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图打开“书山”阅读精彩无限

城图打开“书山”阅读精彩无限
2024年06月22日 03:35 北京日报客户端

  炎炎夏日,步入“书山”,沉浸阅读之中,让心灵收获一份清凉。6月22日,北京城市图书馆的非遗文献馆/地方文献馆、古籍文献馆和艺术文献馆同步开放,为广大读者送上丰盛的暑期阅读大礼。

  北京城市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和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共同构成了首都图书馆的“一馆三址”服务新格局。城图自2023年12月27日开馆以来,88天即迎来100万入馆人次,迄今累计接待读者超170万人次,单日最高达3万人次,被誉为“开馆即顶流”的最美图书馆。

  北京城市图书馆的“颜值”一直为读者称道。这座城市文化客厅用144棵“银杏树”、873片“银杏叶片”、276块“超级玻璃”和2座“书山”,营造出了“临山间 于树下 勤阅览”的美妙阅读意境。目前阅读区域主要集中在巨大的“书山”表面,而此次开放的三座“馆中馆”均位于“书山”之中。随着“山体”的全面“打开”,特色非遗文献、黑胶唱片等一批首图“压箱底”的宝贝也会与市民见面,将为读者开辟更多精彩的阅读之旅。

  非遗应“运”而生见人见物见生活

  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馆后的第一个夏天,这枚落印在城市绿心画卷上的“赤印”闪烁着悦目的光彩。读者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在“书山”里,在“银杏叶”下,觅得一份身心清爽。

  阅读没有边界。北京城市图书馆一层东南侧,全国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已开门迎客。这座阅读馆面积约1675平方米,设计藏书量2万册,有坐席156个,以“非遗文献”和“北京地方文献”为特色,为读者提供集阅读、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全新服务。

  北京城市图书馆集知识传播和城市智库为一体,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触手可及。非遗文献馆融入现代阅读理念,利用文献可视化技术、结合非遗主题展览、互动体验等形式,营造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主题氛围。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也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非遗文献馆在开馆之际特别推出“应运而生,典亮非遗——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一条大运河,将京津冀三地紧密相连。展览以大运河为主线,读者走进展厅仿佛步入了蜿蜒的河道。在高亢的船工号子里,一幅潞河督运图徐徐展开,京津冀非遗各项目在“运河”两岸依次映入眼帘。从武术到针灸再到庙会花会灯会,从京剧评剧到河北梆子再到皮影戏,多种艺术形式可观赏,可触摸,可互动。展览深入挖掘京津冀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与特性,彰显三地“和谐共生、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通过人文与科技的结合,创造出集知识空间、艺术空间、体验空间、科技空间、创新空间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体,让读者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相融中重新阅读非遗,感受文化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还嵌入了不少“彩蛋”。比如首都图书馆珍藏的民国老戏单,组成了一面展示墙。站在这里阅读戏单,仿佛时空穿越,聆听到一众名角韵味独特的唱腔。“燕京八绝”中巧夺天工的景泰蓝、花丝镶嵌、鼻烟壶内画技艺被精彩呈现,组合成炫目多姿的艺术空间,让人不由感叹这些源自古代宫廷的“京作”工艺之美。

  非遗文献馆被着力打造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平台,旨在非遗保护、研究、传播普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领域专家、学者,会在这里通过讲座、展演、体验课等多种形式,引领读者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地方文献方面,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为主旨,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出阅读专架以及相关政策的一站式查阅服务。开设城市智库,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部门提供信息、工具和交流平台,是首都图书馆助力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知识和智力资源中心。设置“燕都印记”展示区,结合北京地方文献馆藏,对北京建城史、建都史进行文献梳理,选取北京历史上的重要时间节点、从城址变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城市建设、城市水系等方面,运用可视化手段,交互体验方式,让读者“一眼千年”阅尽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在非遗文献馆/地方文献馆,名目繁多的典藏、科技赋能的展览、趣味满满的活动将过去与当下连接,让传统文化传递出现实温度,让读者与非遗零距离接触,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迸发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灵感。

  翻阅历史长卷沉浸体验古韵新生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众多馆藏图书之中,源自古籍的书香格外馥郁。从“山谷”拾级而上,到达二层西侧,即可进入古籍文献馆。这座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主题馆,整体装饰风格典雅素净,传承千年的纸墨韵味迎面而来。这次开放的服务空间有历史文献阅览、中华经典传习所和2个小型研讨室。在这里,可以坐看窗竹影摇书案上,聆听野泉声入砚池中。

  历史文献阅览位于古籍文献馆南部,独具东方雅韵的实木桌椅和书柜,营造出宁静而庄重的读书氛围。室内设有24个阅览席位、6个电子阅览席位。一排排书柜中陈列着《中华再造善本》《永乐大典》等新印古籍和古籍类工具书、专题图书等。当您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里手捧一册古书,通过阅读与先贤对话的时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将于无声中沁润身心。

  阅览室中部摆放5个展柜,用以配合定期举办的读书沙龙、专题讲座等活动,布设相关文献的展览展示。后部设有一处古人书房景致,配置明式家具,摆放精致的文房四宝及清供用品,让您仿佛置身古人书房,切身体会古代文人的生活雅趣。

  传承不息的文脉,像一条“奔腾在纸上”的大河,源远流长。在中华经典传习所,“纸上千年”智慧展陈借助多媒体交互体验形式,将纸与墨缠绵千年的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展陈主要以中国古代书籍发展史为主线,从书之源、书之盛、书之藏、书之修等角度,讲述古代书籍的文化传统,展示古籍修复的知识和技艺。

