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文心”广西行侧记 | 行走八桂大地 书写壮美广西

“大地文心”广西行侧记 | 行走八桂大地 书写壮美广西
2024年06月15日 18:15 生态环境部

  这是一场文学创作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深情携手。

  这是一次作家与美丽中国建设之间的双向奔赴。

  6月1日—4日,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环境报社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作家协会承办组织的“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活动走进广西,深入八桂大地感受当地陆海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实施生态修复、开展美丽海湾建设以及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创新做法。

  从南宁那考河畔到北海银滩,从北部湾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到金海湾红树林,从三娘湾湿地公园到钦州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从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4天时间里,采风团不仅目睹了广西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场景,更深刻感受到了广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与行动,激发出丰富的创作灵感以及更加自觉的创作责任感。

  一幅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正在南疆国门徐徐铺展。绿色已成为新时代壮美广西高质量发展最鲜明、最厚重、最坚实的底色。

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山清水秀生态美,广西有着金不换的生态优势。如何让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颜值”转化为八桂大地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采风团首站来到南宁那考河畔,感受“中国绿城”以那考河湿地公园为范本,解决城市黑臭水体和内涝问题,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惠及广大群众的成果与举措。

  雨后初霁,采风团走在亲水步道上,只见鱼翔浅底,与岸边绽放的美人蕉相映成趣。更多的则是南宁市民,时值周末,他们或邀约好友,或带着家人,来此亲身感受生态和谐之美。

  谁也想不到,这条水清、岸绿、景美的“网红河”,曾是远近闻名的臭水沟。河道狭窄、荒草丛生、污水直排、气味难闻,附近居民都绕着走。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以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为突破口,打响了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清水补给、活水循环、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南宁市按照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实现“一条龙”治水。

  制约人居环境的重点难点问题,一个个被破解。

  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景象,一处处被展现。

  “南宁市内河治理和邕江两岸的生态景观改造与提升,给老百姓提供了放松休憩的最佳去处。”常年在南宁生活的作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石才夫告诉记者。

  与南宁那考河相似的,还有北海的冯家江。

  冯家江是北海市唯一的内河,流域地理位置独特,是贯穿北海市区的水体动脉。由于保护缺位,冯家江一度沦为“纳污河”,江水环境恶化,腥臭味扑鼻,更造成流域内红树林受到严重威胁,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遭受侵害,生物多样性下降。

  “当时整个流域分布有雨污直排口363个、虾塘养殖面积2000亩、养猪场24个,每天排入河里的污水和养殖废水多达4.5万吨。”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方北京排水集团讲解员陈怡凤告诉采风团。

  治污、生态、为民。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再生水资源利用—坑塘湿地深度净化”等一体化水污染治理,再结合滨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北海市对冯家江湿地开展分区分类、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

  此外,北海市还对渠、库、江、滩进行了生态修复,并进行植被选育,使冯家江形成稳态的湖库生境、基塘生境、红树生境、沙洲生境。

  如今的冯家江焕然一新,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开园运营,这块开放性城市中央公园绿地,成了北海市民的“后花园”。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吸引大批候鸟来此栖息,沙虫等底栖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整片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的广西,天更蓝、水更清、海更碧、地更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更真切、更深厚、更饱满。  

守护洁净海洋,筑牢生态屏障

广袤的北部湾,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资源保护最好以及海洋环境最洁净的海域之一,也是“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团最关注、最好奇的所在。

  北部湾的生物多样性到底如何?良好的生态环境背后由谁守护?采风第二日,作家们先是前往北部湾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广西北部湾站),了解“洁净海洋”靓丽生态名片背后的故事与行动。

  在广西北部湾站,采风团了解到,这座承担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科研以及科普等多种任务的监测站点,是随着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从一个缺少科研平台和专业团队的小站,发展成我国目前唯一一座具有跨境海湾生态特色的生态质量综合检测站的。

  “我们的海上监测先锋队,常常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有时甚至更长。”

  “除了基础的海水水质监测,我们还有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漂垃圾、微塑料、环境DNA等多项监测任务。”

  “目前我们的监测要素,已经从常规指标监测向生态系统整体性监测转变;监测手段也从单一手工监测逐步与智能监测相融合。”

  ……

  深耕北部湾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修复15年的广西北部湾站站长蓝文陆,向采风团介绍说。

  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艾克拜尔·米吉提感慨地说:“这么多人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地做着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背后体现了我们国家保护海洋的决心与行动。”

  随后,采风团前往北海市冯家江湿地公园、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北海银滩等地,了解北海市自然生态保护成效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场景。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覃坚摄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覃坚摄

  只见,白鹭在红树林上空翩飞,与蓝天白云相映成景;招潮蟹挥舞着大钳爬行,弹涂鱼在滩涂中蹦跳,潮间带上一派生机勃勃。而在具有“天下第一滩”之誉的十里银滩上,海面碧蓝纯净,风光无限,人们欢声笑语,尽享乐海亲海,一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景象。

十里银滩十里银滩

   这正是北海市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坚持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北海市有着位居广西首位、全国第二的红树林面积。近年来,北海市牢记嘱托,多措并举,强化红树林保护修复,实现红树林面积连年只增不减。同时,北海推进银滩美丽海湾建设,开展“十里银滩”改造,修复沙滩岸线,完善海岸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百里银滩实现华丽变身。

  如今的银滩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海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稳定保持100%。银滩旅游度假区也升级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公共价值得到极大彰显。

