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入藏声音艺术博物馆

北京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入藏声音艺术博物馆
2024年06月24日 01:27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原标题:运河船工号子入藏博物馆

常富尧与赵义强两位老人通过声音演绎再现昔日大运河漕运盛景 未来将向大众展出

年过八旬的常富尧(右)与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第四代传承人赵义强(左)录制“运河船工号子”年过八旬的常富尧(右)与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第四代传承人赵义强(左)录制“运河船工号子”

“呦啦啦,嗨!晃起来,嗨!呦喔,嗨……”日前,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的声音艺术博物馆中,摇橹号子的喊号声在录音棚中此起彼伏。

年过八旬的“留住运河号子的人”——常富尧老先生与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第四代传承人赵义强通过声音演绎,声情并茂地再现昔日通州大运河漕运盛景。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船工号子被声音艺术博物馆永久保存,未来将向大众展出。

十种号子声音全部采录保存

录制当天,常富尧与赵义强两位老人早早来到录音棚做准备,“我们唱的运河号子是和驶过船、喊过船号的老船工学来的,自己觉得没怎么走样,唱的船号能被博物馆留下来,让这最接近原生态的非遗被永久保存真是太好了,给后来传承号子多了道‘保险’。”常富尧说。

伴随着录制开始,两位迅速进入状态。“喂上来喂呀嗨,嗨呀嗨……”随着“立桅号”声起,两位老人的双手时而自然地跟着节奏打起节拍,时而摆出立起桅杆的姿势。当唱到“摇橹号”时,赵义强甚至现场“摇橹”,为常富尧老人和唱。凭借着多年的合作经验,两人配合默契,不到一小时,十种号子全部录制完成。“边唱边做动作,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进入状态,同时也能唱出气势。我们平时练习的常态就是这样。”赵义强告诉北青报记者。

据了解,声音艺术博物馆在今年3月启动《通州记忆中的声音》项目,给通州“老声音”建立声库档案,并为未来的声音研究提供宝贵资料。作为通州大运河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运河船工号子,成为录制的重点。

将作为常设展与参观者“见面”

声音艺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两位老人的声音在通过数字化方式完整记录下来之后,将加以保护和整理,未来将有可能通过大屏幕沉浸式声场聆听等方式展出。“预计这些声音将会被安排在声音艺术博物馆常设展览‘声音与情’单元,以及与之相关的声音展览单元。”该负责人说。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了北京文化和南方船工号子音乐元素,在北京非遗项目中非常独特。这项非遗项目入藏博物馆让它拥有了一份难得的声音资料。”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张世强表示,这份资料对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的传承、发展、研究、教学提供了一份内容精准、录音专业、声效一流的声音文物藏品。对于这一项非遗的传承提供了可以随时随地向大众传播的声音资料,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多年来,非遗传承人们通过不断地宣传和推广,越来越受到百姓的了解和喜爱。声音艺术博物馆采录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成为馆藏品,对通州运河号子的传承和资料的保存、研究和展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邀公众寻找通州独特声音记忆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除了运河船工号子,声音艺术博物馆已经采录了燃灯塔上的悠扬铃声、南大街巷子中的生活之声、非遗项目抖空竹等声音。“接下来我们还将采录通州区相关非遗项目的制作之声以及呈现后所带来的声音现场。”声音艺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采录将是常态化的,并陆续将采录到的各种声音通过数字化方式完整记录下来,“这些声音任何时候被记录都不嫌晚”。声音艺术博物馆邀请公众积极联系声音艺术博物馆,分享自己所了解的通州更多的独特声音记忆,该馆也将继续致力于声音的探索、采集、保护与传播工作,为守护和传承这些声音记忆而不懈努力。

据了解,声音艺术博物馆目前已具有包括老北京相关的吆喝声等老北京的声音,相关的游商响器的声音、北京生活之声社会之声、自然声态—南极之声以及相关地区的音乐之声。未来,该博物馆还将在不同城市或地方建立采录工作站,对当地当下的声音、将要消失的声音、已经消失的声音进行采录和抢救工作。“声音艺术博物馆作为全球首家以声音为主题的博物馆,溯源声音的历史文化价值,笃行声音的采录与抢救工作,是声音艺术博物馆的使命与担当。”该负责人说,以声博物,以声觅史,放进博物馆的声音,不仅见证了历史,更是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

