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陈乃举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是西周开国元勋。封地在周,故称周公。曹操《短歌行》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吃一顿饭竟要三次放下筷子,停止咀嚼口中的食物,可见多么“勤于王室”。
周公多才多艺,是西周初年一位杰出政治家。他辅佐周武王和成王,为灭商和建立西周政权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他的忠勤,一直到他死后才被人理解。一个近似神话的传说在周公去世后被广为传扬,先载入《尚书·金縢》,后被司马迁录进《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去世那年秋后,庄稼尚未收割,一场暴风雷霆,禾稼倒伏,大树连根拔起,国内的人很恐慌。成王和大夫们穿上礼服,打开用金属绳子捆扎的柜子,看到里面简册上的祷告之辞,才知道周公情愿以己身为质代武王去死。于是,太公、召公和成王询问有关人员,他们说:‘确有此事,但周公命令我们不许把这件事说出去。’成王手执册文而泣,说:‘今后不要再笃行占卜了,过去周公为王室辛劳,但我年幼不理解。现在上天发威来彰明周公之德,我应设祭迎其神,亦合于我们国家之礼。’于是成王举行郊天之礼,果真天下雨,风向反转,倒伏之禾全部立起。太公、召公命国人,凡倒下的大树都扶起培实根基。这一年果然大丰收。”
周成王看到简册上祷告之辞为什么会“执书而泣”呢?其原因既复杂又简单。说复杂,是因为武王病重时,周公设坛祭神,乞求先王,愿意代武王去死。后又使人占卜,得到了吉兆。周公很高兴。于是,他把祷告策书藏入了金縢柜中,并“诫守者勿敢言”。神到底靠不住,不久,武王还是去世了。这样,金縢柜中藏的是咒武王死还是乞求神灵护佑武王之书,就成为一个谜。让时人误解周公的,更多的还是武王去世之后周公的作为。武王辞世时,按序即位的应该是成王,但成王当时还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叛”,毅然“践作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即是说,周公把成王放在一边而直接继承了武王的权力,即天子之位,行天子之事。武王诸弟,尤其是管叔、蔡叔对周公十分不满,他们到处散布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不惧流言蜚语,在王室的白眼和民众怀疑声中坚定地代“行天子之事”。说简单,是因为谜底揭开了,在维护周室和篡位夺权的选项中有了明确的答案,成王心中自愧,“执书而泣”,自不待言。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所谓“救乱”“克殷”,指的是周公东征。管叔和蔡叔对周公摄政十分不满,先是企图以流言置周公于死地,未果,即与有亡国之恨的武庚联合起来,“率淮夷而反”。开始,一些诸侯以为这不过是王室内部的争斗而已,朝廷内部也有不少人以种种理由反对讨伐。对此,周公不惮词费,亲自“兴师东伐”。结果“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一场危及西周政权存亡的叛乱基本平定。所谓“践奄”,就是因为奄国卷入了管、蔡的叛乱,所以在收拾管、蔡以后,周公即转而灭奄。所谓“建侯卫”,就是出于安抚前朝遗民的政治需要,分封诸侯以为屏卫。所谓“营成周”,就是把洛邑营建成西周的一个重镇,即称成周。它的建成,使周对东方的统治有了一个牢靠的据点。所谓“制礼乐”,就是在诸项事务就绪之后,周公转入了“制礼作乐”的一系列制度建设。所谓“致政成王”,就是还政成王。周公披肝沥胆以治国,经过六年多的奋斗,西周政权得到了巩固。这时,成王也已成人,“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他则“北面就臣位,匆如畏然”。周公不仅把权力还给了成王,还作《多士》《无逸》,谆谆告诫成王,要知“稼穑之艰难”,不要“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否则,就会像商纣一样只有亡国,提醒他要“其监于兹”。
周公是一位心底无私、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付出了毕生心血。他的所作所为,被他所服务的王室长期误解,但他始终无怨无悔,克忠尽职。他不计个人得失,深谋远虑,“致政成王”,表现出了一个真正政治家的非凡气度。这在三千年前的奴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汉代的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