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聚“智”赋“能” 打造辽宁制造业新优势

焕“新”聚“智”赋“能” 打造辽宁制造业新优势
2024年06月22日 04:47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见习记者 李熙爽

    初夏的辽沈大地,万物丰茂、绿意葱茏,迸发出勃勃生机。

    “第一炉钢水”“第一枚国徽”“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机”“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艘航母”……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团在辽宁采访时发现,作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辽宁创造出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

    雄厚的工业根基和扎实的工业体系为辽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2023年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55.6%、16.0%,新增“雏鹰”“瞪羚”企业10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

    2023年,辽宁省属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2.7亿元。2024年,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计划投资34.0亿元。

    如今的辽宁,正把握新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向“新”而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个个工业机械臂在灵活地作业、一台台机器人在车间自由穿梭测试……这个科技感十足的场景就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公司”)的装配调试车间。

    新松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国家级研发创新团队,书写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百余项“行业首创”。公司总裁张进介绍,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

    作为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新松公司以智能制造为业务主攻方向,通过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全体系核心支撑。同时新松公司还在探索“机器人+AI”应用实践,将人工智能与各种品类的机器人深度结合,在更多行业、更多细分应用场景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是产业驱动最大的引擎。辽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促进科技和产业“双螺旋”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2018年在沈阳投资建厂,2023年成为东北地区首家制造业“独角兽”企业,短短几年间,沈阳微控飞轮生产的高速磁悬浮飞轮储能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谈及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公司总裁李文东认为与辽宁对高端技术企业的扶持密不可分。“辽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政策红利,是我们企业落户在这儿的重要原因。”

    据悉,近年来,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辽宁全力解决创新融资需求,开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科技型企业项目融资对接,围绕重点新兴产业,梳理全省27家代表性企业技术攻关情况100项,支持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仪器等领域,项目总投资56.3亿元。

    从制造到“智”造,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

    走进鞍钢股份炼铁集控中心,大屏幕上不仅可以看到实时的生产画面,不断刷新、跳动的数据还可以时刻监测高炉运行的现场情况。

    “这是集数据采集、智能视频、智能操控、数据可视化与智慧分析决策于一体的智慧生产平台。”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总厂生产技术区域工程师温利罡告诉记者,以前员工需要到车间凭经验判断高炉运行的情况,现在坐在集控中心通过数据指标就可以准确判断了。

    鞍钢股份炼铁总厂是世界钢铁行业中单厂产能最大的炼铁厂之一。目前有八座高炉,年产生铁1800万吨,主要产品为生铁,副产品有水渣、高炉煤气等。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数智发展部数智规划总监赵明介绍,该集控中心打破了传统工艺间的数据壁垒,将分布在厂区内的28个操作室、104套控制系统全部整合融合,实现了集中控制和集中管理,劳动生产率提升了32%。

    就在不远处的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2020年11月率先建设选矿“黑灯工厂”,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实现了选矿全流程智慧管控和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

    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产品副经理刘春辉告诉记者,因车间内的机器可以自动运作,不需要光照,因此得名“黑灯工厂”,“一键启动”也成了关宝山公司智能化生动的描述。

    通过无人化、智能化的生产,2023年该公司实现精矿产量176万吨,铁精矿成本比去年同比降低6.5%。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是辽宁工业转型的一个缩影。辽宁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以智能化改造作为促传统产业升级的主抓手之一。累计培育省级平台87个,两个平台入选国家“双跨”平台,实现东北“零”的突破。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222个、智能工厂115个。

    逐“绿”而行,经济生态并驾齐驱

    瓜果飘香、满眼皆绿,一步一景、如诗如画。走进鞍钢矿山生态园,很难想象脚下这片生机盎然的生态园曾经竟是寸草不生的废弃排岩厂。

    “只有亲身站在那座石头山上,才能理解公司绿化复垦的决心为什么这么坚定。”鞍钢资源生产服务中心绿化服务区副主任李辉回忆起20年前脚下这片土地的模样,由灰色岩石组成的山头上,连一棵小草的痕迹都搜寻不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2004年鞍钢矿业公司累计投入近10亿元,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000多公顷,目前大孤山废弃排岩厂前已经建成东北地区果树种类最多,集旅游、科普、生态开发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园。

    绿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色。近年来,辽宁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做强绿色制造业,加快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打造绿色工业园区。

    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辽河油田是国内第一大稠油生产基地,每年稠油产量超500万吨。但由于其高黏度、不易流动的特性,开采需要使用蒸汽热采的方式。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设计院院长孙雁伯告诉记者,传统产生蒸汽的方法为燃烧天然气,每年消耗天然气约14亿方、排放二氧化碳303万吨,严重制约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3年6月,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辽河油田建成试运行,这是世界上首次将熔岩储能技术应用于油田注汽领域,通过创新研发出全新的电热熔盐储能注汽工艺流程,加热油田污水产生蒸汽,综合热效率高达90%。

    截至目前,该试验站已累计注汽18200吨,替代天然气120万方,碳减排2594余吨。

    焕“新”聚“智”赋“能”的场景在辽宁处处可见,展现出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的强劲势头,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