讲述

“留住运河号子的人”常富尧

“传承运河号子是我的使命”

10种号子、22首歌……37年前,常富尧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一台旧录音机寻遍通州运河两岸,找到了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最正宗的“声音”,并为这些民间“声音”记谱、推广。正因为他对运河船工号子的挖掘和整理,让当年近乎成为“绝唱”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填补了北京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个空白。如今,已经年过八旬的常富尧被称为“留住运河号子的人”。“能将通州运河船工号子,这个大运河边上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我做什么都值得。”他说。

寻找

一台录音机一辆旧自行车寻遍十多个村找“真声音”

常富尧老人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退休前一直在通州文化馆工作。1987年,他接到任务,在通州挖掘整理民歌。他在找到了上百首民歌后,却发现最具通州特色的运河船工号子没有踪影。

“那时候听老人说,当年运河漕运昌盛,日夜运送漕粮,运河号子响连天,老人说这是‘十万八千嚎天鬼’。用这个词形容就说明了当时运河船工号子的声势浩大。没有它我觉得非常遗憾。”常富尧告诉北青报记者,当时他就希望找到会喊号子的人。

在工作之余,他一个人戴着草帽,揣着钢笔,拎着一台老式录音机,骑着破自行车,沿着运河沿岸的村子一个一个找,就为了找到这个“历史的好声音”。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常富尧不懈的努力下,他找到了一位当年已76岁高龄的农民王春荣,他小时候居住在运河岸边经常听船工们唱号子。王春荣回忆说,1943年运河因大旱断流,客货运输才停止,与运河共兴衰的船工号子也消失了。“当时王春荣给我唱了五六首运河号子。”常富尧说,后续他还找到几位住在岸边的农民,他们也给自己唱了几首运河号子。但他认为农民是学唱,肯定没有当时真正船民唱得地道。他要继续寻找最正宗的船工号子声音。就在这时,王春荣给他提供了一个线索——当时住在盐滩村的赵庆福,6岁左右就跟随家人在船上生活,9岁时就会唱所有的船工号子了。

听到这个消息,常富尧如获至宝,立刻找到赵庆福家中。“赵庆福一张嘴,我就知道找对了人。”于是,常富尧便开始与赵庆福一起记录整理运河船工号子。他回忆,从开始寻找运河船工号子开始到找到赵庆福,自己骑着二八自行车已经跑了十多个村子。

保护

给22首号子一一记谱31年持续不断完善内容

开船时有起锚号,船行到水深处要有摇橹号,卸货或装货还有出舱号和装舱号,船只搁浅时有闯滩号,纤夫拉纤时有拉纤号……经过搜集整理,常富尧采集到10种22首通州运河船工号子。

谈到搜集整理的过程,常富尧感慨并不轻松。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以前的船工号子都是船工们口口相传,并没有形成词曲谱。为更好地记录和传承“号子”,让这些珍贵的民间声音能传唱下去,常富尧将自己从赵庆福和其他人那里听到的“号子”声一一用录音机记录下来,回到家一点一点整理,将每首号子的词曲记录下来。“听不清楚就反复听,一遍记录不下来就听十遍,直到弄明白为止。北运河的船工号子词里好多都是通州独有的方言口音,而且多是语气词,字典里都查不到。”常福尧调侃道,当时自己的老式录音机在反复记录和回听过程中,坏了好几次。

最终,在常富尧的努力下,一本厚厚的《运河号子曲谱》出炉。常富尧在曲谱的封面郑重地写下了6位曾经给他演唱过“号子”人的名字:赵庆福、王春荣、屈德全、张世杰、杜士连、张国厚。“他们如今都去世了,但声音留了下来,他们是对运河船工号子传承作出过贡献的人,他们的贡献不会被忘记。”常富尧说着声音哽咽,语速也慢了下来,他摸着那本曲谱,仿佛想起了这些老伙伴们给他“喊号”的岁月。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本厚厚的曲谱并不是一次能完成的,曲谱的封面上清晰地写着“1987—2018”的字样,前后31年的时间里,常富尧一直都在不断完善和调整内容。如今的曲谱,常富尧走到哪儿都随身携带。大家都说,这本曲谱就是他的心肝宝贝。

