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蓉小品里的唐山元素

赵丽蓉小品里的唐山元素
2024年06月24日 09:00 媒体滚动

众所周知,赵丽蓉是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她出演的剧目大家耳熟能详,她在晚年演出的一系列小品,更加脍炙人口。虽然一些相声段子有时拿唐山话倒口,但使唐山话真正让全国观众熟悉的,还得归功于赵丽蓉的小品,是她让大家了解了唐山话,也让唐山话继东北话、天津话之后,成了喜剧语言。

可能有人会说,赵丽蓉就是唐山人啊,说唐山方言并不奇怪。其实赵丽蓉是宝坻人,生于1928年,那时宝坻属于直隶省(后来改为河北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宝坻曾属唐山专区,20世纪70年代划归天津,所以说赵丽蓉老师是唐山人或天津人都不严谨,确切的说法,是生于原直隶宝坻县,今属天津宝坻区。

但是宝坻的民俗和方言与天津差别很大,却和唐山如出一辙,都是京东的风土人情,方言同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蓟遵小片,和蓟县、宁河一样,所以一样也被天津老市区的人称为“老呔儿”。宝坻县剃头的多,赵丽蓉的父亲就是剃头的,后来在东北搭上了评剧名伶芙蓉花的班社,负责演员的妆容。赵丽蓉刚一岁多就被芙蓉花抱上了舞台当“彩娃子”,不哭不闹。赵丽蓉在家排行老末,家人称其“老爱”,方言说成“老耐”(nài)。芙蓉花很喜欢“老爱”,让她学了评戏,并给她取名赵丽蓉。后来芙蓉花的哥哥娶了赵丽蓉的大姐,两家成为至亲。

赵丽蓉唱评剧先唱花旦,后来唱彩旦、老旦,长期和评剧皇后新凤霞及著名小生张德福合作。她虽然比新凤霞还小一岁,但多在剧中饰演新凤霞母亲或其他老年妇女的角色,出演过《刘巧儿》《花为媒》《小二黑结婚》《会计姑娘》《春香传》《杨三姐告状》等剧目,后来新凤霞被迫害致残,赵丽蓉又和新凤霞的弟子谷文月合作,演出了戏曲电影《杨三姐告状》。20世纪80年代后期,赵丽蓉厚积薄发,开始登上春晚舞台,陆续给大家献上了一场场小品盛宴。

赵丽蓉上春晚的第一个小品,是和游本昌、王丽云合作的《急诊》,这是由祖辈(爷爷和姥姥)对孩子的溺爱而引发的一系列冲突。里面游本昌饰演的爷爷一口南方普通话,和赵丽蓉饰演的一口唐山话的姥姥引爆了一个又一个笑点。赵丽蓉一出场就狂飙唐山话:“干啥呢这是?孩子有病了这还有心思玩儿呢?”让人忍俊不禁。虽然赵丽蓉说的是唐山话,但偶尔却带出一股滦县味儿,如对亲家的一句:“你老又是飞着来的?”简直就是杨三姐她妈。

赵丽蓉的第二个春晚小品是《英雄母亲的一天》,饰演英雄的母亲赵大娘,一个平凡的家庭老太太。遇到上门采访的导演(侯耀文饰)见面就一句“来就来吧还给我买东西”,说着就要夺下导演肩上的摄像机,台下满堂喝彩,这是唐山老太太常用的客套话。里面大量的谐音梗和串调多为相声技巧,如赵大娘将“导演”听成“倒爷”,在学唱《昨夜星辰》的时候,唱着唱着就拐到本行评剧《花为媒》上去了。这种串调,常被相声用作包袱,马三立、侯宝林、王志涛、刘俊杰都使过。

这个小品中的台词,如:“一天可不中啊”、“三口人有六块就够咧”、“奏迈右腿咧”、“停了奏堵车”、“年轻的时候啊唱的还傻好儿的”,里面的“不中”“奏”“咧”“傻好儿的”都是唐山特有的方言词,唐山话特点是读“了”为“咧”,读“就”为“奏”,“不行”叫“不中”,“傻好儿的”就是“挺好的”。不仅如此,其他小品里的“我不搽少女我搽啥”(shá)“好学(xiáo)哇?” “这闺女长得真俊(zùn)呢”“好好教给(jiáo gèi)她”等等,也都是地道的唐山话发音。如前所说的串调,在小品《如此包装》中恰恰相反,由于自己本工是唱评剧的,对所谓“总监”让她把评剧“报花名”改唱,她却不由自主的屡屡往评剧上串,面对自己最钟爱的评剧被糟蹋,最后摊开手报复性的一声“完咧?嗯哼?嗨!”……潜台词就是“活该”。

赵丽蓉老师唱评剧出身,小品当中必然会带入评剧,如《英雄母亲的一天》和《如此包装》中的“报花名”,又如《打工奇遇》中的“报菜名”一段:“我做的是:爆肚儿炒肉熘鱼片,醋熘腰子炸排骨,松花变蛋白菱藕,海蜇拌肚儿滋味足,四凉四热八碟菜,白干老酒哇——烫一壶”,则是根据成兆才创作的评剧《马寡妇开店》中的唱段改编的。可贵的是,赵丽蓉并不是逮住本工戏就死乞白赖的“使活”,那样观众就会觉得乏然无味。赵丽蓉老师的小品是与时俱进、永远新奇的,绝不全是评剧的所谓“老腔老调”,她和编导擅长加入一些流行元素,如大量的流行歌曲,像《急诊》中的《一见你就笑》;《英雄母亲的一天》中的《昨夜星辰》;《打工奇遇》中的《走四方》;《功夫令》中的《心太软》和《中国功夫》;《老将出马》中的英文歌曲《我心永恒》。甚至《如此包装》中还来上一段街舞加rap说唱,《妈妈的今天》中的一段探戈舞姿,《追星族》中的民歌“正月里来正月正”,《吃饺子》的结尾干脆唱了一段唐山影调剧……这些舞台功底和艺术才华一般演员是不具备的。

赵丽蓉打小唱评戏,而评剧又诞生在唐山,道白和曲调里有唐山皮影和乐亭大鼓的味儿,最早的评剧道白就是唐山话,赵丽蓉又多次在唐山小山儿作艺,老唐山话说得比很多唐山人还正宗。正如相声里的“倒口”一样,赵丽蓉老师所有的小品全部采用唐山方言,而且一倒到底,甚至说“Welcome to China”的“正宗伦敦音”听着也是“离唐山不远儿”。

其实,老唐山人听得真切,赵老师为了达到舞台效果和观众的艺术需求,说的台词并不完全是唐山土话,很有些“唐普”的味道,如果全部用唐山土话观众会坠入五里雾中,如唐山方言将“窝头”叫作“饽饽头儿”,如果在小品《吃饺子》中一口一个“饽饽头儿”,再把结尾的唐山影调剧中的衬字拖腔“去把那窝头找啊…啊…啊…”,也改成“去把那饽饽头儿找啊…啊…啊…”,艺术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赵丽蓉 小品 评剧 新凤霞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