  天蓝地绿海青。落日余晖之下,沙滩依旧热闹,人们在这里尽享滩净、海清之美。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保护共赢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如何实现双赢?产业的“含绿量”将如何提升经济的“含金量”?在钦州市三娘湾海域和北部湾港钦州集装箱自动化码头,采风团看到了答案。

  三娘湾海域,位于北部湾顶端,这里渔业资源丰富,是渔民安居乐业的所在,也是“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繁衍生息的天堂。

  作为我国独有的物种,中华白海豚有着重要的生物价值。它对生活海域和水质的要求极高,喜欢生活在海水和淡水混合、盐度适合的近岸海域,然而,这同时也是人类活动最繁忙的经济区。

  可是,在三娘湾海域,目前生活着约300头中华白海豚,是我国海域范围内能见到中华白海豚数量较多的地方之一。原因何在?

采风团调研三娘湾中华白海豚保护情况。采风团调研三娘湾中华白海豚保护情况。

  这背后,离不开钦州老百姓以及物种保护工作者做出的牺牲与努力,离不开钦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坚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决心与行动。

  采风团了解到,钦州世世代代以打鱼为生的老百姓,所进行的是有节制的浅海捕捞。而当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工作面临与港口规划、造船厂招商冲突的“生死抉择”时,钦州先后两次坚定地选择了为它“让路”——第一次是钦州港整体向西移,第二次是大风江口建造船厂项目的取缔。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华白海豚,钦州还建设了一条壮观的入海公路“三墩公路”,将三娘湾和钦州港海域一分为二,明确地划出了钦州工业发展的底线。

  广西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签约作家吴世林为中华白海豚专门写了一本书——《永远的白海豚》。在他看来:“历届钦州党委政府都坚持一个共识,那就是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大港口同在。我们既要经济发展,也要好的生态环境。”

  东边,是中华白海豚自由嬉戏的天堂;西边,则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的盛景。采风团成员对此十分震撼。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说:“我对中华白海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都很了不起。”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昆明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张庆国说:“这是一片被美丽传说赞美过的开阔海滨,人与动物相互依靠,和谐共生,正如海边的巨石沉默不语,像千年思索中凝固的古人。”

  而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又会给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在全球首个采用“U”型工艺布局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北部湾港钦州集装箱自动化码头,采风团感受到了绿色引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力。

  智能导引运输车(IGV)搭载着集装箱有序穿行,无人轨道吊将重达数吨的集装箱轻巧抓起、精准堆码……碧海蓝天间,生产作业如行云流水,但巨大开阔的码头上却杳无人影。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盛港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涛告诉采风团,支撑这一切的背后,除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自动控制等技术,还有绿色新能源的助力。

  据了解,钦州港以及所属的北部湾港以绿色低碳为引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启动港区风能、太阳能开发,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各港口,很多叉车、装载机都是更新换代后的新能源车辆,门机等大型设施也用上了绿电。

  从古代百越的聚居地,到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再到如今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以及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绿色低碳正给新时代壮美广西“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提供着澎湃动力。

勇担时代使命,书写美丽中国

4天的一线采风,让采风团深刻感受到了写在八桂大地间的生态答卷,也激发出以手中之笔书写新时代壮美广西的灵感与热情。

  “广西是一个太有魅力的地方。”八桂之行激发出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任林举对行走大地、书写文心的深刻感受。“一个写作者如果不贴近大地行走,就无法感知大地的温暖和美丽,就不知道我们的生态有多大的魅力。”任林举说。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冯杰深刻意识到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一个作家要想写出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就应该走出房子,走向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书房。”

  作为作家,有责任用手中的笔、用自己的文学立场去助力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广西本土作家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广西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朱千华18年来围绕广西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出版了30多部作品,是广西的山山水水、自然生态滋养了他的文学写作。“我的内心对广西无比感激与感恩,我会继续写下去。”他说。

  “经过这次采风,我的内心有了更强烈的冲动,生态环境保护值得去写,生态环保人更值得尊重。” 来自桂林的广西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刘玉说。

  《三月三》汉文版杂志编辑部副主任黄其龙,有着年轻创作者的朝气与锐气。“我想我们应该去探讨一种生态伦理,探讨人在自然界的生态体悟与自然经验,我会继续写下去。”黄其龙说。

  采风团团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对采风团作家以自觉行为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学写作感到欣慰。她表示,生态文学写作题材重大,空间广阔。除了自然本身的生态之美,生态环境队伍的建设、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与提升、生态环保政策的落地与推进等很多方面,都应该是生态文学去表现、去关注的。

  “身为作家,我们面对的写作对象,需要去深入开掘的空间还极其辽阔、极其深入。”叶梅呼吁,作家们深入思考与挖掘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生动案例和深刻内涵,以文学的笔触写作出有分量、有思想、有影响的优秀作品。

  采风活动承办单位中国环境报社总编辑陈廷榔表示,这些年来,广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美丽广西建设取得喜人成果。希望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的山水生态激发出作家的创作热情,并以此为契机将创作视角持续聚焦生态环境领域。中国环境报社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活动,今后仍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积极推进生态文学发展,促进生态文化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凝聚更大力量。

  和谐共生之美动人心弦,绿色发展之路场景宏大,对外环境保护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未来的八桂大地,一定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林更茂、田更沃、湖更美、海更碧,处处舒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来源 | 中国环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