2006年,在通州区文化馆的推荐下,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入选首批北京市级非遗传承目录,时年75岁的赵庆福成为唯一的法定传承人,而常富尧也被称为“留住运河号子的人”。

传承

走进200所大中小学传承船工精神是责任

通州运河号子成为市级非遗后,常富尧和赵庆福更感责任重大,他们一起担起了运河船工号子的传承重任。然而,2018年赵庆福老人因病去世。当时,79岁的常富尧和刚刚退休的赵庆福儿子赵义强再次组成“搭子”,继续发扬运河船工号子的精神。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大运河游船京冀通航仪式……运河号子都是这些大型活动的第一个节目。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来,运河号子作为活态的文化符号,已经无数次在运河畔唱响。

除了演出节目,他们还把运河号子带进了通州的校园,让孩子们也感受古老的运河文化。后南仓小学、东关小学,潞河中学、运河中学等城市副中心很多中小学都已开设了运河号子的非遗传承课。“如今,随着运河文化越来越被重视,不少海淀、西城、昌平等区的学校也经常邀请我们去讲运河号子的故事,让孩子们听听运河号子的声音,只要能去我们都没有拒绝过。”赵义强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至今已经累计走进了近200所大中小学。

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常富尧和赵义强两位老人还经常被前来参观学习的团体邀请展示运河号子,他们也从不拒绝。常富尧认为,现如今,漕运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保护非遗不单要保护技艺本身,更要保护非遗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承非遗项目背后的文化价值。“通过运河船工号子传承的其实是背后的船工精神。把历史留下来,把精神传下去,是我们这一代应该做的,也是我们的责任。”

档案

船工号子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船号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船号大致可以分为十种(除闲号外都以活路划分)。

起锚号:开船前,撤去上船的跳板,开始起锚喊的号子。此号紧凑有力,多为无旋律齐唱。

揽头冲船号:用篙把船头揽正,顺篙冲船,把船冲至深水处喊的号子。此号稳健有力,无旋律。

摇橹号:船到深水处,顺水摇橹时喊的号子。此号简洁明快(有的曲调只有两个音)、坚毅、有弹性。

出舱号(装舱号同):卸(或装)船时喊的号子。此号较自由,旋律性强,为只有上下乐句的单曲体结构。根据活路可即兴编词,具有豪迈乐观性格。

立桅号:逆水行船前,立起桅杆时喊的号子。此号简洁有力。

跑篷号:升起篷布时喊的号子,通州的船工忌讳“帆”音,把“帆”叫做篷。此号比立桅号稍慢些。

闯滩号:船搁浅时,船工下水推船时喊的号子,此号有专用号,也可用立桅号曲调,只是速度慢些,更扎实,有张力。

拉纤号:纤工背纤拉船时喊的号子。此号悠长、缓慢、稳健。可即兴编词或使用歌谣、民间小曲的词。为了增加劳动兴趣,领号人扮成三花脸,头上梳小辫,手拿大扇骨,骨头上挂铃铛,拴着红布条,在前面领逗。此时,领号人专司领号不干活,称为“甩手号”。

绞关号:休船期把船用绞关拉上岸,推绞关时喊的号子。此号用跑篷号曲调或拉纤号曲调,只是不唱悠长的部分,节奏性增强,所以也叫“短号”。

闲号:船工休息时喊的船号,此号较自由,旋律性强,为即兴编词演唱。

相关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谱写文化遗产新篇章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蜿蜒3200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贯穿南北、连通古今。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

据了解,十年来,这条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不断谱写着生命的全新篇章。2021年,北京境内42公里河道全面通航,今年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观楼、燃灯塔、三教庙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艺术中心遥相呼应,展现出古今同辉的运河风采。运河有戏、灯光秀、无线音乐节、爵士音乐节、大运河书院、文化广场、骑行驿站等都给古老的运河增添了现代活力,孕育出现代生活新模式。文化+生态+通航+水岸经济,使滨河区域逐步成为具有浓郁烟火气的城市会客厅。

十年来,北京统筹协调“护水脉”,水环境持续改善。北京还实施萧太后河(朝阳段)综合治理及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建设项目,高标准建成马家湾湿地公园,建成白河森林公园等一批滨水空间。北京为持续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实施200余项文物保护和超300项考古发掘工程,倾力呈现“人文河”。

摄影/本报记者  郭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