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温州山水之约,赏非遗文化之美——长三角非遗精品展成功举办

赴温州山水之约,赏非遗文化之美——长三角非遗精品展成功举办
2024年06月14日 16:40 媒体滚动

转自:安徽网

“诗话山水,温润之州”,正是在如此山水秀美之地,谢灵运才能写下流传千古的山水名诗;正是富庶繁华,文化盛行之地,才能流传下如此之多的非遗文化。这里就是千年古城温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素有戏曲故里、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等美誉,全市有永嘉昆曲、乐清细纹刻纸、瑞安木活字印刷术、泰顺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4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项,浙江省级159项,温州市级779项;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位,浙江省级230位。正是在这里,以“江南好风景 只此夜南塘“为主题的2024 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暨温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成功举办。

面对面,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温州市白鹿洲公园内一曲清音婉转、水袖翻飞、曼妙动人的永嘉昆曲折子戏拉开了2024年温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序幕。永嘉昆曲长期扎根于民间,是喜庆盛典、迎神赛会等各种民俗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从剧本、表演、音乐等都有值得传承保护的艺术特色,比如在唱腔上,具有昆曲海盐腔的遗响,是南戏中的活化石;在表演艺术上,永昆表演质朴、生活化,非常“原生态”。既有艺术价值又非常接地气的永嘉昆曲一瞬间就把前来观展的观众拉入到江南氛围中,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而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惠娟直接在在现场缂起了丝。一拨一梭、一丝一线,让人感受到了丝织工艺的优雅和江南特色的古典。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织造技艺主要是使用古老的木机及若干竹制的梭子和拨子,需经过通经断纬,将五彩的蚕丝线缂织成一幅色彩丰富、色阶齐备的织物。遇见感兴趣愿意问的市民,马惠娟直接现场讲解,“手要拨、脚要踩,眼睛还要看,工匠常常好几个小时坐在纺机前不能离开。一件稍大点的作品需两三年才能完成。”苏州缂丝精美繁复的美丽也源于此。

如果说苏州缂丝是温柔娇媚的,那么安徽漆器则明媚华丽到让令人眼前一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是一门不断与原材料‘亲近’的手艺。晾漆时间的长短、温度的变化、打磨的程度……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成品最终呈现的纹理、质感和图案效果。”展位主人奚建辉说,要让更多人看到安徽漆器的美,要让这份美丽不断传承。当然,如果看到手痒,漆器做不了,漆扇可以做一把。现场就有漆扇制作场地,亲手调色染扇,感受漆色变幻,别有一番风味。

相比于漆器,更让国人熟悉的显然是瓷器。大丰瓷刻的展位前,人头攒动,非常热闹。来自江苏的“乡村工匠”陈银付对于瓷刻这项非遗工艺显然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大丰瓷刻以瓷件为载体,以钢凿、铁锤为工具,将凿刻技法与刀法巧妙结合在一起,把作品的物象肌理生动呈现于瓷件表面。“现代瓷刻,已经从艺术欣赏走向生活日用。我们也正努力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让非遗技艺融入当代生活。”陈银付说。

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则很忙碌,他一边向大家展示西湖龙井,一边指着炒茶叶设备说:“各地的茶都一样,均需根据天气情况和鲜叶状态,使用不同的手法、调节精准的火候来炒茶。炒茶技艺决定口感。不少人都想解锁‘茶不离手、手不离茶’的西湖龙井炒茶技艺。我也收了不少年轻的温州爱茶之人当学徒,以茶为媒促进共富。”也希望把茶文化传播更广,让更多人喜爱上这项极具中国特色的非遗文化。

用心做,来自非遗展品的震撼

听昆曲悦耳,品龙井悠然,赏漆器赞叹,那么看到温州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首饰龙”,很多人的第一观感就是惊叹。作为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的展品,乐清首饰龙一直在温州元宵巡游中排首位,因装饰精美、灵动而得名。首饰龙工艺复杂,构思精巧,一转动轮轴就能带动龙船内部大大小小200来个齿轮,让龙船上80个民俗场景和300多个人物转动起来。首饰龙展出,深受市民游客的喜爱,不少人排队等着合照留念,已经成了展馆的必经打卡点。

同样耗时耗力的展品还有来自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东梨民艺博物馆负责人马虢、徐夏怡夫妇和传统印染工艺大师申凯旋历时4年多,打造出来的唐代鹿草木夹缬屏风的“复原版”。这座屏风制作工艺独特,具有大唐的盛世华美之感,很多游客在此驻足,反复观赏不愿离开。

而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曾家快带来的也是花了两百多天时间,精工细作、按比例缩小制作的泰顺廊桥。泰顺廊桥极具地方特色,数十年来,曾家快“眼观手量、心中有图”,在衢州、台州、永康等均留下建泰顺廊桥,传播温州非遗的足迹。观赏者表示既欣赏到了展品,也了解了温州的地方文化,非常有收获。

而走到宁波金银彩绣展位,则是迎面而来的华丽感。在真丝质地的面料上用各色彩线绣制、金线和银线盘绣而成,作为民间传统高端手工艺品,宁波金银彩绣长期以来都是皇家贡品,普通百姓很难一见。但是宁波金银彩绣传承人裘群珠则认为,现在金银彩绣应该被更多人所熟知,不是高高挂于高台之上,而是让更多人看到、摸到、了解到,这样才有更多人保护和参与到这门传统手工技艺中来,传统工艺才能焕发生机长远传承。

好思路,非遗文化绽放新光彩

此次活动的独特之处不仅仅是进行非遗文化的展示,也在另一个方面展现了温州非遗适应时代变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特点,期间参加的“温州非遗购”活动的店铺数量达40多家,其中有“茶区”5家、“美学区”17家,“非遗美食区”7家,并设有17个养生美食体验摊位。寓教于乐,让游客有的吃有的玩有的学有的买,这样的非遗才更吸引人,更具人气。开幕仪式上,主办方还为“瓯潮非遗”创意赛获奖作品颁发证书(金、银、铜、优秀奖代表),还举行了“温州市非遗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以及为“瓯越非遗百家坊”“温州市优秀非遗传承基地”“温州市优秀非遗体验基地”授牌活动。

温州作为非遗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一直在扎实推进“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工作,真正将“非遗小场馆”建到群众家门口,展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非遗新生态。此次活动多角度展示了长三角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比如说美学非遗展示区则聚焦非遗在生活美学、时尚潮流方面的创新尝试,将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精美的非遗作品进行美学展示,让大众感受到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非遗美食展示区则汇聚温州的各类非遗美食,让大众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味与特色。借助本次活动,在全市形成了“非遗遍地开花”的景象,一些非遗项目也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来。

翻开温州,你会看到一本散逸着墨香的山水画线装书,拿到手里却是如此的厚重。这份厚重源自于古老的瓯越文化赋予的底蕴,千年岁月沉淀下博大精深的文化,勤劳聪慧的手工艺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用心制作,留下了丰富的非遗文化财富。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志宏表示,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共同展示长三角地区非遗保护成果,推动三省一市非遗保护协同发展,为长三角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非遗文化源远流长,星光熠熠。

【广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的资讯,不代表安徽网观点。此文仅供参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