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金观平: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

经济日报金观平: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
2024年06月24日 06:49 经济日报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并提出要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这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补齐开放创新制度短板提供了重要指引。

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彰显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信心决心。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强化科研投资布局,争夺战略制高点。我国已成为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大来源国、自然科学领域论文年发文篇数最多的国家。这些指标印证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未来潜力,也表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我国有信心有能力作出重要贡献,也有气魄有襟怀以开放促创新。

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彰显了我国作为全球科技大国的责任担当。从世界科创环境来看,全球合作的大趋势和“小院高墙”的逆潮流同时存在。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气候变化、卫生健康、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一系列共同挑战,让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另一方面,一些取得先发优势的发达国家将科技创新竞争视为零和博弈,试图遏制打压中国等后发国家的科技创新以巩固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引领各国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将推动全球科技合作与经济合作深度融合,让创新成果造福全人类。

也要看到,我国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仍受制于科技创新体系开放程度不高、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不畅、配套政策不完善等短板和弱项,亟须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现实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针对当前美西方在前沿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保守趋势,我国可在相对优势领域发力破局,提升与更多发展中国家分享高新科技的频次与范围。作为全球大国,我国也要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科技治理,积极把握新一轮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使全球规则朝着开放包容、平衡有效的方向发展。

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瞄准科研人员的现实关切,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可加大离岸创新中心、国际化科技孵化平台等新型跨境平台建设力度,动态调整与优化科技政策,推动全球高端人才和高端科技前沿走近中国,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创中心。

健全科技安全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在开放环境中筑牢安全底线。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正在为世界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信息保护、虚假信息传播、生物伦理、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风险。在坚持以开放促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强新型技术应用监管,不断健全科技安全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并在全球新兴技术治理规则制定中争取主动权。

展望未来,我国将持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金观平)

监制/乔申颖

审核/杜秀萍

编辑/刘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