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平调落子: 一出好戏 与古为新

武安平调落子: 一出好戏 与古为新
2024年06月24日 08:35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晚报

周苏霞正在演出。

周苏霞(左)教学生学习武安平调落子。

周苏霞教学生学习武安平调落子。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梦洁 文/影

“角儿”,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平调属于梆子腔系,曲腔悠扬,以朝代大戏为主,角色行当齐全,有红生、小生、老生、青衣等,合称‘四梁八柱’或‘四生四旦四花脸’;落子则以家长里短小戏为主,行当主要有小旦、青衣、小丑、老生等。”说起武安平调落子,从小就开始学习平调落子的河北省武安平调落子传承人周苏霞除了喜爱,更多了一层责任。

“三进帐、姚刚征南、董家岭、天河配……儿时,每天清晨便能听到父亲在院子里练功,那时虽然不懂,但听着听着也能唱上一点。”说起与平调落子的结缘,周苏霞坦言,最初是受父亲周三祥影响。她的父亲也是位平调老艺人。看着父亲在家练习、四处表演,她不自觉地就爱上了这门家乡戏。

“父亲看我喜欢平调落子,便自己在家教我。”周苏霞回忆,那时父亲在家让她用毛巾当水袖、用小棍子当马鞭,父亲唱一句她便跟一句。

13岁,周苏霞凭借着优美的身段和甜润的嗓音考入了武安戏校,开始学艺生涯。正式开始学习,她才真正理解到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更明白了舞台上,或“披挂整齐”威风凛凛,或水袖翩翩身段柔美的“角儿”,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初入戏校,老师要求我们每天清晨5点就要起床练习基本功,最初晨练结束后,大家往往都已经精疲力竭,但此时,一天的训练才刚刚开始。”周苏霞回忆,初入戏校时,老师教他们“拿顶”,也就是倒立。

“拿顶练功,不是累了就能停。”周苏霞说,必须耗够了老师规定的时间,“看着三分钟不多,平常一笑一聊天就过去了,但开始倒立时,所有的重量都压在胳膊上,我们‘耗’的时候,胳膊哆嗦,汗珠子滴答滴答地掉,自己数着汗珠。”

实在撑不住时,周苏霞那时候也会跟老师求情,想歇会,“老师不让,总喊着坚持坚持!有时候为了让我们多练点儿功,本来从1数到20就能停了,他反而倒着数,从20数回到15去。”

“现在回想起来,在戏校时,虽然每天都‘生不如死’,但三年过去,对平调落子的感情反而更深了。”周苏霞说。

前半辈子学唱戏,后半辈子教唱戏

1984年,周苏霞从武安戏校毕业,进入武安平调落子剧团,开始戏剧生涯。

“那时,喜欢听戏的人多,几乎天天都有表演,台下观众看得起劲,我们表演也有劲头。”周苏霞回忆,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喜欢听戏的、有时间静下来听戏的人越来越少,剧团的演出也从最初每天一场,逐渐变成隔天一场,最后到了一周一场。

“那时,说不难过是假的,我父亲唱了一辈子戏,我也从小便开始接触平调落子,可看着大家越来越不关注传统戏曲,我是既着急又难过。”2003年,一个偶然机遇,周苏霞调入武安市文化馆,在馆内担任戏曲老师。有了文化馆的平台,她再次有了能不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平调落子的想法。

“唱了几十年,也表演了几十年,我见证了平调落子的辉煌与衰落,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家乡戏没落。”随后,周苏霞开始了前半辈子学戏唱戏、后半辈子唱戏传承的生活。

每周三,周苏霞都在武安市文化馆开展戏曲公益培训课,把过去的口传戏整理成纸质版的平调落子曲谱,从零开始,手把手教授。周苏霞告诉记者,参与戏曲公益培训课的学生,不仅有武安市的,还有几位是专门从沙河市赶来的。为了方便学生上课,她还特别开设了网络课堂。

在她的努力下,悠扬婉转的武安平调落子又开始在城乡之间慢慢传唱开来。

周苏霞坦言,虽然现在参与戏曲公益培训课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群体,但随着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推进,也有不少学生喜欢上了平调落子。

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她11岁的外孙女也爱上了平调落子,“今年我和外孙女一起参加了京津冀家庭戏曲大赛,还获得优秀表演奖。”周苏霞笑着说道。

一曲地方戏,给村子带来新机遇

“下一沟,到楼上,吃拽面……”6月19日中午12时,走进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楼上村,便听到面馆老板娘王芹如边哼着平调落子边将刚刚做好的面条端给游客。

王芹如是地地道道的楼上村人。在楼上村,人人爱戏、懂戏,行走在楼上村,处处有戏曲元素:村标石上“山居戏乡”的招牌引人注目,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脸谱图案,村间街巷以“花旦街”“金枝巷”“蓝桥胡同”等戏曲元素命名。

“系上围裙下得了厨房,换上行头上得了戏台。”王芹如的另一个身份是楼上村剧团演员。面馆墙上还挂着她和村民的演出剧照。

武安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武安平调落子的发祥地,地处太行深山区的楼上村是平调落子主要传承地,村里至今还有自己的剧团和剧场。

因为地处太行山深处,楼上村原来经济发展慢,很少有外人到村里来。2019年,楼上村开始唱响“文旅融合”大戏,成立了戏曲文创工坊、戏曲茶社、平调落子酒坊等,倾力打造了平调落子戏曲小镇。

不远处,楼上村一处农家院中锣鼓铿锵,乐曲悠扬。周苏霞一边打拍子,一边带着几个孩子唱平调落子。

她告诉记者,楼上村戏曲传承基础很好,如今已经传承了三代人的村剧团依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每逢重大节庆,村里都会唱起大戏。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平调落子,周苏霞有时间就会到楼上村演出,该村很多小学生都上过她的课。

“楼上村群众爱听戏更爱唱戏,吸引了不少太行山外来客。”王芹如笑着说,“如今乡村旅游火了,给我们带来不少机会,村民开起民宿和农家乐,板栗、连翘、金银花等土特产也有了销路。”

“那一天天气好,日头毒,把麦子晒到当院里呀……”记者采访结束时,静谧的山村里再次飘荡起婉转戏音。戏韵悠扬,唱出了村民在新时代更上层楼的好日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