  “书之源”板块是对中国古代书籍起源和早期阶段的全面回顾。从甲骨文书、青铜器铭文和早期石刻文字,再到简牍和帛书,一一亮相。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推动书籍从抄写进入印刷的繁盛时代。在“书之盛”板块,读者可以通过认识一叶书、展开一册书、阅读一部书,来直观了解一部古籍的构成,还可以体验小游戏“一部古籍的诞生”,制作一部属于自己的书籍。“书之藏”板块主要展示古人丰富有趣的藏书文化。诸如“勿卷脑、勿折角、勿唾揭、勿爪伤”这样的藏书约,体现着古人“保护图籍、传承文化”的藏书观念。古籍在阅读和流传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后人就需要对其进行修复,“书之修”板块就重点展示古籍修复技艺。

  首都图书馆于2023年8月通过评审,挂牌成为北京地区第一家“中华经典传习所”。在中华经典传习所,读者能够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了解古籍起源、兴盛和收藏的悠久历史,学习古籍修复知识,体验修复技艺,充分体味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静与雅。

  古籍文献馆还有两间雅致的小型研讨室,用以满足多人小组研讨和交流。读者可以通过北京城市图书馆小程序“空间预约”功能预约使用。

  打开艺术之门这里很靓很潮很专业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阅读+艺术”的理念随处可见。一棵独特的“松”,一株别样的“竹”,一条象征性的“龙”,都在散发着艺术气息,引发公众的思考。二层东部的艺术文献馆,是兼具各类艺术形式,融文献阅览、展览展示、艺术体验、艺术创作、沙龙活动、美育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文化空间。馆内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总坐席数约300个,在这里,读者可以尽情在自己喜爱的艺术文献中遨游。

  追求艺术亦是一种刚需。让艺术走进公共空间,走进读者大众,是艺术文献馆的服务初衷。这里,将面向所有读者提供分层服务。

  面向大众,提供浸润式音乐体验,开展音乐导赏、艺术普及和多媒体智慧展览活动。黑胶殿堂是艺术文献馆中的一处宝藏,内设展墙,筛选馆藏珍稀特色老唱片展出。目前展示的是1903年至1964年以“北京的旋律”为主题的72张馆藏珍品老唱片。中间位置的十张唱片,是由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出版的专题系列唱片《北京的旋律》。封面及标题由齐白石等我国著名国画、书法大师共同绘制完成,使这十张音画结合的唱片成为一套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读者可通过扫码实现试听。在黑胶殿堂,围绕丰富的黑胶唱片资源,配备了6台高端的黑胶唱机,读者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座席预约,现场试听千张现代黑胶。

  面向音乐发烧友,艺术文献馆配备高品质HIFI设备,营造极致的视听空间。施坦威B211 spirio|r钢琴及专业扩声系统在艺术沙龙中已“C位出道”,凭借自动演奏、记忆音乐家演奏不同版本、百分百还原现场等技能,加持丰富的音乐鉴赏活动,让读者感受到极致的声音体验与独特的音乐魅力。所有读者均可通过线上预约方式参与,在活动中一边聆听艺术家的演奏,一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多媒体数字区,也有许多让音乐发烧友们激情澎湃的资源,248万余条数字资源、典藏级音像文献、高品质发烧碟以及黑胶数字资源、Hi-Res高品质数字资源,让发烧友尽享视听盛宴。

  面向专家学者,艺术文献馆构建专业平台,提供文化交流的场所,聚合智慧与艺术于一堂。邀请专家依据专业领域,依托馆藏文献、设备及场地,每年举办百余场高质量艺术类活动,搭建专家与市民沟通的桥梁。

  “北京声音”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文献馆为此特别开辟了北京声音馆,将常设不同主题的文化艺术展览,发挥北京城市图书馆国际交往功能,让声音以“看得见”的形式传播。同时打造首个北京声音数字资源平台,独家上线北京民歌,将北京传统音乐全新采录,覆盖戏曲曲艺、宫廷音乐、歌曲、环境音、新闻音等多种声音作品,将馆藏实体文献活化,以数字化方式展现北京文化。

  大众需要艺术熏陶滋养,艺术需要大众传承发扬。艺术文献馆依托文献阅览、展览展示、艺术体验、艺术创作、沙龙活动等内容,在读者与艺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读者开启了一扇便捷的“艺术之门”。

  数智时代,人人渴望向美而行、深度学习、交流互动。非遗文献馆/地方文献馆、古籍文献馆和艺术文献馆的集中开放,为北京城市图书馆这座“城市客厅”,增添了更多文化空间。

  北京城市图书馆从网红变成长红,从打卡变成陪伴,除了拥有800万册藏书能力,提供零门槛、全年龄、全时段、免费、免预约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更得益于匠心策划的每年千场活动。这些可观、可听、可闻、可品、可触的新式阅读活动,让线上线下的读者广泛参与其中。大家可以在“文脉薪传”“古韵今赏”“芸林雅集”中品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京城博谈”中纵观北京前世今生,可以在“城市音乐荟”中聆听中西音乐的动人乐章,还可以在“非遗零距离”中体验穿越时空的魅力。小读者们可以在少儿馆中听故事会、看4D电影、探索科学,还有在超大的户外阅读空间参与“悦演cosplay”等大型活动。北京城市图书馆这座终身学习的平等开放平台,将始终致力于为城市文化生活提供可欣赏、可成长、可社交、可分享的丰富场景,助力于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更致力于每个人的无限创造,让书香沁润这座城市,期待每一位读者来到城图,共同追梦、筑梦、圆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非遗 读者 北京市 北京的旋律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