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调研行⑨丨夹江:在青衣江畔再造一座“蜀之良邑”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调研行⑨丨夹江:在青衣江畔再造一座“蜀之良邑”
2024年06月23日 17:23 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王怀 曾小清 蒋君芳 王代强 杨艺茂 摄影 乐山观察 黄敬婷

横卧成都平原经济区腹地,青衣江穿城而过。

夹江县,被誉为“蜀之良邑”,自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这里,不仅有全国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的诞生地。长期以来,特色文旅与非遗艺术赋予这座小城浪漫诗意。

迈入新时代,在这片幅员面积7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53万的土地上,夹江持续做实做强“核、瓷、茶、纸”四张特色产业名片,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正不断铺展:获批全省首批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再造一座“蜀之良邑”,夹江做对了什么?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走进这里一探究竟。

夹江县城夹江县城

关键词:产业

特色名片夯实县域动力

夏季本是传统采茶淡季,而此时的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茶园却是一片繁忙,采茶机穿梭茶垄间,将片片新绿收入囊中。

这里是夹江县打造的出口茶基地。2019年2月,载满出口茶集装箱的货车从夹江驶出发往乌兹别克斯坦,实现夹江绿茶首次自营出口。目前四川平均每出口2吨茶中便有1吨来自夹江。“我们老百姓也大大受益,每亩茶的产值普遍增收2000元左右。”东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肖国贵说。

在不缺好茶名茶的四川,夹江为何能率先成功走上这条出海之路?

调研组了解到,这是源自当地对机遇的敏锐判断。“中国人习惯泡茶,注重品茗的意境,四川人均一年消耗量不过0.5公斤;国外多将茶作为饮料,中亚地区的饮茶习惯更是以煮茶为主,人均一年消耗茶叶量有5至7公斤。”夹江县茶业协会会长方义开说,夏秋茶茶叶较为粗糙,市场价格较低,但生长速度快,采摘周期长,产量远远高于春茶,非常适合做出口茶。

东风村东风村

不仅要有判断机遇的眼光,还得有抓住机遇的能力。“夏秋茶的采收对于机械化要求很高,这几年,夹江县在茶园机械化改造和机械化设备投入上,下了大力气。”夹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蔡永洪介绍,夹江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为达到欧盟标准,当地用诱虫灯等替代传统化学防控措施,连间种的树种都特别挑选了病虫害少的红豆杉和桢楠。

不只是茶叶。调研组发现,作为一个内陆小县城,夹江产业特色十分鲜明。

核、瓷、茶、纸四张特色产业名片中,夹江举全县之力打造的“核名片”是近年来曝光率最高的一张。在夹江核技术应用产业园,来往的货车和林立的塔吊,凸显着这个年轻产业园区的活力。坐拥全国第一个取得园区环评批复的核技术专业园区,夹江正瞄准“核”赛道,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弯道超车。

“依托这里的‘核’优势,我们正在建设国内首座医用同位素专用生产堆,这也是全球功率最高的溶液型医用同位素试验堆。”夹江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葛源表示,该项目建成投运后可实现钼-99、碘-131两种医用同位素分别达10万居里和2万居里的年生产能力,将有力破解国内医用同位素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

依托这一“链主”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6月18日举行的2024乐山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恳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夹江签下博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核医学探测晶体材料等重大项目。去年,夹江核技术应用企业实现产值42.9亿元。当地干部感叹:“一个百亿级产业已近在咫尺,我们相信未来它还会发挥出更大潜能。”

夹江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夹江核技术应用产业园

“产业兴,则县域强。对于城乡融合发展来说,这四张产业名片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夹江县委书记许天毅说,得益于这几张产业名片的共同发力,夹江在工业化率上有不错表现:2023年,夹江县工业化率达到了41%,高出全省约13个百分点、乐山全市约5个百分点。

探寻夹江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工业化的动力,陶瓷产业是必须关注的一环。从1987年点燃第一把炉火,经历37年发展的夹江陶瓷,产业集群配套关联企业100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10万余人,让夹江成为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劳务输入县之一。

“去年全县规模陶瓷企业实现产值81.2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42.8%。”夹江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双碳”目标、“碳排放双控”等政策的落实,陶瓷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去年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系乐山市唯一入选的产业集群。

四张产业名片如何“舞”动夹江城乡新未来?许天毅介绍,目前夹江县正在全力推进核技术应用产业“一号工程”,全力推进“西部瓷都”二次创业,扎实实施制造业“双轮驱动”计划,不断提升县域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赋能

三类平台激活发展潜力

行走夹江城乡,调研组能感受到蒸蒸日上的人气与蓄势待发的潜力。在夹江县县长张毅看来,人气是支撑地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而聚人气的关键一招便是搭平台,“以平台聚人气、汇能量、提能级,为城乡赋能,实现‘无中生有’。”

平台怎么建,能量怎么赋?调研组在夹江看到三种路径。

其一,整合资源建平台,赋能发展潜力——

为聚人气,夹江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据当地干部讲述,全县每年有2000名左右孕妇生小孩,但过去多数宁愿到成都和乐山的大医院。为吸引这部分人气,夹江县整合医疗资源,组建了县妇女儿童医院,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本地。而建设中的夹江集装箱物流园区,也是通过整合老货场等资源而建。

整合资源、平台赋能,夹江将这一思路贯穿城乡各个领域。

赋能卫生健康。夹江县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牵头组建两个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成木城镇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新场镇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023年县直医院卫生技术人才定期下沉350人次,服务群众4900余人次。

