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养殖“陆海接力”成为发展趋势

三文鱼养殖“陆海接力”成为发展趋势
2024年06月14日 06:00 媒体滚动

转自:农民日报

  近日,在山东省烟台市结束的“2024三文鱼产销大会”上,业界普遍认为国内三文鱼市场消费前景广阔,市场需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与会水产专家则表示,未来,国内鲑鳟鱼海水养殖突破种源种苗等技术问题后,虹鳟“陆海接力”创新养殖模式将成为加快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全球水产品贸易大宗品类中,三文鱼贸易额排在第一位。全球养殖鲑鳟鱼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首次突破400万吨,其中鲑鱼占70%、鳟鱼占30%。

  “过去10年,中国鲑鳟鱼养殖产量持续在4.5万吨左右。”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2024年,国内三文鱼市场供应量平稳,市场需求处于缓慢增长阶段。为了更好地满足中高端市场消费需求,减量提质是今年三文鱼市场最显著特征,更多的企业为了产出大于3.5公斤的高品质高附加值三文鱼,宁愿拉长养殖周期,而小规格鱼上市量减少,从而生产成本高,产品价格处于高位。

  “如今,随着年轻人逐渐成为三文鱼消费主要群体,加之各地结合饮食习惯研发的本地菜肴不断出现在国内市场,未来三文鱼在国内市场消费空间仍待拓展。”崔和认为,伴随着国内现代化装备、陆基循环水养殖、深远海养殖等生产模式越来越先进,三文鱼产量仍有提升空间,虹鳟产量占优势,大西洋鲑等其他鲑鱼占比增加。

  “我国的鲑鳟鱼海水养殖目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试验探索的养殖模式包括陆基工厂化和海上网箱。”国家海水鱼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关长涛介绍,目前国内陆基工厂化养殖鲑鳟鱼多采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在山东、浙江、辽宁、青海和新疆等地都有分布。

  “国内鲑鳟鱼海上网箱养殖以青岛、烟台、日照等地‘陆基工厂+深远海网箱’模式为主。”关长涛指出,未来在鲑鳟鱼海水养殖发展中,要重点解决种源种苗、水源海域、疾病防控、技术模式等问题。

  近年来,虹鳟养殖已逐渐被国内市场高度认可,消费市场多元化,产品形态多样化,很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虹鳟养殖以内陆淡水为主,产能不足且存在区域性集聚特性,市场供应水平仍待进一步提升。

  “尽管国内具备虹鳟三倍体制种技术,但国产三倍体苗种供给还不充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鲑鳟遗传育种与陆海接力养殖联合攻关创新团队首席、国家特色淡水鱼技术体系鲑鳟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徐革锋认为,虹鳟作为国际化品种,全球产能有待提升,尤其海水养殖产量具备巨大提升空间,因此向深远海拓展养殖空间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北方,深远海养殖度夏是一大难题,培育耐高温和高产新品种成了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徐革锋表示,虹鳟“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将推动现代渔业向深远海转型升级,未来要依托国家虹鳟联合育种平台,深化科企合作,建立虹鳟商业化育种联合体,牢牢掌握种业芯片,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