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实施路线图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紧跟实施路线图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24年06月14日 07:52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朱艳霞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行系统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五篇大文章”服务体系。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保险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充分发挥业务功能作用,深入探索做好“五篇大文章”,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自身稳健发展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五篇大文章”为保险机构提供了转型路径,解决了保险机构在建设金融强国大背景下的战略定位问题。保险机构应继续紧跟《指导意见》实施路线图,发掘内部潜力,创新产品服务,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

助力攻坚“卡脖子”难题

《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5年科技金融发展的主要目标: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对研发活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资金及保险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持续优化,努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科技金融领域,中国人寿已建立起集团牵头统筹、各成员单位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中国人寿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见》,专项指导各板块、各成员单位加大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持力度,保质保量完成重点任务要求。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围绕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样化需求,积极构建完善多样化专业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中国人寿科技风险保障金额达87万亿元。

围绕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指导意见》提出,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软件首版次安全保险运行机制。

作为业内较早推出“首台套保险”与“新材料保险”的企业,阳光财险积极探索破解高端装备、创新材料等产品质量的“卡脖子”难题。

为激发某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阳光财险向其提供“新材料保险”。该企业长期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 2023年,阳光财险为该企业生产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及相关材料”提供约4.61亿元“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保障,助力激活和释放下游行业对新材料产品需求,加快了该企业新材料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

资金支持也是金融业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关键路径。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末,中国人寿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投资规模超3300亿元。阳光保险针对科技领域的投资主要聚焦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二级市场中均有代表性项目成果,以金融活水滋养科技创新“种子”。

探索创新绿色保险产品

随着“双碳”工作的持续推进,绿色金融的作用愈发凸显。《指导意见》明确,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探索绿色保险费率调节机制,推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绿色产业和技术等领域绿色保险业务发展。

记者了解到,保险业不断丰富保险服务多层次碳市场体系建设的解决方案,全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

近日,中国太保产险首创聚焦“碳资产安全”的回购信用保险,并在上海试点碳市场落地全国首单业务,为申能集团旗下申能碳科技与东方证券的碳回购交易中的碳资产安全提供保险保障。

中国人寿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健全绿色制度体系,加强产品服务创新。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集团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800亿元。中国人寿财险创新开发水污染清理费用保险、发电行业碳超额排放费用损失保险、个人充电桩财产损失保险等,产品体系已基本覆盖“双碳”目标关键领域。

让保险更普惠可及

5月15日,“上海小微普惠保险”首批产品上线。据悉,针对上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安产险等7家保险公司共同推出了该产品,聚焦其在生产经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主要风险保障需求,提升风险防御能力。

“上海小微普惠保险”是保险业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一个缩影。《指导意见》提出,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供给,改善投保理赔服务,为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提供全面保险保障。

“现在出去吃顿饭花100多块钱很平常,所以100多块钱买份健康保险不贵,就买了。”江苏南京江宁区退休职工李女士的儿子说:“没想到买完保险后,母亲很快因为既往症再次入院手术,保险还给报销了一部分费用。”这份由中国人寿承保的“江宁幸福保”区域专属医疗保险,为李女士报销了1.98万元,其中包括赔付医保范围外高值耗材超上限部分1.81万元,弥补了医保超上限无法报销的情况。

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据悉,截至2023年,全国共有30个省份173个地区317个地级市推出了243款惠民保产品,累计1.68亿人次参保。

“三农”领域也是保险业发力普惠金融的重点领域,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基于保险主业优势,阳光财险聚焦三大主粮作物和大豆等重要油料作物,积极发展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助力“三农”高质量发展。同时,根据各地区农村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不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陈辉指出,发展普惠保险要在增强受益人群获得感的同时,关注产品的可持续性。保险机构应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增强成本控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普惠保险的需求。

更好满足养老金融需求

近日,响应税优健康险惠民政策及消费者健康保障需求,平安人寿推出税优医疗险和税优护理险新产品。

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导意见》要求丰富税优健康保险产品供给,让相关政策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此次两款税优健康险产品的推出,是为了有效降低客户医疗费用负担,同时贴合老年人需求助力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保险保障。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养老金融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对银发经济、健康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更好满足养老金融需求。”

“发展养老金融的提出,为保险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对养老保险公司也是政策利好。”泰康养老总裁薛振斌表示,在国家积极鼓励第三支柱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背靠泰康集团已经搭建的医养康宁生态服务体系,泰康养老积极聚焦主业,融入新寿险模式,在深耕养老第二支柱的企业医养保障服务基础上,致力于做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头部企业。

据悉,泰康养老将发展第三支柱提高到战略层面,专设个人养老金部,加速推动第三支柱体系建设。薛振斌表示,当前正处于养老保险行业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期,泰康养老将推动“养老保险+”的“筹资+服务”的解决方案,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绘就数字转型画卷

《指导意见》提出,数字金融要把握机遇、重视安全,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近年来,不少保险公司加快“保险+科技”改革步伐,借助新兴科技力量,推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在江苏南京市医保中心服务大厅,机器人“小爱”会对来访提问作出回应,并直接弹窗给出“解答”,哪怕是看似和医保不相关的问题,“小爱”也能幽默回应,吸引不少办事群众的目光。

“什么问题都能接得住”的医保服务机器人,正是中国人寿与南京市医保中心合作打造的全国首款医保服务机器人,目前已累计办理医保业务超5.6万件,月均办理2950件,单日最高办理量近300件,大大缓解了人工窗口办理压力。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催生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成为保险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谱写数字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引擎。

同时,数字金融或将成为中小险企“弯道超车”、实现“小而美”“小而精”定位的重要机会。5月22日,信美相互人寿发布了大模型保险垂直应用信美Chat-Trust3.0,该应用通过强化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及处理能力,深度运用检索增强、模型“微调”技术,能提供与人类专家相当的专业意见。

“大模型应用是数智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信美将一直保持开放态度,紧跟AIGC技术的发展,在3.0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迭代,持续优化服务体验,以更好地满足渠道伙伴及会员需求。”信美相互人寿董事长杨帆表示。

做好“五篇大文章”已成为行业共识。陈辉认为,关键还要解决如何借助“五篇大文章”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问题。保险机构要在转型发展中做好“五篇大文章”,要把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的转型路径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