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证国际证券遭转卖 中资券商出海难在哪

西证国际证券遭转卖 中资券商出海难在哪
2024年06月24日 00:06 媒体滚动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北京商报

  久陷业绩亏损的西证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证国际证券”)将被“出手”。6月22日,西南证券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拟以8966.2745万港元的价格出售所持西证国际证券74.1%股权。交易完成后,西证国际证券不再纳入西南证券合并报表范围。回顾近年业绩表现,西证国际证券已连续多年亏损,并在2023年被港交所停牌。此前,海通国际就因投资失利导致业绩亏损明显,并自2023年从港股退市。有业内观点认为,目前中资券商“出海”确实面临部分难点,但难点当前,也有头部券商坚定“出海”发展的方向不变。

  买家现身

  西南证券拟出售旗下孙公司。6月22日,西南证券公告称,旗下孙公司西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证国际投资”)于6月21日与黄文轩签订协议,西证国际投资拟向黄文轩转让其持有的西证国际证券全部股份(合计27.13亿股,持股比例约为74.1%)及5.8亿港元永续证券。

  此次交易中,西证国际证券股权的转让价格确定为8966.2744万港元,永续证券转让对价确定为1港元,合计转让价格为8966.2745万港元。当前,买卖双方已完成第一期(签订买卖协议前收取的诚意金)、第二期(签订买卖当日或之前支付)对价支付合计2700万港元,剩余的6266.2745万港元将在交割日之前的营业日完成转账。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受让西证国际证券股份的黄文轩为香港企业家,现为智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达艺室内设计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行政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若此次交易成功,黄文轩将成为西证国际证券及其持牌法团的主要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2年,西证国际投资就与潜在买方订立谅解备忘录,拟转让其所持有的西证国际证券74.1%的股权。

  针对此次交易对公司可能形成的影响,北京商报记者致电西南证券,但截至发稿未取得有效联系。不过,西南证券在公告中提到,此次出售资产产生的收益可能超过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归母净利润的10%。同时,此次交易将导致西南证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交易完成后,西证国际证券不再纳入西南证券合并报表范围。

  常年亏损

  此次交易的标的——西南国际证券,成立于1998年9月,资本金约3.6亿港元,于2002年1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西证国际证券资产总额7.1亿港元,负债总额7.47亿港元,净资产-0.37亿港元;2023年收益0.31亿港元,净利润-0.16亿港元。

  此前,西证国际证券因业绩不佳被港交所停牌。就在2023年9月,西南证券曾公告表示,西证国际证券因未能维持足够营运水平及拥有相当价值的资产保证其股份继续上市,被港交所停牌。后续,西证国际证券向港交所申请复核,接受聆讯。2024年3月,港交所上市复核委员会决定维持暂停西证国际证券股份买卖的决定。

  此外,前述公告还提到,西证国际投资已同意向西证国际证券提供等值1.45亿港元贷款,待相关条件达成后,西证国际投资将与西证国际证券及买方就西证国际投资贷款订立相关补充协议,除0.7亿港元独立融资用于偿还西证国际投资贷款外,西证国际证券将继续向西证国际投资偿还部分贷款。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西南证券子公司出售所持股权,一方面可以回笼资金,提升资金利用率。另一方面可能是看到新项目,或通过出售部分股权项目,进而投资更具有投资回报预期的项目,可让公司财报更亮眼。

  境遇分化

  从行业情况来看,近年来已有多家中大型券商“出海”,在香港设立证券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当前已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多家头部券商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不过,除西证国际证券外,近年来也有个别机构退出市场。此前,海通国际就因投资失利导致业绩亏损明显,并自2023年从港股退市。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中资券商在海外的发展呈现出分化的典型特征。在头部机构取得正收益的同时,也有不少机构出现亏损。在2023年境外金融机构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资券商实属不易,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与相关机构的发展战略、人才结构、资本实力等有关。

  当前中资券商“出海”还难在哪里?郭施亮表示,中资券商“出海”当前的难题,一方面是境外政策环境收紧,对中资券商“出海”构成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是“出海”牵涉到的汇率因素、流动性因素、估值定价因素等,会导致估值水平不同,出海后需警惕部分境外资本做空,导致公司股价或市值缩水的风险。

  虽然难点当前,但头部券商坚定“出海”发展的方向不变。近日,中国银河证券董事长王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目前是中资券商发展国际化的重要契机。一方面与国家大方向符合,受到监管鼓励;另一方面,这是迈向一流投行的必要条件。参照国际投行发展经验,打造一流投行,一是要有一定规模;二是国际化布局不可少。这也是打造一流投行的必由之路。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松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