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丁·路德故居回望王阳明

在马丁·路德故居回望王阳明
2024年06月24日 07:05 环球网

来源:环球时报

马丁·路德的故居外景

1517年秋天的欧亚大陆两端,人类思想史上两位巨擘各有所为:在东亚,龙场悟道后的王阳明正奔波于南、赣、汀、漳四地平乱,一边用事功实践自己倡导的“知行合一”,一边感叹“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西欧,为反对修士台彻尔向百姓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不但写下《九十五条论纲》,更在10月31日夜间把它钉到了王宫教堂的大门上。马丁·路德不会想到,自己这个举动会被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判定为欧洲中世纪的落幕;王阳明也无法预见,自己这门“事上磨炼做工夫”的心学何其深远地影响了此后500年东亚人的精神世界。

“逝者如斯夫”,见过浩浩汤汤的赣江水后,我想端详那座终结欧洲中世纪的小城模样,于是从柏林搭乘火车,向西南前行100公里。今天的维滕堡只是拉贝河北岸一座不起眼的德国小县城,500年前却是重要的学术文艺中心。坐落在小城西端的王宫教堂几经复建,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的门框犹在,但木门换铜门,早已不复当年容颜。大门旁高耸的钟楼是小城的最高建筑,循着螺旋台阶不断攀升,可站到顶层眺望。若比拟维滕堡为鱼,我站的钟楼是鱼头,由此发端的石板街便是鱼脊,向东舒展开去,市民广场是鱼腹,目力尽处的鱼尾便是马丁·路德的故居——路德之家了。

顺着“鱼脊”一路东行。鳞次栉比的楼房大体保留着二三百年前的面貌。跳入眼帘的美式牛排馆、南亚餐厅、寿司店不断提示我置身于全球化的21世纪,可一个个楼门旁焊牢的纪念铭牌又让我一次次闪回过去。从“德国之师”梅兰希通到莱辛、歌德、席勒、海涅,从丢勒到老克拉纳赫,他们在这里驻留的身影足以让文艺爱好者们频频蓦然回首。城虽小,大学扬名。对理科生来说,哈雷-维滕堡大学是物理学圣地,威廉·爱德华·韦伯、古斯塔夫·赫兹……

从王宫教堂大门走到路德之家,鱼脊街不过一公里,但一次次精神穿越,足以消磨半日时光。遥想507年前的那夜,马丁·路德走得应该很急。之后数年,他仿佛在重走王阳明流放贵州龙场驿、遭锦衣卫追杀的路,逃离、藏匿,再逃离、再藏匿。一样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就像那首《泛海》诗所宣告的:“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只因都要领受天降大任,就必然要把修为提升到“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的境界。

当王阳明写就《南赣乡约》时,隐居瓦尔特堡的马丁·路德把整部《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这对现代德语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1522年3月,马丁·路德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维滕堡。其后虽仍有风波,但他不再选择逃离。在路德之家,我看到一本1783年开始使用的参观簿,不禁感喟时间点铁成金的魔力——两百多年前寻常的留言本已成为珍贵文物。和那一行行花体拼音字母遥相呼应的,是从余姚、修文、崇义、大余到柯桥,从出生、悟道、平乱、病逝到安葬,王阳明同样被后人纪念着。

究其原因,我认为或许这是轴心时代后,不同文明又一次殊途同归的跃升:马丁·路德推动欧洲人告别不事劳作、贪图享乐的中世纪,把践行日常生活的责任视为个人道德的最高标准;而在王阳明看来,“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日已西沉,站在鱼脊街尾回望,那座粗壮的钟楼直指灿烂的夕阳,石板路面仿佛新鲜的鱼鳞,跃动着金光。这光明,被马丁·路德形容为“纯粹不屈”。于是,他又一次可以和东亚的同代人相视一笑——王阳明留给世人的最后八个字正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马丁·路德 王阳明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