赋能行政效能。夹江县依托省一体化平台,推进智能办事大脑建设。今年以来为重大项目代办用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节能审查等事项30余件,压缩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法定时限83个工作日至43个工作日,提速48%以上。

赋能基层治理。夹江县围绕防灾减灾、防特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等6大领域,构建了以镇村为基本单元的“六防”集成基层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数字夹江”决策指挥调度平台,导入应急资源数据84000余条,城市运行的数据中枢、指挥中枢发挥作用。

其二,转化优势建平台,赋能特色产业——

位于夹江县甘江镇甘霖村的西南禽蛋交易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农资农具展销交易中心、冷链物流仓储中心、禽蛋交易大市场、茶叶批发大市场、电商直播中心等。

除了四张名片,养殖业也在夹江占有一席之地,全县年禽蛋产量达到3万吨。夹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南禽蛋交易中心建成后预计年交易额可达30亿元,仅禽蛋交易就将占云贵川渝4省市的20%以上。

这个平台,可以是有形的市场交易载体,也可以是无形的交流互促活动。搭建无形平台赋能产业发展,夹江屡试不爽。

2022年8月,借助中国同位素与辐射产业峰会举办契机,夹江县把全国各地百名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嘉宾代表请到当地,进园区、看项目、问技术、话未来。

去年6月,依托第四届国际(乐山)绿茶大会国际绿茶合作圆桌磋商会议举办平台,夹江组织分享出口产业链条建设及市场拓展经验,拓展国际绿茶消费市场;去年9月,借力全国生态低碳茶生产技术示范现场会平台,夹江汇聚全国茶叶行业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共商茶业;去年11月,抢抓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契机,将新场镇东风村打造为全省四个现场会考察点位之一,互学互促。

其三,补齐短板建平台,赋能乡村建设——

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以传承保护。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当地就会举办一场书法展、研学等交流活动,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已成为这里的常客,当地村民可以直接向专家教授请教“墙上一块瓷砖怎么贴,更好看”。

对于乡村发展的短板,夹江县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乡村美学教育不足,农特产品包装还相对粗糙、不够精细化。

让夹江农村发展作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挂牌教学基地让高校单位在这里教学研学培训,支持农村居民改造特色民宿吸引艺术家在这里搞创作……夹江县的一系列操作,让更多文人墨客,成为夹江农村的见证者、参与者,为当地纸文化传承、纸产业发展、纸旅游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为当地城乡融合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智慧力量。

杨湾纸坊杨湾纸坊

关键词:改革

三支队伍凝聚乡村合力

作为乐山市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东风村不仅有人人羡慕的人居环境,还有不断丰富的新业态。“我们通过盘活闲置的宅基地,引入社会资本,新建了时下年轻人喜欢的新式农家乐、露营基地等。”肖国贵说,这些项目的投用让东风村进一步凝聚了能量。

调研组发现,年轻人是这些新业态的主要“操盘手”。

去年下半年投运的“乡野禾间”就是肖国贵提到的上新项目之一。“90后”青年黄家新是这家农家乐的经营者,“我们家是从事陶瓷产业的,我毕业后也做了几年陶瓷相关的工作。日常接触中我感觉到农村现在的发展空间很大,所以就辞了职,专心来这里当‘新农人’。”

不同于以前一锤子买卖的流转关系,东风村创新思维,以“利益共同体”的方式,和年轻人深度“捆绑”在一起。“我们以宅基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农家乐的利益分配中,农家乐按季度将利润的10%返回到村上。”肖国贵说,去年10月开业后,年底东风村获得了第一笔分红,“6000元不算多,但是是一个好的开端。”

东风村的尝试,正是夹江县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努力突破的方向。

夹江县关于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鼓励“新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共同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实施“共联共建”行动,落实股份制“分红”保障。

该举措的目的,是让更多人才流向乡村、服务乡村。“这也是我们作为四川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的改革试点任务之一。”夹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省级试点县,夹江县领到的试点任务,包括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优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3个方面。

锁定重点,各个击破。在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优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上,夹江县正在做的一个探索,针对当前乡村振兴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是建立起乡村设计师、乡村调解员、乡村服务“一老一小”志愿者“三支队伍”。

“我们这里有乡村设计师哦,不是乡村规划师。”在夹江,当地村干部反复提醒调研组。

据了解,目前乡村普遍存在设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引入乡村设计师可以在乡村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整体风貌营造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将是挖掘乡村美学的重要外部力量。

“目前全县68个村和27个涉农社区都聘请了一位乡村设计师,每个乡镇和街道都与高校或者景观设计公司建立起了合作。”夹江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设计师的加入,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后期我们也将进一步研究专门针对乡村设计师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设计师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以纸为媒,千年纸乡马村镇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建立起了深度合作关系。后者为马村镇石堰村村史馆的建成提供了重要的设计支撑。“我们已是这里的一份子,非常乐意参与到马村的发展中来。”四川美术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潘召南说。

三支队伍之外,还有更多的改革文章在乡村广阔天地中书写。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产业振兴的关键在资金。”夹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农业贷款难题,夹江县近年来创新思路,推出了许多“专属性”金融产品。

比如针对夹江县茶叶基地面积大、覆盖广、涉及茶农人数多、产值高等特点,夹江农信社为辖区内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经销的农户或商户量身制定了“川茶贷”茶叶贷款产品。

夹江县梧凤乡朱坝村朱廷云就是靠“川茶贷”发展起来的农户,过去仅有几亩茶山,如今已是620余亩生态茶园和四川绿山针茶业有限公司的主人,年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希望能让更多乡亲和我们一起增收致富。”

图片由夹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乐山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