于未来PPI变动的预期,有利于宏观部门靠前研判经济形势并部署制定跨周期调控政策。”相关专家指出。

  实践证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在反映产业供求信息和市场预期方面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以及成交持仓比、各类客户买卖动向等信息已成为宏观和行业管理部门研判经济形势、监测金融和产业动向的重要参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