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柯桥:打造“柯创之城”,架起人才之桥

绍兴柯桥:打造“柯创之城”,架起人才之桥
2024年06月21日 19:27 澎湃新闻

绍兴市柯桥区。 以下除注明外均为柯桥区宣传部供图

绍兴市柯桥区,坐拥33年蝉联纺织专业市场全国第一、年成交额超3600亿元的巨型轻纺城市场,被誉为“国际纺都”,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

这座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九位、GDP总量超2000亿元的浙江强区,还要做集聚人才的创新创业之城。

6月20日,“柯•创之城”2024柯桥区第二届人才科创周暨中国绍兴第九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举行,再次释放出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今年,柯桥提出的全新人才工作IP为“柯·创之城”,“柯”是指“柯桥”,“创”就是指“创新创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当下,创新强区、人才强区已成柯桥区首位战略,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永葆创新活力——让柯桥成为一座人才向往之城的路径,已逐渐清晰。

6月20日活动现场

大手笔:5年兑现11.6亿元真金白银

6月20日举行的大会上,柯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晓东现场分享的几组数据,让与会人员印象深刻。

一是,柯桥当下已集聚省级以上人才177人次,每年引聚大学毕业生4万人,现有人才创业企业296家,其中5亿元以上高估值人才企业15家。

二是,近五年,柯桥已累计兑现人才资金11.6亿元。

三是,截至去年底,在柯桥全区112万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约有69万,另外还有常驻外商1万人。

几个数据,是柯桥人才引进工作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城市环境开放包容、重才爱才的直观注脚。

活动现场

如此大手笔投入资金、服务做人才招引,值不值?再看两个案例。

一个是一笔火速到账的奖金。“2019年我参加了绍兴市海创大赛,拿了一等奖,主办方告诉我有30万元奖金和4个500万的项目资助(500万元扶持基金,500万元研发补贴,500万元销售奖励,500万元投融资奖励)。我当时刚从学校毕业,觉得不可能,没想到第二天我就收到了。我参加过多个大赛,柯桥的奖金是兑现最快的。”出生于1988年的浙江材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李军配感慨道。

这笔奖金让李军配对柯桥政府的承诺和扶持力度有了信心,当即决定,将公司总部从北京迁到柯桥。短短几年,李军配的团队已汇聚7名博士、20余名硕士,平均年龄不到30岁,携手创新合成120多种可商品化的聚合单体,配制出3000余种色彩的大分子着色剂,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项,今年营收有望超过3亿元。

兴华芯公司内景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图兴华芯公司内景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图

还有一个,是一次快速完成的服务。得益于“人才管家”的点对点服务,从2023年3月土地摘牌到今年4月样片出产,仅13个月,总投资50亿元的兴华芯半导体光罩产业项目在杭绍临空示范区迅速建成并实现了试生产。“点对点服务使我们整个项目的投产日期至少提前了半年,对企业来说,相当于至少2亿元的真金白银。”兴华芯公司负责人表示。

新路径:政策迭代构筑“黄金三角”

有付出,就有回报。

通过过去几年的持续投入,柯桥已经可以给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目前,柯桥现已集聚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77人,累计引育优质人才企业和项目296个,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5家。其中,估值超5亿元的人才企业数量达到15家,为加快构建现代纺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泛半导体光电信息的“1+3”现代产业集群带来澎湃动能。

这次,柯桥再次升级政策,提出“520计划”:未来5年内,每年引育20个高估值人才项目、20位高层次战略人才,致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和“上市后备军”。

图说:6月20日活动现场展板图说:6月20日活动现场展板

柯桥的“打法”是:以联合创新体、人才创客厅、政策创管家为基础,构筑“黄金三角”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这对企业、人才意味着什么?拆解来看:

首先是联合创新体。产业创新集群必须在要素自由流动的空间中去发展,而以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以基金为依托的创投资本、以园区为载体的民营力量是柯桥的三大优势。让这三大优势力量联合起来搞创新,就是柯桥升级打造的“人才+基金+园区”联合创新体。

其次是人才创客厅,用“线上+线下”模式去“看见”创业者所需。

创业不是孤军奋战。线上,政策计算器、项目直通车、柯桥本地宝、发展加油站,所有功能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指尖速达,一站通享;线下,柯桥持续推行“3+X”团队化人才创业服务,创业者随时可以到实体“人才创客厅”,一起交流问题、分享经验、开展合作,碰撞出无限可能。

再是“迭代+升级”的政策创管家。

未来5年内,柯桥将持续投入10亿元,引育100个高水平人才科创项目。场地补助、投入补助、股权融资奖励、销售奖励,这些都是标配,“来了就可以享受”,单个项目最高支持3100万元。人才结伴来柯,还可以享受“房票叠加、额度上浮”双重优惠,例如,博士夫妻房票叠加是100万,上浮之后是150万,“双一流”本科夫妻房票45万,相当于“房子的首付柯桥送”。

图说:活动现场

“过去我们一直在学习借鉴。如今,在无数次尝试和摸索后,我们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潘晓东说,这次的“520计划”,既是发布,也是推介,“真金白银、真情服务才是对人才最真诚的回应。”

明方向:产才融合再做增量

吸引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促产。

柯桥的“土壤”堪称肥沃:纺织业是柯桥的支柱产业,产能约占全国的1/3,拥有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超3600亿元;建筑业产值超1500亿元、居全省第一;泛半导体、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正加速集聚。

如何利用好原有基础,再做增量?促进产才融合、双向赋能,是柯桥的新课题。澎湃新闻尝试从两种路径,管窥柯桥在“产才融合”上的所思所为。

图说:印染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图说:印染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

一种路径,是让人才直接作用于现有企业。

去年,柯桥《打造“浙里工程师”数字化平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该平台主要聚焦于企业“人才难寻、技术难破”、人才“项目难推、价值难兑”、政府“产才难融、资源难配”三方面的难点问题和重大需求。

简单来说,政府为科技人才和本地企业当“红娘”,企业在平台上晒家底、露短板,人才在平台上揭榜解难题——同时符合工程师变现需求和企业快速低成本解决问题需求,有力推动了产才资源从“独有”向“共享”转换、技术成果从“学院”向“车间”转化,打通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浙里工程师”产才双向赋能平台上线以来,在印染产业先行先试,已累计吸引7.1万余名工程师和903家企业入驻,月均活跃80万人次;发布高质量成果73项,云课堂精选课程1049堂,学习人次达到382万人次,解决共性问题数14936个,累计服务企业385家,有效贯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改革样板。

另一种路径,是人才创业。

如果把“浙里工程师”比作柯桥为人才搭建的线上舞台,杭绍临空人才合作创新区、浙江绍兴人才创业园等高能级平台以及十大民营人才创业园,则是实打实的线下支撑,可稳稳地承接人才的创业梦想。

图说:东盛慧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图图说:东盛慧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图

同时,柯桥以财政资金作引,多渠道吸引园区和民间资本成立基金,破解人才项目初创期起步难、融资难等问题,累计撬动172亿元民间资本参与人才科技产业投资。“我们的研究项目,要经过3、5年的测试和验证才能应用于市场,这是一段漫长且充满未知的等待。”如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盖科浙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仕芳所言,在这段漫长且充满未知的等待过程中,是柯桥区优厚的人才政策与资金支持,助力项目最终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死亡之谷”。

不难发现,不光是将人才引进来,柯桥还会积极创造机会进行对接,努力畅通链路,为人才赋能。如同围棋,分则四分五落,连则万马奔腾,柯桥已“落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浙江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